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留言

读《博山在明朝有老虎》随想

王建峰(山高水长~王氏)

近读马传政老师《守拙斋集》,中有《博山在明朝有老虎》一篇。循其所述,在《颜山杂记.物暴》篇中果然找到关于老虎在博山伤人的四则故事。而后又在《博山县志》、《博山乡土志》和《续修博山县志》几种旧志中看到皆有沿袭。同时发现,是时博山不仅有老虎,而且还有野猪、鹿、狍之类。《博山乡土志》还讲到:“今虎、猪、鹿、狍已数百年看不到它的踪迹,就县境论,可为昔有今无之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想来,那时候的博山与今天的博山相比,一定是无法想象的。就今日而言,能适应老虎及以上所提到的几种动物生存的环境,在全国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呢。当然现在的环境是更适应人的生存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山村里还有狼。我家居村边,依石崖建猪圈,崖丈余高,圈内养一只老母猪已十几年有余,一年冬,狼来了,老母猪与狼战斗一宿,至晨,老母猪仅失半只耳朵,而猪窝旁撕下狼毛甚多。母猪年岁长,缩一墙角与狼斗,至天明,狼不得,乃去。

一九七三年,我还在上高中。学校组织去鲁山采药,有同学于山中拾得一只小狼羔带回学校,养在校办工厂淹咸菜的大缸里,上面盖一个竹编的尖盖。大家都去看,见那小狼指头粗的树枝一口就咬断。是夜母狼由鲁山找来了,沿学校的围墙嚎叫,老师同学皆不敢出。后来那母狼翻过围墙将小狼救走。

一九七五年,我们生产队的小牛犊被狼攫去,在河边掏吃了五脏。大牛被拴在柱子上无法施救,急得哞哞地叫了一夜,邻居有听得见却不敢出。同年秋天,一日晨起天未明,我在月明天里遇一狼,以为是生产队的羊跑出来了,便要去捉却被父亲阻止。他告诉我那是只狼,当时并未害怕,可是以后想起来真有点后怕了。人们说在我们村南边经火石岭~南寨前~张义桥~石梁,然后过淄河至辰巳山安达是一条狼踪道,鲁山的狼去淄川聚集就走这条路,一宿一个来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有许多年没再听说有人见到狼了,但在冬天的雪地里狼踪还能见得到。两米多高的大堰它一舒腰、一纵身便可跃过,留在雪地里狼爪子的印迹有人的拳头那么大。狼跃过大堰时我妻曾亲眼见过,她说见那狼毫不费劲地一跃就纵身跳了过去,可见狼的灵巧、敏捷度是很高的。

前几日与一朋友谈到狼的事,他告诉了我他的父亲亲身经历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朋友家住北邢村,其父亲春节前走亲戚送白菜(北邢曾经是蔬菜基地),酒后至晚方归,来到刘家台村外的雪浪泉遇两狼尾其后。其父害怕,便将独轮车拖着走,人在前车在后,两狼仍随。

于是便走几步停下燃一根火柴(狼怕火),等一盒火柴全点完了,两狼仍继续跟随。更怕,又抽下点棍敲打木车,一边倒退一边敲打,直到过了小河涯,进入北邢村,两狼才去。朋友告诉我,这时父亲的棉袄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那时候我们这里不仅有狼,还有狐狸、野狸(果子狸)和獾。现如今狼和狐狸大约有三四十年不见了吧,只剩了獾、兔子、刺猬和黄鼬以及老鼠等一些小动物了,野狸还偶尔有人见到过。近年来山中又有了许多的松鼠,这好像是我们这里原来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是这样,适者生存,当环境已经不允许某种动物再生存下去的时候,它的选择只有两条:一是迁徙,一是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