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织里轧村咸兴桥,2013/3/14 12:42:00

长兴图影锁界桥,2013/3/7 13:06: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兴虹星桥人文庄桥,2013/3/13 10:38:00

2021年惊蛰时间:3月5日,16:53:32,农历2021年正月(小)廿二。

安吉安城汪婆桥,2012/3/9 10:08:00

和孚陶家墩充满桥,2012/3/10 9:15: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渚肖家兜太平桥,2012/3/12 7:56:00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原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

移沿山独市东林高桥,2013/3/17 14:54:14

安吉山川外洞桥,2014/3/7 12:25:20,山上还有积雪

新兴港毓秀桥,2013/3/17 15:59:22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景帝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塘甸塘邱港桥,2012/3/15 10:01:00

白雀济水桥,2013/3/10 9:40:00

织里轧村梅林桥,2013/3/14 12:32:00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春雷响,万物长”,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石淙圣堂桥,2014/3/16 14:29:24

德清新市通仙桥,2015/3/14 11:47:04

德清新市驾仙桥,2015/3/14 14:23:50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今天的天气似乎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唐韦应物最有名的《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塘甸浒稍桥,2015/3/15 13:11:10

塘甸毓秀桥,2015/3/15 13:26:59

大桥普安桥,2015/3/15 14:28:28

虽然春寒料峭,但毕竟是惊蛰了,路边的草都绿了,菜花零星地开着些了,桥边的杨柳树很显出了鹅黄色,春意渐浓了。突然从绿柳之后哗地飞起了一大群灰鹭,掠过柳树枝头,来来回回地翻飞着。唐贾岛也有《义雀行和朱评事》:“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惊蛰没有看到虫子,看到兴奋鸟儿也算是不错,交界桥西的新田漾还是水和野鸭的聚会之地,但变得敏感了,没等我走近漾边,扑棱棱地飞走了。兴奋地还有家鸭子,也是一个劲的地水面上拍打着翅膀,春江水暖确实是鸭先知。

白雀大至桥,2013/3/15 11:30:00

菱湖竹墩寺前桥,2013/3/16 14:12:00

菱湖竹墩养富桥,2013/3/16 14:52:12

菱湖竹墩状元桥,2013/3/16 14:58:00

菱湖朱家坝津济桥,2013/3/16 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