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张瑞文/图

“各位党员同志,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合肥城内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的地点,中共合肥小组成立于1927年9月,当时……”

3月3日下午,来自省公安厅及三孝口街道的31名党员在城隍庙东侧霍邱路附近驻足,沉浸式学习党史知识。从金寨路红星路、长江路再到安庆路,从德胜门、老县衙、学宫、城隍庙再到卫衙大关旧址,大家跟随文史专家一路追寻合肥红色历史遗址,在走读老城中重温党史。这也标志着,三孝口街道打造的首条现场教学红色线路正式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梅驿站

合肥首个开放式红色党建老城共享空间

位于合肥市老城区金寨路与庐江路交口西侧,原为一栋老旧平房建筑,整体占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2019年,三孝口街道将其纳入老城保护更新项目,进行修葺改造,保留青砖小瓦原貌,植入景观玻璃、耐候钢板、炫彩灯光等元素,打造成室内组合空间、室外休闲区和文化长廊,整栋建筑时尚、简约、古朴,并富有现代美学气质。

秉承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厚度的服务理念,推出了“1+3+N”服务模式,即:1“党建引领”+3“便民服务+人文交流+老城会客厅”+N更多……努力将驿站打造成为一个集便民、沙龙、阅读、休闲、老城人文展示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先锋驿站。

德胜门

日军由此进入占领合肥

德胜门,亦称大南门,是合肥老城七座城门之一。《嘉庆合肥县志》载:“德胜门,楼三楹,月城顶皆石台。”当年,因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所以城楼仅建二层三楹,月城顶为石台。但护城河宽阔,名叫石河,即今之银河。

因德胜门谐音得胜,又有德胜于人之义,被人们称为喜门。封建时代,王公大臣巡视合肥,以及合肥知县、庐州知府上任或回城都必从德胜门进城。今城门、楼虽毁无存,而门名仍习惯沿称。

1938年5月14日是个让合肥人蒙羞的日子,当天“午后12时20分”,日本的旗帜插上了合肥城墙,宣告合肥沦陷。

在此之前,合肥已经经历了长达5个月、多达40余次的狂轰滥炸,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城内诸多建筑毁于战火。

在沦陷之前的5月12日,日军开始攻打合肥,在巢县和合肥之间,他们遇到了我方近6000人的顽强抵抗。当天,新四军四支队在巢县蒋家河口歼灭日军一个小队,有力策应了合肥保卫战。

先锋悦书房

合肥首个党史红色主题城市阅读空间

坐落在三孝口街道七桂塘人防纳凉点,临街而建,面积约600 平方米,交通便捷、人流集聚,高峰季的日均人流量接近400 人。

置身“三孝口先锋悦·书房”,处处渲染着红色氛围:长达28 米形似一页卷轴的主题墙上," 文说红色合肥" 板块展示着1919-1949 年的" 红色合肥" 历史和1949 年后的" 合肥老城记忆" 两个主题图文;" 图说红色合肥" 板块以" 卫衙大关、吴山庙、大蜀山、拱辰桥和瑶岗" 五个主题阅读室为载体,分别展示特定历史时期的" 红色" 照片。

长江饭店

上海援建合肥的缩影

长江饭店位于老城区长江中路繁华的商业核心地段。曾经,这里是合肥最豪华的饭店。

上世纪50年代,全国一盘棋,在上海支援内地建设高潮中,安徽省暨合肥市有关部门领导赴上海与工商界知名人士商谈,希望他们能来合肥兴办饮食服务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2月,上海66家私企业主投资百万元到合肥,共建“安徽大旅社”。1956年5月,占地8000平方米的“公私合营安徽大旅社”建成试业。后更名为长江饭店。

卫衙大关

合肥爱国运动集聚地

明朝的时候实行军政合一,改庐州府为庐州卫,卫所大致地点位于安庆路卫民巷一带。从1919年到1949年,这里见证了合肥各界人士举行的爱国示威游行、国民大会等重大历史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合肥后,合肥广大青年学生立即响应。5月17日,示威游行开始,全城各校学生罢课。罢课的4000多名师生在卫衙大关广场(现安北小区周边)集合,召开大会。之后,4000余名师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大声疾呼,唤起同胞共同反对日本,抵制日货。

1925年6月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合肥以后,各界人士又在卫衙大关召开大会,到会千余人,群情激愤。会后,为了扩大影响,还决定编印特刊《淝水怒潮》,由宛敏灏主编,徐梦观、赵圣情等人都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由于经常发表针砭时弊、唤起民众的重要文章,这份刊物堪称为合肥的“新青年”。

