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好,打车可能越贵——这是复旦大学孙教授打车800次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外卖、快递、网购、旅游等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杀熟现象。

坏的是大数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手机型号会影响打车费用吗?

为求答案,复旦大学的孙金云教授带领团队,在北上深、成都以及重庆专门做了实地调查。

他们花费50000余元,打车800余次,得出最终结论:

iPhone用户更容易被专车、优享等高档次车型接单,中高端安卓机要比低端安卓机更容易被贵车型接单。同时用两部不同的手机下单,在出发点、目的地、时间与路线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订单费用并不相同。

通俗地说:手机越好,车费越多。

对此,围观群众纷纷表示:我们一点也不惊讶!

深受打车“黑内幕”困扰的消费者们,对此已见怪不怪。

早在前年3月份,某知名博主就发博称他拿自己与同事的手机同一时间下单,经常打车的那位,比不常打车的那位,车费多出不少。

该博主总结道:“某滴打车,大数据杀熟,呵呵。”

如今,技术更为先进的平台,已由“宰熟客”进阶至“宰贵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杀熟这口锅,某滴表示:我可不想独自背。

点外卖,经常点的那家店会悄咪咪地上涨配送费,非会员点餐得到的优惠比会员更多;

看电影,同片子同日期同时间同场次,常看的人比不常看的人票价更贵;

在网购APP搜索同一物品,此前单次消费金额多的用户,搜索到的物品价格更高。

某宝的程序员曾骄傲地向记者宣称:我们能做到中国几亿人的淘宝界面都不一样,而且是秒级更新。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的确对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给予不同档次的待遇。

大数据杀熟,没有幸存者。

有钱人要挨宰,反正你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

老熟人要挨宰,反正你习惯性消费不会发现。

唯一能占到便宜的新用户,在多使用几次后,也将成为待宰的羔羊。

当初某程杀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某程及时道歉并承诺会改,但所谓“改”就是将真实价格藏在几十页后,约等于没改。

3

大众对大数据杀熟深恶痛绝,因为它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傻X:花更多的钱享受更差的服务。

恨屋及乌的,许多人也对大数据本身产生浓厚的不信任,认为其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大数据有它的便利之处。

企业通过分析大数据,使我们网上冲浪时能精准地接受到自己所需的资讯与知识。某付宝的芝麻信用正是依赖于大数据的收集,信用分高能享受许多福利。城市运用大数据能便捷居民生活,譬如根据人流控制路灯的亮度,以实现省电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数据是无辜的,错的是利用大数据达到不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的目的的商家。

原本我们以为大数据让人们打车更快,不成想大数据是让商家获利更多。理想状态下,它应当是一种为消费者服务的科技,却变成为平台牟利的工具。而且这种牟利,是通过杀熟、劫富进行的。

暗戳戳宰客,比明晃晃占便宜,更为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