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轰炸机专业户是我们很熟悉的图波列夫,飞机的外形设计修长优雅,性能也可圈可点,苏联的第一种先进远程轰炸机就出自图波列夫之手,这就是图4。二战结束后,图4的性能很快落伍,而美国的飞机爆发式诞生,新轰炸机更是发展的重点,尤其是50年代开始服役的B52轰炸机。苏联自然不甘落后,也开始研制自己的新战略轰炸机,其中一条线是发展至今而且威慑力丝毫不减的图95,另一条则是逊色不少的大块头,米亚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说米亚4之前先要简单说一下米亚西舍夫设计局,我们就简称米亚设计局,如果依旧有纠结名字读法叫法的朋友,麻烦努力上个初中并且学习一下俄语,用俄语抬杠更有逼格。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米亚西舍夫于1951年创办了米亚设计局,比较出名的飞机有米亚4轰炸机和M50轰炸机。米亚设计局是个短命的设计局,在1960年就因很多原因解散,而米亚西舍夫本人则成为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院长。米亚西舍夫不甘如此,又在1967年再一次成立自己的设计局,主打次轨道航天飞机和轰炸机,其设计以天马行空和直接粗暴著称。

图95是一种老派的轰炸机,选择了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NK12涡桨发动机,不但有非凡的功率输出,维护保养也比较简单,可以算是那个时代洲际轰炸机的最优解。其实苏联当时也在犹豫,他们不确定是要发展涡桨轰炸机还是喷气式轰炸机。图波列夫尽管对喷气式轰炸机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也分两条路走,图16使用了喷气式发动机,而更大更远的图95则使用涡桨发动机。事实证明图波列夫的眼光的确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亚西舍夫比较年轻也比较简单,想法自然很激进,他的四发大型喷气式远程轰炸机方案最终被苏联高层接受,便开始正式研制,于1953年就首飞成功,进度相当不错。

和图波列夫的图16和图95比起来,米亚4显得霸气而独特。图波列夫的飞机往往比较纤细流畅,米亚的轰炸机就要暴力粗犷很多,霸气非凡,而且,米亚4居然是米亚轰炸机当中最平庸的一个。

米亚4的机身数据不错,长度47.20米,翼展50.5米,高度14.1米,翼面积326.35平方米,空重79,7吨,最大起飞重量181.5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两架半早期的轰6轰炸机,和同时代B52A型轰炸机的190.5吨仅仅差了9吨!真就是一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型轰炸机!

发动机是4台米库林AM-3A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图16同款,单台推力85.75千牛,飞机的最大速度947千米每小时,比图95更快,最大升限11000米,最大航程 达到了8100千米,除了航程,其他各项数据都很出色。

米亚4的整体外形设计和图16比较类似,但是尺寸大得多。米亚4的机身比较细长,前部为尖锐的机头,上置的主翼后掠角度较大,翼根安装有四台发动机。这种布置方式和图16一样,但是四台发动机布置在一起让飞机变得更加粗壮厚重,就像帕特里克变成了阿诺,异常威武,不怒自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亚西舍夫是个特立独行而且天马行空的设计师,这点在米亚4这架他最平庸的轰炸机身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飞机的起落架没有像图16那样布置,而是采用了自行车式起落架,前后起落架都采用了四轮小车式结构,前高后低的设计方便起飞降落。

为了保持稳定,还在翼尖设计了一对起落架,为直径比较小的双轮结构。米亚4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气场非常足,图16充其量是巴扬琴加上军鼓唱着喀秋莎,米亚4的姿态和声音完完全全就是四把电吉他四把贝斯再加上一个疯狂鼓手喊着苏卡不列,震耳欲聋!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美国把图16叫做獾,是一种比较小的动物,图95则叫做熊,大了不少,而米亚4直接被叫做野牛,牛这个字在汉语里意思就不多解释了吧!

