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26日,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镇江市有110个项目参加。这一数量较去年增加了76个,同比增长224%,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77个项目属于镇江市八条重点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71.8亿元,占全市项目比重的72.8%,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的新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镇江市发改委如何在产业规划、重点项目、营商环境上有新的突破?日前,镇江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委将紧紧围绕“两争一前列”使命任务、“三高一争”奋斗目标,以更高要求,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争当主力军,展现新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⑨:争当产业强市主力军,展现镇江发改新作为——访镇江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

问:镇江市发改委作为牵头开展镇江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的部门,对于“十四五”及未来较长时期内镇江重点产业发展体系和重点产业链、产业布局及发展路径有何考虑?

答:根据镇江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市发改委牵头开展镇江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全面评估分析“十三五”时期重点产业发展现状,编制《镇江市“十四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及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体系和重点产业链、产业布局、发展路径、总体目标等,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推动全市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产业发展体系方面,提出构建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推进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8条重点产业链。

在重点产业链布局方面,依托扬中市、丹徒区、句容市和镇江新区发展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依托丹阳市、丹徒区以及扬中市、镇江新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依托镇江新区、丹阳市发展高性能材料产业链;依托镇江新区和丹阳市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镇江高新区、句容市、京口区和润州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依托镇江新区、丹阳市和京口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链;依托镇江高新区、扬中市发展海工装备产业链;智能农机设备产业链,依托丹阳市发展智能农机设备产业链。

在产业路径实现方面,一是加快制度人才平台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二是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动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三是彰显宜居宜业城市魅力,焕新镇江创新创业福地形象。通过“4+8+3”优化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实施,为“十四五”开好新局,让“镇江很有前途”加快跑进现实。

同时,围绕“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管理体制高效”目标,引导各市区合理整合省级以下工业园区。推动园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赋能提升,整合培育具有较强运营能力和资本实力并具有新型运营模式的运营平台。优化开发园区管理和运营机制,推动多链融合做强主导产业,提高投入强度和单位土地产出水平,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园区集聚,促进产城融合和绿色发展,实现开发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问:实现《规划》中提出构建“4+8+3”的产业体系,关键靠产业项目的带动和支撑,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全市重点项目及推进情况。

答:2021年镇江市发改委计划安排市级重点产业项目284个,年度计划投资552.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15个,年度投资246.8亿元;新建项目169个,年度投资305.9亿元。

与2020年相比,今年重点产业项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明显提升。项目数量增加88个,年度投资增加200.8亿元、增长57.1%,特别是大项目数量增长明显,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增加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9个、增加21个,5-10亿元项目35个、增加9个。二是各板块“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氛围更浓。按照“年度投资增长20%”要求,各地精心梳理,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三是制造业地位进一步突显。229个制造业项目年度投资449.6亿元,项目数量增加76个,年度投资增加176.7亿元、增长64.7%。四是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229个制造业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80个,新材料62个,生物医药20个,信息技术19个,新能源13个,以上项目占全部制造业项目的84.7%,比上年提升7.6个百分点。

在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镇江市发改委拟定《镇江市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和支持政策实施办法》,全力做到:一是坚持市级统筹和分级配置相结合,强化要素安排和项目需求精准匹配,做好用地、用能、生态环境、金融、人才及水电气、砂石等要素资源保障,如推行“标准地”+“承诺制”用地出让方式,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白名单”制度,对新增接水、接气工程予以优惠等,为项目落地推进创造良好环境和稳定预期。二是坚持市级倾斜和对上争取相结合,最大化发挥支持政策的推动作用,坚持市领导挂钩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区域评估,成立服务专班、定期调度指导、严格督查考评等举措,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务。三是坚持市级储备和紧抓机遇相结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聚力建设G312产业创新走廊,对照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两新一重”和新基建要求,深入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

问:“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作为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如何打造“镇合意”品牌,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答: 一是高标准设置指标体系。对标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瞄准先进地区和国际水平,结合镇江本地特色,设立17个指标,90项具体任务,其中获得用地、劳动保障、信用环境3个指标为特色指标,指标任务设立同时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切实做到便于操作。

二是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办事“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费用、增便利度”,大力推行“一个窗口”“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企业信用修复等改革举措,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启动“拿地即开工”模式,水电气报装审批材料和时间压缩了近40%;开办企业比上年压缩时间近1.5个工作日。

三是全方位落实组织保障。形成镇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挂帅,市发改委牵头调度,各地各部门密切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估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并设置优化营商环境“甘露奖”;依托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回应项目诉求,为项目主体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飞

编辑: 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