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观念中,死亡并非就是终结,它还可以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形式存在,可以升仙、或者沦为鬼怪,又或是进入轮回,道教、佛教都有完整的体系,但道、佛两家没有成型之前,人们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中国古代以“德”、“孝”治国,谈及死亡乃是“大忌”对死又是敬而远之,就连孔子也是说“未知生焉知死”。

人生世事无常,变化万千,死亡看似触不可及,但时时刻刻又伴随在身边,看到一个人逝去,人们总会感叹生命太过于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自古就有入土为安一说,这可不是葬礼礼仪成熟之后形成的说法,先秦时期,这种说法就存在了。

《列子·汤问》中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远古时期,丧礼文化都还未成型,安葬死者也仅仅只是在地上挖个坑,虽然简陋了一点,但还是形成了入土为安一说。

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葬法,有句话说得好:汝(甲)之砒霜,彼(乙)之蜜糖。

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古人类开始大范围使用石制品,陶缸最为常见,古人也会用陶器充当棺木安葬死者,瓮棺葬直到汉代都还流行,最常见还是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陶缸都不是特别大,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也有成人,原始人将死者埋葬在陶瓷中,寓意非常简单,灵魂不灭。

上世纪70年代,河南纸坊乡纸北村的苹果地挖出了一些陶缸,这些陶缸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陶缸不算大,用来装水太小,用来装粮又怕受潮,十几个陶缸就晾在一边,谁也不想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部门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他们也不收,倒是一个叫李建安的人对这些陶缸非常感兴趣,他花了5快钱,将十三个陶缸都拿回了家。

就在家中整理陶缸时,妻子在其中的一个陶缸中发现了一截人骨,她气得大骂李建安是一个“败家子”,买什么回来不好,偏偏选了这些晦气的陶缸,妻子想将这些陶缸全都砸碎。

李建安只好给它们又换了一个地方,他将这些又拉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

李建安虽然不是专业的考古学者,但也参与过一些考古发掘,他看得出这些陶缸不一般,这十三个陶缸中,有一个陶缸最为特殊,这个陶缸上面还有一些十分粗糙的彩色画像。这说明下葬的主人,身份地位非常高。

陶缸上面的画像非常简单,石斧、鱼、鸟。

右边的石斧刻画的非常详细,石斧的孔眼、绳子都被黑色线条勾勒了出来,左边的水鸟叼着一只鱼,面对着石斧。

这显然是一种图腾崇拜,在新石器时代,石斧能够砍伐树木、狩猎野兽,同时还能保护自身的安全。拥有强大武力的石斧自然就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而水鸟叼着鱼,站在它面前就是在献上它的贡品。

这些陶瓷的价值并非用金钱能够衡量,李建安研究了两年,也保护了这些陶罐两年,这些陶罐放在他这里并没有任何研究价值,他打算上交,可他找到当地的小文化馆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三番五次的上门劝说,工作人员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接收这些陶罐。

当地的小文化馆还奖赏了他五双白手套,这些陶缸并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只是简单的将它们放在乒乓球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一年,一直在郑州工作的张绍文回到了汝州城,当时看到这几个陶缸就来了兴趣,他拍了几张照片,返回郑州后就向相关的部门作了反馈。同时还写了一篇《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鹳鱼石斧图》论文。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他们来到了汝城进行的鉴定,确认这就是来自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文物,后来又将其调往河南省博物馆。

2003年,我国选入第一批不可出境展览的文明,而鹳鱼石斧彩陶成为了67件文物之首,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