城隍庙东

庐州城内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3年合肥地区就有了党员。1927年9月,合肥城内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合肥小组在十棵椿(今城隍庙东一带霍邱路附近)成立,组长童汉章。

中共合肥小组是大革命失败后合肥地区最早恢复的党组织。童汉章和其他人一起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1927年底,经省临委批准,在中共合肥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合肥特别支部;1928年春,扩建为中共合肥特别区委,童汉章先后担任特支书记、特区委书记。

由于童汉章等人的积极努力,中国共产党在合肥城内的活动逐日展开。童汉章所在的学校创办了工人业余夜校,有四五百名工人、店员、贫民参加学习。他利用这一阵地培养积极分子,扩大党的影响;并先后在城内将理发业、糕点业、木匠业、碾米业工人自发的经济斗争逐步向政治斗争引导。不长的时间里,党在城内的斗争就逐渐扩展到合肥西乡、南乡农民的抗烟苗捐和扒粮等斗争,威震合肥地区。

合肥学宫

朝曦读书会,盛开在抗战时期的玫瑰

庐州府学是合肥历史上第一所官办的地市级学校,从唐会昌年间就开始办学了。在宋元时期先后更名为景贤书院、三贤书院,清乾隆年间又改为“学宫”,历史悠久、文运昌隆。

1929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在合肥筹备成立,迁入学宫,1934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改名为省立庐州女子初级中学,直至抗日战争爆发。1943年,该校迁到立煌县(今天的金寨县),改称“安徽省立立煌女子中学”,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合肥。

1945年、1949年、1952年,学校又经过安徽省立合肥女子中学、合肥市立女子中学、合肥第二初级中学三次易名。1956年更名为合肥四中。

朝曦读书会是中共地下党发起组织的合肥抗日爱国的进步师生团体,1932年夏成立于合肥。由中共党员谢立惠秘密联系省立第六女子中学的一批进步师生组成。

该会成立后,秘密组织会员阅读进步书刊,如《列宁主义问题》、《苏俄观察记》及邹韬奋主编的《新生》、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等组织排演进步戏,并建立地下交通站,秘密散发宣传红军、宣传抗日的传单,并接待北平、东北、天津、河南等地的流亡学生抗日宣传团,支持他们在合肥的宣传活动。

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读书会会员中发展了一批党员,组成六女中党支部。

读书会主要成员有李仁、蔡柏、朱子扬、曾余、蔡善英、袁玉英等,抗战全面爆发前后部分成员先后奔赴延安。“朝曦读书会”的女生们当时被人们誉为“盛开在抗战时期的玫瑰”。

合肥县衙

见证了合肥的和平解放

昔日这里是合肥县衙和府衙所在地,虽然历经600余年,中间屡次改朝换代,至民国时期已经改为县政府,但老百姓还是习惯称呼其为“县衙门”。

1948年冬,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合肥民盟组织利用地方势力举荐盟员龚兆庆出任国民党政府的最后一任合肥县县长,龚拟定一个“保存实力,迎接解放”的方案,悄悄送到官亭,得到中共皖西军分区的支持,合肥地方政权实际上被我党掌握。

1949年1月21日,华野先遣纵队在城内进步人士配合下,和平解放合肥。

1949年2月1日,新生的合肥市人民政府也把办公地点安在老县衙里。不久,又搬迁至四弯巷,老县衙才被彻底废弃。

安徽博物馆

毛主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视察的博物馆

1954年8月,合肥市中心地势高爽的三孝口,一座将见证历史并被纳入国保单位的陈列展览大楼,破土动工。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大楼落成竣工,1956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1月5日,安徽省博物馆迎来了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张治中、罗瑞卿等同志的陪同下,亲临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两个半小时的参观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认真观看、愉快交谈、询问情况、发表议论。观后休息时,毛泽东同志作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的重要讲话。

安徽省博物馆是毛泽东生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视察过,并在此对博物馆事业做出了唯一指示的博物馆,因此奠定了在中国博物馆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自此开始一院两馆运行模式。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段段党史故事缓缓流淌出来。

“通过走读的形式来学习党史,还是第一次,大家边走边聆听边讨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更有深度,也更有温度。”

“走读线路让我们有机会从身边的党史学起,对合肥的历史和党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激励前行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红色文化自信。”

在“走读老城”学党史的过程中,党员们纷纷感言,将从合肥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