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大数据杀熟?

说这个事之前,特意问了小编非常熟悉,负责滴滴某业务线的朋友(从上海长寿路时期做到杭州,一直带开发团队),"你们的计价,会考虑手机的型号吗",得到了坚定的答复:不会识别~

好吧,来看看这位复旦教授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研究团队在上海做了网约车和传统巡游出租车的对比调研,选取了复旦大学-来福士广场的1条路线,滴滴(出租车、快车、专车)、神州、易到和扬招4个平台共6个频道,做了一次小规模的调研,其中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扬招”无论在等待时长还是费用上都比网约车有显著优势。

三年过去了,打车软件行业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扬招的优势是否还在?传统巡游出租板块面临哪些挑战?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状态如何?垄断下的滴滴还好吗?带着这些疑问,本研究团队开启了2020年第二轮打车出行的调研,得到了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目前网约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滴滴绝对老大,等于其他加起来的4倍还多

不同城市的网约车司机画像,上海工资最高,北京年龄最大,深圳外地户籍最多,重庆本地人最多,成都最平均

曹操出行的网约车乘客工作性质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个城市打车的难度(响应时间),北京早高峰时等待时间最长,远高于其他几城,最难打;成都和重庆的最长响应时间都发生在晚高峰,分别是4.1分钟和11.4分钟。

各平台的取消率

各城市的用户满意度

五个城市平台抽成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车看手机?!

结论三:苹果手机打车优惠少

一般来说,我们打车时不时会收到补贴和优惠券,但对苹果手机而言,这项优惠略等于无。

800多份样本表明,苹果手机平均只能获得两块钱优惠,还不到安卓机的一半。当系统识别你是苹果用户时,平台就自动将更多补贴给到了更容易受补贴转化的安卓用户。

为什么不同手机品牌、型号之间差距这么大?

大家想一下,我们买手机时,大数据早已对我们做过人物画像,什么样对人群买什么样的手机,用什么样的手机有什么样的打车偏好。

平台根据用户的手机类型匹配他的大数据,计算出哪部分用户付款爽快、对价格不敏感,那么这部分用户的价格就更高。

在深圳,有人现场做了现场测试,从深圳中心书城打车到东湖公园,然后将平台的“一口价”进行了对比。

苹果vs华为

市民尹先生用的是华为手机,市民刘女士用的是今年新买的苹果12,价格6000多。

同样是从中心书城到东湖公园,尹先生“一口价”需要31.5元,刘女士则需要33.38元。但因为刘女士有6.68元的优惠券,所以最终价格是26.7元。可见如果把优惠券考虑在内,“苹果手机用户的打车费更贵”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华为vs华为

两位用华为手机的市民同时打开滴滴出行,输入同样的行程,发现两者打车费差距6块钱。并且打车费更贵的市民,手机的价格也贵一些。

同样的时间地点,不同价格的同一品牌手机,产生的“一口价”费用也不同。有市民表示,虽然只有几块钱差价,但是依然有种被坑了的感觉。

为何实际价格总预估价高?

在复旦大学教授做的调研中,还发现实际车费与预估价总有差距。实际车费比预估价更贵的情况占比高达80%。

一段暗访视频中的司机表示:“预估价是为了吸引你(来打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你的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复旦教授打车800余次调研报告

其实和之前说的买机票,订酒店的大数据杀熟类似。挖掘和分析,用在这里,一点也不奇怪,不然请这么多算法工程师,数据优化,产品分析,不是白招了~ 至于哪家做到什么程度,那是商业机密,可能还有各种专利。

你遇到过这类情况吗?

网友热议

@RosaliaMcQ : 每天早上因为信了打车软件的预计等待时间迟到,表示很无奈。谢谢教授和教授的团队,希望这事能引起社会重视。

@Peng_Shanghai_ :打车软件就是导致上海出租车服务水平低下的罪魁祸首,大量私家车涌入打车软件,导致出租车司机收入下降,人员流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莲花:大数据杀熟很普遍、不奇怪,但是难道就该容忍这种行为吗?正是因为默默的纵容才让这些企业肆无忌惮越来越猖狂。

@阿数:外卖也是,我天天点的人快被坑死了。

来源 丨整理自 凤凰网财经,经济学家圈,深圳商报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