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小看这张《牛》的蝶翅画,它可是从上百只蝴蝶中挑出的翅膀拼贴而成的。”3月4日,在峨眉山市峨洪路黄湾小镇,“峨眉山蝶翅画”传承人袁秀萍一边埋头创作,一边对记者说。

带动农民养殖蝴蝶、教留守妇女加工制作蝶翅画、创办蝴蝶生态园、集科普研学、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蝴蝶产业链……30多年来,袁秀萍坚守匠心,带着这些造型新颖、色彩丰富、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蝴蝶工艺品,振翅高飞。

取材自然 彰显浓郁民族文化

走进袁秀萍的蝶舞萤飞昆虫馆,便走进色彩斑斓的世界,墙上、案头,小至手掌大小的川剧脸谱,大到一米多长的繁花似锦图,以及梅兰竹菊、十二生肖等,蝶羽翩翩,光影流转,这些画作利用蝶翅的天生丽质、绢绸丝绒般的质感、不同角度泛出的光泽和自然天成的图案纹理拼贴而成,看上去片片蝶翅似有丝绒感,至于亮处,光彩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秀萍介绍说,蝶翅画是中国独有的画种,画材为蝴蝶的翅膀,利用其独特的花纹,经过裱纸、烘干、防腐、挑选、色彩搭配、剪裁、粘贴、装框等数十道全手工工序,鲁迅先生曾赞它为“缺门、独门、冷门的文化瑰宝”。

蝶翅画被列为第一批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袁秀萍也成为了“峨眉山蝶翅画”传承人。

留住美丽 展示出立体效果

袁秀萍今年56岁,是峨眉山市绥山镇人,从小,花花绿绿的蝴蝶在她的眼里就是美丽的精灵。

上世纪八十年代,峨眉山景区旅游复苏后,袁秀萍便开始将蝴蝶制作标本,批发给山里的农民,进而销售给来自各地的游客。2010年,袁秀萍结识了夹江蝶翅画创作者吴泽全,并拜他为师,开始系统学习蝶翅画创作的相关知识。

“制作蝶翅画必须要轻,动作轻、呼吸轻,蝶翅上有鳞粉,所以在粘贴到纸上的时候,必须准确,不然鳞粉脱离会污染到卷面的洁净。” 在工作室里,袁秀萍用剪刀、镊子、棉签等工具,展示了这纯手工且无声胜有声的技艺。

袁秀萍介绍说,要把翅膀粘上去也不容易,一定要一片片粘,一幅作品往往要粘几个月,并且创造性地改进工艺,才能制作出3D立体效果的蝶翅画图案。

产教融合 让蝴蝶飞进千家万户

做蝴蝶标本和蝶翅画,首先就要解决蝴蝶来源的问题。过去是靠野外采集,现在主要靠人工养殖。袁秀萍告诉记者, 2014年,她女儿大学毕业要创业,她便和女儿一起成立了公司,随后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发展了8户农户养殖,每年由公司发放蝴蝶虫卵,进行技术培训,养出蝴蝶后付费回收,确保农户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秀萍说,回收回来的蝴蝶,按照她女儿给出的设计图,她和峨眉当地留守妇女一起加工,制作成蝶翅画,通过拼多多、直播带货、实体展示等平台,销售到世界各地。

如今,在她的蝶舞萤飞昆虫馆内,还设置了蝴蝶研学体验区、声光电昆虫仿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在昆虫馆旁建设了蝴蝶活体观光园,实现了农民养殖、留守妇女加工制作、研学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链条,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妇女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研学实践活动和观光游客大幅减少,给袁秀萍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小的冲击,为了生存,袁秀萍的女儿去了成都打工,但袁秀萍依然坚守着,她期待发扬光大这份美丽的产业,既留住峨眉蝴蝶之美,又能让峨眉蝴蝶振翅高飞。

来源:无限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