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7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某16岁学生使用父母银行卡累计打赏直播平台主播近160万元,双方经多次调解后庭外和解,打赏款项被返还。最高法表示,该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未成年人打赏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无效,如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一、舆情爆点

舆情高点出现于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2日,央视新闻发布消息【最高法:#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中国日报、财经网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引发舆情发酵。3月3日,中国青年网发文《最高法: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法院应支持监护人返还款项请求》;@人民网微博发文【#最高法明确未成年直播打赏可退还#】,各级媒体和网民纷纷转发和评论,舆情走势进入高点,当日信息量达7000篇。目前,该信息已形成多个微博衍生话题#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未成年人打赏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无效#、#最高法明确未成年直播打赏可退还#。

图:舆情关注走势图

二、舆情统计

截至2021年3月4日13时,相关关键词信息量共计10010篇,微博5021篇,客户端2747篇,微信1021篇,网站420篇,新闻374篇,论坛253篇,视频106篇,政务40篇,报刊16篇,博客7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舆情信息传播渠道统计图

微博、客户端和微信为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总量占比达87.8%。

图:舆情信息新闻类媒体活跃度图

除新浪微博外,微信、58本地版、今日头条、懂车帝为新闻类媒体中最活跃的区域,总量占比达67.71%。

三、舆情点评

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舆情事件,网民讨论热烈,对网民观点进行汇总后发现,36.67%网民支持最高法的“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判决;33.33%网民对如何证明打赏行为出自未成年人表示好奇,并担心有人借机钻空子;13.33%网民表示16岁学生能支配打赏160万,侧面显示出其家庭确实富裕;10%网民认为家长和孩子都有责任,不应将打赏款项全部退还;6.67%网民认为该事件家长还需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支持最高法的“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判决,占比36.67%

@懒人测绘82803:早就应该这样了。

@Desting-赵赵:支持支持,很多人利用未成年赚钱的也要管管。

@西北望望:支持,青少年世界观还未健全。

(二)对如何证明打赏行为出自未成年人表示好奇,并担心有人借机钻空子,占比33.33%

@当年相知未回首:问题在于怎么证明是未成年人打赏的。

@著名打工人:那会不会有小学生恶意坑主播呢?

@榆灯灯灯:万一是大人打的钱,说是孩子,这种怎么做啊?

(三)表示16岁学生能支配打赏160万,侧面显示出其家庭确实富裕,占比13.33%

@吃花椒的喵呜酱丶:打赏主播160万这是在炫富吗?

@亙粉:160w,也是真的有钱阿。

(四)认为家长和孩子都有责任,不应将打赏款项全部退还,占比10%

@实在起不出名儿了:谁的账户谁负责,谁的银行卡谁负责,人家主播有什么错,被你们耍弄,司法有什么义务替你照顾孩子,我觉得这个判例是错误的!

@喝到吐血D:为啥,孩子爽够了,谁知道是不是爹白嫖,为啥全退?

(五)认为该事件家长还需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占比6.67%

@第49只葫芦:但是父母必须引起重视啊(总不能把教育孩子的事都推给社会吧)。

@白桃whisky:父母应该看管好。

本次“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事件,除少数网民表示家长和孩子都有责任,不应将打赏款项全部退还外,多数网民都对最高法的“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判决表示支持,并对如何证明打赏行为出自未成年人表示疑惑。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方式广泛普及,由未成年人直播打赏引发的纠纷数见不鲜。为此,202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和网络打赏纠纷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规则指引,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然而,国家的法律保障并非意味着所有未成年打赏都可逢款必退,关键还是要家长和网络平台等多方共同努力,遏制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现象。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监护人,必须履行好监护职责,积极引导孩子理性使用网络,更不能当“甩手掌柜”放任不管。另外,网络平台也要转变经营模式,强化社会责任,打消靠未成年人赢利的想法,并设置更合理有效的青少年模式,促进直播打赏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网络环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责编:冯奥云田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