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观点:不管你们怎样认知,我喜欢贾平凹散文远胜过他的小说。他2000年之后的小说可能是因为探索,充满着神秘主义,没了《浮躁》的清新自然。

贾平凹的散文,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就把你带入进感人的情绪中,尤其是他祭奠父母的文字,读来眼睛湿润。

今天想说说他关于父亲的文字。

贾平凹已届古稀,作品很多,名作不少,而引起共鸣的文字,大都是他的散文,尤其是写父亲母亲的散文。关于父亲,他写过《父亲的往事》、《我的父亲》、《父亲的半瓶酒》等,关于母亲,他写过《我不是好儿子》、《写给母亲》等,贾平凹用平实的语言,描写生活中琐碎小事儿,却把那种对父亲母亲浓浓的感恩与深深眷恋写出来,穿透了纸面,冲击着每位读者的心灵

正是因为父亲母亲,他才得以在文学路上坚持走下去。

贾平凹父亲贾彦春,出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那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土匪不少,绑架经常发生;贾彦春兄弟几个曾三次被绑架。贾彦春曾被绑架到一百多里的外地,还好,交了赎金后,人回来了。因为遭受过匪祸,家族便希望出一个读书人,以此来振兴家族。一家人努力供贾彦春上学,贾彦春自己也很努力刻苦,最后做了商洛地区山阳县中村中学教书先生。他还是山阳县中村中学创建时期6位教师之一。

在那个年代,教书先生往往在村里德高望重,如果为人处事公道的话,不管哪家有事儿,都会请他去主持。譬如红白喜事、分家分产、邻里纠纷等等。贾彦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从贾平凹关于父亲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父亲的性格:

1.为人热情,只要邻里有请,他一概不推辞。

2.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不怕得罪人;赢得权威的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

3.脾气差,甚至到了暴躁地步。

4.大男子主义,在家里一言九鼎,容不得他人反对。

5.爱说道,时常召集家人开家庭会议,讲做人,谈处事,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没人敢插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平凹父母、前妻韩俊芳、女儿贾浅浅

在那个年代,人很像大海浪涛中的一片叶子,随着波涛起伏,不能做自己的主。譬如,贾平凹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就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需要在“学习班”进行思想改造。后来,被开除公职,民兵押其回家,劳动改造。据说他见到贾平凹就抱着儿子哭了,说:我把我的娃害了!

贾彦春失去了工作,贾平凹也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实际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先是停课闹革命,后是复课闹革命,接着是边生产边上学边革命。贾平凹即便上学,学的也是语录之类的革命口号。

这一年是1966年,贾平凹14岁,他父亲42岁。

在那个年代,“地富反坏右”这五类人是同一个性质,属于斗争的对象,成份不好;成份好的是贫农。成份不好,招工、招兵都受影响,因为政审通不过。因为贾彦春反革命的身份,招工,招兵都轮不到贾平凹。

现在不兴成份了,估计年轻人理解成份“高”给人造成的伤害。在我上中学时候,填写各项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成份。我老娘每每讲起我姥姥的历史,总是要先讲:“那时成份不好”。我姥姥的父亲是地主,她因此被归入“黑五类”,曾经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的她,最后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还一再受欺负,时常被打骂。

贾平凹

生活的不顺,导致贾彦春从小酒怡情,变成了借酒消愁。谁愿意和一个“反革命分子”交往呢?他没有了工作,就不愿出门,只能靠喝酒撑着,麻醉自己,也打发日子。

喝醉了,总有酒醒的时候。一时间醉酒减缓了忧愁,酒醒了会更惆怅。怎么办?振作!于是,贾彦春带着儿子没完没了地写申诉书,不断地向各个部门递交申诉信。贾彦春一般自己写,握不住笔时就自己口述,让儿子来写。

申诉信写了不少,买不起信纸,就四处搜寻纸,仔细剪裁了,认认真真写相关情况,然后递交到相关部门。纸的颜色不大相同,谈起翻案材料时,只说“五色纸”,父子俩都知道是哪个材料。

或许,正是在贾彦春的带动下,贾平凹通过书写翻案材料,锻炼了写作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贾彦春的冤案被平反,他重返学校,继续做他的乡村教师,贾平凹这才有了推荐上大学的资格。当然,推荐上大学已经是1972年的事儿了。

后来,贾彦春退休了,在老家帮贾平凹带娃,也就是带贾浅浅了。

再后来,他被查出胃癌。虽然手术了,但为时已晚,还是在1989年8月最后一天,走了。

在贾彦春去世后33天,农村说得“五七”这一天,贾平凹写下《我的父亲》,以此来祭奠亡父。有的杂志干脆把文章的名字改为《祭父》。

贾平凹

《我的父亲》(又名《祭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贾平凹父亲去世12年后,贾平凹又想起他的父亲贾彦春,于是又写了一篇《我的父亲》。

时间来到2016年,贾平凹父亲贾彦春已经去世27年了,他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来,写了《父亲的往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去世的人留给活着的人的,只有精神了。这似乎有点肉体去了,精神不灭的意思。贾平凹多年后想起父亲什么?是那半瓶没喝完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