现在轰炸机的机组成员一般为4人,甚至有两人机组的趋势,米亚4可是一种比B52服役还要早的轰炸机,成员达到了8人,分别是坐在机鼻内的领航员和驾驶舱内的正副驾驶员,导航员兼雷达操作员位于后面,坐在一起的还有工程师兼炮手,无线电操作员兼炮手,还有一个专门操控机背炮塔的炮手,不能忘的还有一个尾炮手。

和早期的图16一样,米亚4也稍显老派,安装了大量机炮,总共有9门NR23机炮或者6枚AM23机炮,增加了复杂程度和人员数量,而它的载弹数据还不错,最多可以携带24吨弹药,包括普通航弹和核炸弹。

为了喂饱这个大力牛,米亚4的机身油箱容积很大,总容积为123.6立方米,可以装载超过100吨的燃油。不过即便是如此之多的燃油,8100千米的最大航程和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主要是因为发动机性能很一般,油耗也高。相比之下,体量相似的图95使用了省油的涡桨发动机,在航程方面完爆了米亚4,航程最低的图142M也有11000千米,图95RTS在携带两个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达到惊人的19400千米,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战略轰炸机,足以飞半个赤道!

后来的测试表明,米亚在装载9吨炸弹和65吨燃油的情况下仅有5500千米的航程。而当时的图16在载弹3吨的情况下都有6000千米的航程,米亚4航程方面的缺点有些严重,甚至难以被称为真正的战略轰炸机。

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是时代的限制,美国早期的喷气式轰炸机也都被涡喷发动机巨大的油耗所拖累,B52也是直到换装TF33涡扇发动机后才达到完全状态,航程不足也为米亚4后来的服役生涯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亚4A是最早的型号,这个型号比较惨,因为45架被改装成了加油机,而弹舱也刚好成为存放加油软管的地方。米亚4加油机辅佐的对象正是图95轰炸机,以保证图95能飞越大洋核平美国。图95经过三次加油后续航时间达到34小时,几乎可以从苏联起飞轰炸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活是要让米亚4来干,那就有的折腾了,这也是俄罗斯一直舍不得图95的原因,太能飞了!

米亚4也有不少改进型号,不过改进的程度都很小,难以和家族庞大的图95以及图16相比,总产量也仅有93架,是那个年代诞生的美苏轰炸机中数量垫底的角色。尽管米亚4因为性能不够出色被当做加油机使用,但这也是比较无奈的做法,后来更为优秀的伊尔78加油机服役后,这种古老的飞机便在1993年退役。

米亚4最知名的改进型号就是运输型,是的,你们没听错,这就是VM-T运输机,也叫做3MT。苏联在1978年给米亚设计局发了任务,研制一种可以运输大型航天器的飞机,用来支持苏联的太空事业。米业设计局不负众望,拿来大力牛米亚4改进,将原来的垂尾和平尾改成双垂尾,可以在背部运载大尺寸的部件,比如火箭或者苏联的骄傲,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这两架飞机在苏联为苏联的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只是后来更大更优秀的安225夺走了他的光环和荣誉。

这架飞机最知名的形象其实还不是背负着航天飞机,而是背着大尺寸的罐子,用来运送天然气。这个罐子的直径比飞机机身大得多,令人惊奇的是飞机居然可以自由飞行,可见米亚4本身的设计绝对的优秀的,粗糙但有着很深的潜力。

我们来做一些幻想,如果将四台发动机换成不算先进的D30KP2,拆除所有的炮塔,将成员缩减到4人,省下来的空间加装燃油,并且把载弹量增加到30吨以上,米亚4K将会是一种航程超过10000千米的洲际轰炸机,威慑力直接看齐图95和B52!这也许就是我国当初心中所想的轰8轰炸机的终极状态吧!

米亚西舍夫并不是个容易屈服的人,不用靠近都可以感受到火一般的热情和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胆量。在米亚4之后,他又研制了代号为野蛮人的M50轰炸机。当时苏联正在规划未来的超音速轰炸机,米亚设计局拿出的概念设计让人瞠目结舌,怪异、奇葩、科幻都是第一眼会想到的词,随便拿一架出来加点不知所云的倒角和切面,再来点意义不明的机械结构和硬花纹和乱七八糟的灯光,绝对可以充当复联的科幻飞机。定型的M50飞机将四台发动机分别布置在翼尖和机翼下,单台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惊人的18.5吨,4台加在一起,拥有接近80吨的推力。我们来接着看,就知道这架飞机为什么没有服役,米亚设计局为何一直没能担当大任。

