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技投资》孙珊珊

随着收购细节浮出水面,坐实了此前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的传闻。对于蓝光发展而言,将上市不足两年的物企进行转让,背后有何深意?

继2020年7月份将迪康药业100%股权以9亿元出售之后,蓝光发展(600466.SH)再将旗下上市物企进行转让。

2021年2月25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拟将蓝光嘉宝服务(02606.HK,下称“蓝光嘉宝”)64.62%的股份转让给碧桂园服务(06098.HK)下属全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物业香港”),对应交易总代价暂估值约为48.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碧桂园服务和蓝光嘉宝均为物业管理服务供应商,前者在上市物业企业中总市值最高,后者则是西南首家上市物企。

对于此次收购,蓝光嘉宝母公司蓝光发展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加公司现金流,促进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和拓展。

蓝光嘉宝将“易主”

2月23日,碧桂园服务和蓝光嘉宝分别发布短暂停牌公告。两家物企的同步动作引发市场猜想,彼时有传言称碧桂园服务将收购蓝光嘉宝。

截至停牌前1个交易日,碧桂园服务以总市值约1972亿港元继续盘踞物企榜首。而蓝光发展旗下的蓝光嘉宝系西部地区首家登陆港股的物企。巨头身份加持,此次收购言论一经传出,便在市场便引起波澜。

时隔两日,蓝光发展发布拟转让下属控股子公司股权公告,坐实了收购传闻。碧桂园服务并非直接收购蓝光嘉宝,而是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进行“曲线收购”。

据蓝光发展上述公告,碧桂园物业香港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蓝光发展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和骏”)持有的蓝光嘉宝64.62%左右的股份,涉及资金约48.5亿元。

这意味着,蓝光和骏将其持有的全流通H股都转让给了碧桂园物业香港,仅剩约0.42%的内资股。此次收购顺利完成后,蓝光嘉宝将“易主”,被碧桂园服务收入麾下。

碧桂园服务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合同管理面积约为7.5亿平方米,收费管理面积约为3.2亿平方米。据蓝光嘉宝官网信息,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其已进驻全国130余个城市,签约服务项目1400余个,签约服务面积2.1亿平方米。对于碧桂园服务而言,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逾9亿平方米的合同管理面积。

不仅如此,蓝光嘉宝还在西南区域深耕多年,去年上半年其西南地区在管建筑面积占比达58%左右,而该地区属于碧桂园服务薄弱地带。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统计,合并后碧桂园服务在西南区域在管建筑面积将从3%上升至15%。

在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看来,过去的物企收购一般为大鱼吃小鱼,而此次收购出现了大鱼吃大鱼的情况。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上市物业管理企业现在进入了拼规模的时代。其认为,此次收购一方面是受到规模驱动,另一方面蓝光嘉宝增长较为乏力,其背靠的母公司蓝光发展负债率太高,不能给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支持。

柏文喜还指出,此前蓝光嘉宝发展速度受限,不如投靠碧桂园服务,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能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无论对于碧桂园服务还是对于蓝光嘉宝都是有好处的”。

在二级市场中,复牌当日(2月26日),蓝光嘉宝报收46.45港元每股,涨幅高达19.26%。碧桂园服务股价却出现下跌,当天收盘价每股63.8港元,跌幅近5%。

纾解资金之困?

官网显示,蓝光嘉宝创建于2000年,于2019年10月登陆港交所。根据蓝光嘉宝历年财报,公司净利润逐年增加,2017年~2019年该值分别为1.85亿元、2.96亿元及4.44亿元。

与同年上市物企相比,蓝光嘉宝的净利润明显高于时代邻里(09928.HK)、宝龙商业(09909.HK)等。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蓝光嘉宝净利润同比增长三成至2.44亿元,而时代邻里和宝龙商业分别为0.84亿元、1.45亿元。

蓝光发展为何将上市不足两年且盈利向好的蓝光嘉宝出售?收购完成后,对公司业绩有何影响?就上述疑问,《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致函蓝光发展,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在蓝光发展发布的拟转让蓝光嘉宝股权的公告中,其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加公司现金流,促进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和拓展。

通过梳理蓝光发展的相关财报发现,其资金状况并不乐观。2020年三季度报显示,蓝光发展货币资金达249.3亿元,无法覆盖308.8亿元的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尚存约60亿元的资金缺口。

记者注意到,蓝光发展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据2020年三季度报,蓝光发展该值仍然处于净流出状态,此外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降391%至-98.5亿元。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蓝光发展加大了融资力度,据公司最新公告,2020年蓝光发展债务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

此外,债务高筑的蓝光发展“担保”热情不减。历年年报显示,蓝光发展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逐年上升,去年上半年该值一度达到337%左右。

前述专家严跃进分析认为,“担保”普遍属于母公司为子公司贷款提供的,类似担保比例较高的企业后续不仅要在降低负债方面发力,而且还要注意其自身的资金状况。

事实上,债务高企、资金吃紧与蓝光发展近些年的规模扩张不无关系。2017年~2019年,蓝光发展分别拿地31幅、85幅、48幅。2020年蓝光发展继续保持拿地力度,新增60宗地块。在积极增加土储的助力下,蓝光发展销售额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蓝光发展销售额为183亿元,此后公司销售额大幅,2016年~2018年分别为301亿元、582亿元、855亿元,并于2019年突破千亿大关。

不过,记者发现,蓝光发展销售额增速出现了显著的放缓。2016年~2018年公司销售额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68.5%,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速为18.7%。根据最新业绩情况,蓝光发展2020年销售额达1035亿,其同比增幅仅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