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红色山村暖意浓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 3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丹河边的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 山村——博爱许湾村,看到九峰山巍巍壮观,村口老槐树虬枝苍劲,昂扬蓝天,红 枫广场党旗飘飘,热闹非凡。 古朴灵秀的小山村笼罩在一片新春的喜庆中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湾村人称丹水湾,三面环山,两面绕水,村西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面对三王庙,村东一片沧桑的古建筑傍依丹河水,清清小河从村中流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许湾村保留完好的古民居群落,现存老建筑300余间,古色古香,气势恢弘。6棵被保护的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槐树见证许湾村的悠久历史。

许湾村是一个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山村,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村里发生过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许湾村村西头安葬着一个叫李荫棠名字的八路军科长烈士。

1943年,年仅22岁的共产党员李荫棠受中共沁博县委派遣,来到许湾村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领导丹河一带人民的抗日斗争。他先后动员全村30余名青年和邻村20多名积极分子,培养了一支能打敢拼、英勇善战的抗日武装,建立了丹河抗日根据地,打通了连通后山根据地的丹河通道,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持。李荫棠机智顽强不怕牺牲,带领民兵先后端掉了九峰山等多处日寇据点,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他心系群众,筹粮筹款、救灾救难,开展土改运动,修建了一条从于庄、许湾到下伏头村的转山渠,使千年旱地变成了良田,被老百姓传为佳话。

2018年以李荫棠烈士为原型改编的微电影《永远的党旗》在该村完成拍摄,网上点击率突破100万人次,并在全国“红色记忆V计划”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9年年初,在中共博爱县委组织部、许良镇党委支持下 ,在许湾村建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博爱县“全域旅游+党建”示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来到许湾,都要先到李荫棠陵墓进行参观。记者看到,不少人来到李荫棠烈士墓前,列队肃立,静静地倾听许湾村党支部书记尚建民讲述烈士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英雄鲜血洒热土,壮志未酬眠异乡。李荫棠烈士在许湾村仅工作了三年,父老乡亲们都记得他的名字,并亲切地叫他李科长。烈士因病牺牲后葬在许湾村,乡亲们世世代代不忘他的恩情,为他修墓立碑,被许湾人誉为“永远的丰碑"。

陵园前是宽阔的红枫广场。博爱民间文艺家协会朗诵阅读学会和怀梆协会的志愿者来到村里,为山村送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其中,正在上演的怀梆现代戏《英雄李科长》,剧情跌宕起伏,真情表演,用地方语言、怀梆曲目,让人听起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打动了现场的许多人。

演出后,博爱县泗杰怀梆剧团负责人郜习杰介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增加更多的红色文化元素,他们剧团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精心创作了这部怀梆现代戏《英雄李科长》,反映八路军干部李荫棠的光辉事迹,希望为博爱县乡村红色旅游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完演出,人们又纷纷到红枫广场旁边的李荫棠烈士纪念馆、丹河纪念馆、红色服务站内的许湾摄影展参观游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参观学习了红色文化,饱览了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参观了古建筑和雅致的鹅卵石民居,感受到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给许湾带来的明显变化,我们会经常来许湾进行文化下乡。”博爱民间文艺家协会朗诵阅读学会会长李海波开心地说。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龙卿 摄影报道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总编辑:王静锋统筹:王鹏

主编:王晨光编辑:刘洋瑞

责编:赵晓晓校审:薛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