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6月4日最新消息,美国天文学会于6月2日召开了研究会议,并在该会议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中子星的新研究。根据研究报告,该研究首次观测到了中子星的爆发过程,是人类天文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那么此次发现的中子星到底一种什么样的天体?科研人员如何发现它的爆发过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发现的中子星是什么天体?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次发现的中子星编号为SAXJ1808.4-3658,是一颗有特殊“待遇”的中子星。关注天文动态的朋友应该大概了解中子星,这是一种密度仅次于黑洞的天体,因此能产生极强的引力来吸引周围的气体尘埃、卫星和行星,甚至是恒星。除此之外,中子星的自转速度也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转动200次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次研究目标SAX同样具备中子星的特征,经过观测和研究它的自转速度达到了每秒钟400次左右,其质量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数据可以衡量。但凭借着以往科学家对中子星的认知,SAX的质量应该不低于同类。一般的中子星物质捧一把在手上,重量就相当于4座珠穆朗玛峰,因此SAX中子星的重量也是达到常人难以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人员如何观测到中子星爆发过程?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有机会动用不同国家天文台的设备,其中就包括了NASA的SwiftX天文台以及国际空间站上的NICER仪器。该国际团队的其中一位研究人员古德温对他们的研究大致过程进行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他们的研究重点确实放在了中子星上,准确来说应该是“增值中子星”。增值中子星指的是能够不断吸收同轨道上恒星物质来让自身增值的中子星,而在研究团队持续观察了数月之后,他们发现了SAX中子星存在螺旋运动的趋势,而且温度也比之前高许多,最终在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下SAX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家为何要研究中子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子星,是宇宙的标杆

当一颗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之后,由于质量达不到形成黑洞要求时,有可能就往中子星的方向发展。如果给黑洞、中子星和白矮星排个序的话,那么中子星位于中间,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例子。但科学家通过对中子星中的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可以获知地球在银河系的大概方位,在宇宙中的大概位置。简而言之,它就是确定位置的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环球网6月4日《天文学家首次观看到一颗中子星的爆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