《上虞帖》中记载“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这是王羲之因为是自己身体不舒服,无法准时赴约向朋友请假而写,也算是我们现在所发现最古老的请假条了。

请假条这种东西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从学生时代到上班之后,总是离不开它的。例如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偶尔总是避免不了会生病感冒等等,所以也避免不了需要请假。当然了,可能也有一些时候不想去上课偷个懒,所以假装生病请个假。如果大家回忆起来,应该还可以想到不少学生时代关于请假的趣事。而等到了上班之后,想要请假可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请假可是与自己的工资挂钩的,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就算生病了也会坚持去上班的。而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古人也从很早开始便会用“请假条”了,其中还有一些特别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意外在垃圾堆中发现了一张请假条,谁能想到那张独特的“请假条”在后来竟然成为了无价之宝。

在1972年时,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万育仁在参与书画与工艺品的清理工作时,意外在一处不起眼的垃圾堆中发现了一卷独特的字画。万育仁打开鉴赏后,发现这是书法大家王羲之所写的《上虞帖》。不过,大家一般也将其调侃为古人的“请假条”,这是因为《上虞帖》还有一个名字,便是《夜来腹痛帖》。当时,王羲之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赴约,才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夜来腹痛贴》。

想必说到王羲之的时候,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著名的《兰亭序》了。不过比较可惜的是他的很多真迹都已经失传,就连《上虞帖》也是如此,早在古代就失传了,古人一直流传的只不过是唐摹本。这么说来,万育仁很有可能捡到了唐摹本。

或许在当时他也有过这种想法,但很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多么珍贵,就算《上虞帖》是唐摹本也是极为珍贵的,怎么可能会被丢弃在垃圾堆中。所以,万育仁当时认为他所捡到的可能就是后人模仿的赝品,毕竟能够做旧或模仿王羲之书法的人还是不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当万育仁将《上虞帖》束之高阁后,总是会时不时想起,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万一那个就是真迹呢?所以,万育仁最后还是带着好奇心重新拿回了《上虞帖》,想要带给专家鉴定一番。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没能够为万育仁带来惊喜,专家所给出的答案与他当时的想法一样,确认其只不过是赝品而已。就这样,《上虞帖》再一次被万育仁束之高阁,但他没有选择丢弃,而是存放起来,总的来说心中还是留有一丝幻想。

三年之后,随着动乱时期的结束,他的同事沈之瑜和马承源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所以万育仁又想让他们二人也鉴定一番。

不同于上一次鉴定,他们二人觉得那篇《上虞帖》确实像真迹,但又不太敢确认。于是,又邀请了另一位专家来参与鉴定工作。几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找出其他的唐宋作品相互比较,认为那篇《上虞帖》很有可能就是古人所作的摹本。

但很快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管,帖中的一些印章已经非常模糊了,只有少数的几个还能依稀辨认出来。其中有一方“集贤院御书印”可以初步确认是南唐时候的,但在这方印章旁边还有一个印章实在是太模糊了,无法使他们进一步肯定眼前的《上虞帖》就是唐摹本。

最后,无奈之下只好借助科学仪器的帮助了。他们从其他单位借来了一台射线机,可以利用同位素钴60的照射来确定那个模糊的印章。万育仁几人当时都显得非常紧张,因为最后这一方印可是能断定《上虞帖》是否为唐摹本的。

奇迹出现了,在仪器的照射下,大家看到了那一方印章的内容是“内合同印”。这个印章加上之前所发现的“集贤院御书印”便可以准确地认定眼前的《上虞帖》就是唐摹本。就这样,被尘封了许久的《上虞帖》又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万育仁应该也非常开心,所幸他当初没有将《上虞帖》直接丢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