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丨刘白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关注“新基建”的话题,在“苏宁卖身深圳国资”面前显得冷冷清清。

鲜少抛头露面的张近东,总会被人提及数年前和电商“小儿”刘强东的赌约——若京东增速超过苏宁易购,将会把苏宁送给京东。

转眼间近十年过去了,几番征战杀伐之后,张近东以及他的苏宁,却无法再用当初的口气说出当初的话了。

0 1

赌上身家的口水战

商业本身就是一场“赌博”。2012年,“美苏争霸”偃息旗鼓已有时日,苏宁一路躺赢,对比人走茶凉的国美,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

数据显示,2011年,苏宁营收、净利润的规模已到达938.9亿元和48.2亿元的规模,年末门店总数更是达到了1684家。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元和18.4亿元,门店总数1079家。

短暂的胜利,让张近东有了更大底气。2012年,北方的京东揭竿而起挑起矛盾,宣称“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彼时,京东的年营收刚刚超过200亿元。力量悬殊,张近东自然有底气,应之以“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

随后,“上网买电器”的消费者闻风而动,京东和苏宁展开了一场白热化的角逐。从某种意义上,借着与同台对垒的身份,京东的声名得以再上层楼。

店大胆大的张近东,喊话刘强东,“上半年(2012年)易购增速是 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尝到甜头的刘强东,爬杆儿上应下赌约,并称输的人 “给转发微博的网友分股票,请大家做见证”!

有意思的是,在京东上市之际,并没有公布2012年上半年的业绩,京东、苏宁竞速也自然没有定论。

不过,电商创业者刘强东和千店掌舵人张近东掀起的口水战,显然是前者收获得更多。张近东也明白,“蹬三轮”的京东不过是碰瓷“开宝马”的苏宁。这场赌局,让京东成为消费者线上买家电的首选。

反观苏宁,在口水战不占便宜的情况下,业绩也在价格战中被拖下马。《正经社》梳理了解到,2012年,苏宁线上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2.6亿元,同比增幅仅为4.76%。

这一成长还是苏宁真金白银大幅增加投入后的结果。其财报显示,同期该公司增加的广告促销费用、租赁及仓储费、人员费用合计达到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32.6%、24.6%、14.6%。这直接导致了苏宁在2012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从上年的18%跌至16.9%。

如果非要给张近东和刘强东的这场赌局设定一个结局的话,可以给苏宁一个逻辑上的胜利聊以慰藉。虽然京东不曾公布2012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但从全年来看,京东201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8%,半年增速低于120%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刘强东输给了张近东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根据《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2017年以来,苏宁易购以23.8%的市场份额,连续第4年占据家电行业渠道第一。京东、天猫、国美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17%、10.6%、5.3%。

0 2

躺赢国美的那些日子

2006年,张近东曾因国美扬言要收购苏宁而宣战:“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

彼时,刘强东还在北京试水线上交易,对于张近东而言不过是身后人。而从北京起家的国美一路向南,2005年连续收购了哈尔滨黑天鹅、深圳易好家、武汉中商,并以收购江苏金太阳一举进入苏宁的南京大本营;进击的国美,才是张近东生前最大的敌人。

苏宁不是没有应对之策,在国美南下之际,张近东曾密切接触北京的大中电器,欲掏国美大本营,但最终还是让国美截了胡,用更高的价格收购了大中电器。

在吃瓜群众们看来,早期的黄光裕和张近东性格差异明显。前者激进、大胆,有“三分把握”的事立马就做”;后者则更偏向保守、执着。

以电商为例。苏宁在1999年就有线上化的尝试,先后跟8848、新浪等网站合作,还承办了新浪网首个电器商城,尝试与门户的网购嫁接。但再到苏宁组建B2C部门、开始电商实践,则已经是2005年的事了。而其旗下电商平台苏宁易购,甚至是直到2010年才正式对外发布上线。

