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对很多孩子开始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未来很多年他们的发展、生活都将因为这三年是如何度过的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中考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下“普职比”为1:1的硬性要求和无数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很多人都坚持认为中考已经比高考还要重要了。

教育内卷化自己孩子进入青春期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无数家长变得更加焦虑,而且这种焦虑不仅仅只是在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家长身上存在,即便是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也依旧如此。

如此重要的初中阶段教育,如果家长能够从一开始,即孩子刚上初一就重视起来,并且做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事情,那么无疑会给孩子的初中阶段教育带来很大的助力。

今天我这里就分享几点我认为很重要的事项,希望能够给一些困扰于孩子初中该如何学、如何引导等问题的家长带来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建议有的的确是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不要着急,并不是说做不到就一定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我这是写文章,所以会比较侧重“全面”,而具体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时候,其实还是会有很大不同的。

1、了解中考政策

不同地方的中考政策相差还是很大的,我们很容易知道有哪些“大科”在其中的影响、占比,但是对于一些小科、实验、体育、信息、英语听说等等都能做到了解的家长应该不是很多。

对于本地往年的普高率、普高线等要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非孩子上的是还没有毕业班的新学校,否则要了解孩子学校往年的中考表现,大概清楚一下往年学生排名多少能够上什么样的高中等等信息。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真的是啥都不关心,直到孩子要中考了才开始着急,而到那个时候再知道又有何用?

提前了解这些有很多事情也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了。

2、制定目标并做规划

上了初中之后,无论你是否愿意,最终你都必须要做出选择——考哪所高中或者选择哪所职业学校。

相信大多数家长、学生不会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就说什么自己以后非职业学校不去,即便是嘴上这么说了,但是心理上多数人肯定还是更希望上普高的。

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你才能够针对目标去看看自己的差距,然后才能够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划。

3、学习分析

现在期中考试也考完了,这个学期已经过了近3个月,各科的学习问题基本上也都暴露的差不多了。

做好分析,哪些科目还不错需要如何保持,哪些科目有不足需要如何补上。

能自学的自学,不能自学的赶紧补习,不要等到问题越攒越多之后再去解决,到那个时候即便是你想学,但是因为时间不够的问题也可能会导致提高起来很困难。

4、习惯养成

其实小学阶段“习惯”问题就已经很重要了,只不过因为小学内容无论是从量上还是难度上确实对很多孩子而言不太难,且时间也相对充裕,所以很多习惯上的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往往不能够引起重视。

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学习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如果没有好的习惯往往就会疲于应付甚至连疲于应付也应对不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规的习惯其实也就是围绕着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进行的。

比如日常的作业上也有计划性,做作业之前要知道都有哪些作业,安排一下顺序,预估一下时间,而不是随便从哪就开始了,然后就是完成一项接着写下一项的时候还得想半天。

另外上了初中之后学生还需要特别注意“碎片时间”的管理。

5、正确对待青春期

青春期有早有晚,早的可能小学就有明显表现了,晚一些的大概是初二才会表现出来。

这个东西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是避无可避的,且甚至会出现无论你跟孩子之前做过何种约定都是白做的情况。

父母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因为面子、自尊、心理落差等问题而变得更加焦虑,而这种情绪下的沟通、要求往往又会进一步激化亲子矛盾。

不要指望从孩子那里做出改变,多从我们自身想办法做出改变吧。

这个问题很复杂,比如孩子如果学习还不错也知道学,那么父母忍一忍也就算了,就怕孩子这边问题一堆,偏偏父母说什么还不听……

别蛮干,没有想好的办法就硬要让孩子做出改变,往往只会把问题变得更糟糕。

6、注重心理和行为

除了青春期,到了这个阶段不少孩子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攀比的问题,比如交友、早恋的问题,比如沉迷游戏、比如抽烟、喝酒等陋习……

除了日常注意引导之外,也要加强“监督”,不是要你盯梢孩子,但是一些防范工作该做还是要做的,比如能接送孩子的尽量就接送,尽可能不要让孩子自行回家。前几天路过所初中学校的公交车站时还看到一男一女两个穿着校服的孩子搂在那里亲……

另外家里的电子产品收好了,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自觉性(这个家长千万别盲目自信)不要给孩子,即便是给了用完了也要马上收回。

时不时跟老师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校表现,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老师反馈一下。

7、学会适应“目送”

孩子大了之后父母要习惯孩子的“独立”表现,他们会开始躲着我们,开始有很多事情不告诉我们……

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太细,学会尊重孩子。

只要孩子表现是积极的、向上的、进步的,那么家长不妨适当松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前进。

这条比较难做,因为会跟上面那几条产生冲突,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控制好度。放得不能太彻底了,但是千万也别收的太紧。

以上内容对很多家长来说终究还是比较偏理论了,但是看完之后起码我们会知道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然后在实践中尝试去摸索一下。

当下跟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有太大的不同了,无论是孩子还是这个社会都在变化,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凭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看待问题。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何尝不是“别人家的父母”教育出来的,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