M50使用的发动机是耗油量巨大的涡喷发动机,为了追求高速使用了极其薄的机翼,和F104一样无法设计机翼油箱。为了装载更多的燃油,飞机的尺寸非常大,长度达到了58米,但是翼展只有可怜的25米。M50的重量相比之前的米亚4也大了不少,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53吨,即便放在今天都是世界上最重的轰炸机之一,仅次于后来问世的图160轰炸机。这当中有170吨是燃油,预计它的最大航程会超过1万千米。可以说这架飞机就是一架飞行的油库。

原型机在试飞的时候并没有安装原定的强大发动机,只能使用推力较小的VD7发动机,图22和部分米亚4也是用过这种发动机,飞机的翼展也被迫增加到了35米。由于发动机的推力太小,这架飞机根本无法进行超音速飞行,始终都在音速附近徘徊。这时候,那个男人又开始用玉米指指点点,一心要发展弹道导弹,这种耗资巨大而且性能不够理想的轰炸机前途变得十分黯淡,而且,飞机的性能实在有限,整体的设计太过简单粗暴,甚至不如米亚4那么成熟。因此在1961年的时候,这架飞机进行最后一次试飞工作便被永久退役。

其实就算战略导弹没有威胁到这架飞机,M50也不太可能完成所有试飞进行服役。后来问世的图22以及图22M系列飞机相比这架飞机要成熟得多,M50将几乎全部的重量和结构都给了油箱,甚至将飞行员减少到了两人。我们之前说过三人机组的图22都难以操控,而这架更大更难操纵的飞机居然只有两个飞行员。此外,整架飞机的气动布局也非常不合理,即便拥有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其超音速飞行的表现也不会太好,付出的代价是极少的载弹量和极大的载油量,甚至连简单的安全性都难以保证,仅仅是米亚西舍夫火一般的热情让这架飞机飞上了天空而已。

如今这架飞机被放在博物馆内,在它左侧的就是著名的T4轰炸机,一架飞行速度达到三马赫的超级轰炸机。不过米亚设计局并没有这样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才华横溢的米亚西舍夫虽然经历了几次失败,但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去设计一架更为优秀的轰炸机,只不过,米亚设计局再也没有可能将完美的设想变成成熟可靠的量产飞机,20年没有干活了,手生了!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开始研制全新的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图160轰炸机的前身。图波列夫设计局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设计局,虽然获得了项目的胜利,但在苏联当局的指挥下,图波列夫最终采用的构型和米亚西舍夫设计的M18非常类似,等于是将米亚的设计过继给了图波列夫,这也是为什么图160轰炸机和其他图波列夫轰炸机风格不太相似的原因。

米亚西舍夫也慢慢变老,他依旧不服气,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再度成立自己的设计局,此时的实力和规模已经无法和米亚4时代相比了,连苏霍伊都来分轰炸机的蛋糕了。不过天才依旧是天才,况且是一位逆境中的苏联天才,在苏联大力发展航天事业的浪潮下,米亚西舍夫开始朝空天飞机领域进发,研制了极其科幻的核动力空天飞机,重量高达500吨,能够把超过40吨的有效载荷运往近地轨道,不但可以执行太空任务,更是一种极其恐怖的空天战略轰炸机,还有人说轨道上飞行的飞机航程不够远吗?

然而,这位天才却在1978年驾鹤西去,再加上后来苏联实力持续下降和态度的转变,俄罗斯更是无力支撑起研制工作,米亚西舍夫最后的梦想只能屈居于图纸上,我们如今再想,或许这架核动力空天飞机是比暴风雪航天飞机更好的选择!

在结尾呢,我们就斗胆评价一下米亚西舍夫。他生错了一个时代,因为他的天马行空设想很难在苏联完成。他又生对了时代,因为那个年代最需要的就是冲破思维定式的超凡天才。生命的进化是DNA的突变,人类文明的进化离不开天才超越时代的思想,对天才的评判不能看结果,而要看他对后世的启发和冲击,这世界永远不缺努力工作的人,缺的是照亮夜空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