对比之下,国美在2002年10月成立了电子商务部,随后推出网上商城。2003年,弃文从商的马云终于推出了淘宝;2005年,京东商城上线,搭建起了3C全品类的产品线。

尽管彼时“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还未大行其道,但开拓者们一个接一个敲响了时代的大门,苏宁却始终睁着眼睛行动迟缓。

在门店方面,黄光裕早早就实施了利润换市场的打法,尽管单店利润比苏宁低,但在2007年,国美的门店数比苏宁多出了近500家。有业内人士曾感叹,如果不是2008年黄光裕入狱,国美抢占市场份额的打法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美苏争霸”还有很多悬念。

没有如果,只有事实。2008年11月,黄光裕突然被警察带走,国美梁塌。同时,张近东赌下的“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取得胜利。

但在电商战场,张近东的保守、坚持却没能等到马云和刘强东墙塌,反而因为拖着沉重的线下包袱,失了电商先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苏宁的电商战略中,一直强调“线上线下融合”,这很像当下“无界零售”的样子。

张近东也低估了电商“小儿”刘强东的战斗力。尽管彼时京东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均低于苏宁,但“市场份额”的打法没来得及帮到黄光裕,却帮到了刘强东。2014年,京东以全年1150亿元的营收首次超过苏宁的1091亿元收入,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零售商。

0 3

国资接盘后的新战事

无论是刘强东还是黄光裕,从赌局本身而言,张近东都算得上赢家。而后,张近东的赌性越发大了——自2016年开始,苏宁的巨额投资明显加速。

根据CVS投中数据,2016年-2019年苏宁完成了超过30笔股权投资,其中超过10亿元的近10笔,包括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95亿元投资万达商业、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0亿元参与中国联通混改等。涉及零售的,几乎都是线下业务。

最为知名的,还要数200亿元支援恒大缓解许家印的燃眉之急。原本2021年恒大回A终止,这笔钱可以回款解苏宁近渴,但张近东不愧是和许家印喝过“交杯酒”的挚友,200亿元,要赌恒大一个未来。

如果说线下零售是为了苏宁业务版图,恒大战投是念及故交之情,那体育上的投资似乎也可以安插上一个打响知名度的美誉。这几年,苏宁在国米投入了7亿多欧元(约54亿元),还有投资了6年的江苏足球队和投资了4年的电竞队。其中,苏宁足球俱乐部已于2月27日当天宣布了停止运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宁的现金流常年处于紧绷状态。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2014到2020年,苏宁易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只有2015、2016两年为正,其余年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赤字”。相关债务问题,《正经社》曾出品了《张近东疲惫后撤,黄光裕抖擞进击》做过详细分析。

原本业外投资一直都是苏宁补足业绩亏损的利器,但2020年的市场震荡成为致命一击,使其债务危机也被摆到台面上来。

2月28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深圳国际控股和深圳鲲鹏分别接手了苏宁易购8%和15%的股份。从股权关系来看,股权划转后,张近东仍然持有苏宁易购15.72%的股权。

两家深圳国资的到来,不仅为苏宁易购带来了近150亿元的活钱,还为苏宁画好了一张美好蓝图。

现阶段,苏宁在华南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华东、华北。据苏宁方面透露,深圳国资入股后,苏宁会在深圳设立华南地区总部,这就有利于苏宁在华南地区拓展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率。具体来看,深国际在深圳及周边具有强势的物流话语权,这对于苏宁的物流板块将会有更好的增益。

另一个更为长远的战略意义在于,深圳国资入驻苏宁以后,常以科技强身的深圳,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商巨头。如此一来,北京有京东,杭州有阿里,上海有拼多多,加上深圳的苏宁,听起来是不是一个很诱人的电商新格局?

但最终,投资都是期待收益的,连年亏损的苏宁,将如何实现深圳国资的这般托付呢?《正经社》对此将持续关注。【《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 百进·校对|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