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振兴乡村的关键在教育,而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如果一个乡村连一所高质量小学都没有,‘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也就无从谈起。”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能否振兴乡村教育?

前一阶段,国家进行教育均衡县验收,要求同一县域内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各项“硬件”建设基本均衡。得益于教育均衡县验收的检查,乡村学校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等都得到了配备,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有95%以上的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促使县、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硬件”基础。

国家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目的是把县域内教师这一“软件”资源通过合理的搭配,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校长和教师通过交流轮岗,最终以实现县域内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教师是教育资源,但是不像“教学楼”这些“硬件”资料,他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城市的优秀教师分配到乡村学校,难道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吗?

把县域内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想实现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显然还是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茂初认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是解决农村教师质量的有效手段,可能会影响涉农区域教师的任职意愿,进而影响整体教师水平,也不应把责任转嫁给同县教师身上。”

振兴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是关键

如果学龄儿童得不到较好的教育,那么村民势必逐步迁移到城镇,而乡村势必日渐空心化。那么乡村振兴的意义无从谈起。
建设千篇一律的图书室、电脑室之类的文化设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也不会有多少村民实际参与。

钟茂初认为,“一个乡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是保证乡村人口规模基本稳定的重要条件,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尤其是优质生源的流失,让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一句空话。“优质生源流出——教学成绩难提高——生源继续流出”的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乡村优秀教师想方设法调去城市学校,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年轻教师“下得来”,却“留不住”的尴尬现实,最主要原因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太低。以特岗教师为例,现阶段,我国西部特岗教师的月工资应为3183元,中部为2933元,如果再扣除“五险一金”,很多地区的特岗教师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2500元左右。

钟茂初建议: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大幅高于城市同职级教师工资、可比公务员工资水平(根据艰苦程度,应增加50%—200%,乡村教师的工资应由省级及以上财政承担,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应明确设立相应的补贴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待遇。建议修订《教师法》相关内容,应有明确的条款予以保障。


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振兴乡村教育才有希望,更是振兴乡村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