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随着我国人口激增,劳动力人口也在上升,这让很多全球企业看到商机,纷纷在国内建厂,因此,我们获得了一个“世界工厂”的称号,制造业飞速发展。

然而,制造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工厂工业化进程加速,机器开始逐步替代人工劳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这被视为“大势所趋”。

尤其在近几年间,尤为明显,工厂开始引进各类工业机器人,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工人的作业水平也在不断升级,由过去单纯的付出劳动力向技术型工种转变:一个人操控几台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曾经的印象中,钢铁是典型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一个炼铁间,有大量的工人参与,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协同作业。钢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气体,比如烧煤就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钢铁一直被视为一个夕阳产业,被人们忽视。

人们更爱去关注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等,看看去年新能源在资本市场的涨幅,就能明白,大家是多么关注它。哪个行业被关注发展就会快点,哪个行业被忽视,发展就会慢点。

不管你是小企业,还是巨头。前些时间,号称“全球500强”钢铁巨头渤海钢铁集团,就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倒下了,这从侧面验证了,行业发展“不进则退”的道理。

说起渤海钢铁集团,那绝对是,行业巨头。别看它成立于2010年,却是由4家国有钢铁企业重组而来,4家企业合并成一家,足以证明渤海钢铁集团的强大。

重组之后,渤海钢铁集团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仅用4年时间就迈入“全球500强”之列。正当外界认为,这家巨头接下来会有大动作时,受到2015年钢铁产业低谷期影响,渤海钢铁集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管理层面:原先被并入的4家企业出现分歧,各自为营。

当新科技、新技术在2015年后开始流入各家企业的时候,各自为营的渤海钢铁集团内部还在琢磨如何通过招收大量劳动力去攻城拔寨、扩大产能,扔了一大堆钱,结果遭遇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冬期,钢铁价格低迷的时候,渤海钢铁集团已经出现资金链短缺,面临亏损,可它们还是没有停下来,继续招人扩大生产,最终“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重新分拆了。

公司分拆,资产流失,渤海钢铁集团欠下了巨额债务,负债规模达到1920亿元。不得已,渤海钢铁集团只能将价值3.5亿元的总部大楼卖掉,以解燃眉之急。可窟窿越来越大,在2018年时,宣布破产重组,重组后,又破产,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还是破产了。

成了东北特钢集团、重庆钢铁后,再次倒下的钢铁巨头。渤海钢铁集团倒下算是最可惜的了:它们曾经用4年时间拿下“全球500强”,却在行业寒冬的时候,走老路,不思进取,不谋创新,不引科技。加之内部不统一,最终分崩离析,欠下近2000亿元债务。

一代钢铁巨头,就此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