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David Shambaugh,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

虽然新的拜登-哈里斯政府上任仅三周,世界各地的许多人也都在密切关注,寻找线索,但初步迹象已经显示了未来事态的走势。它是可预测的,但也有理由担心。

从拜登总统本人、白宫发言人珍·普萨基、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以及政府其他高级官员的早期声明看,有两件事是非常清楚的。

首先,拜登政府正在采纳与中国“竞争”的总体框架。拜登总统甚至在最近一次采访中使用了“极端竞争”一词,并在他的首个重头外交政策演讲中将中国称作“我们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这表明,前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得以延续——尽管新一届政府的竞争策略显然将有所不同,或许更为有效。拜登的所有官员都强调了与各方盟友和合作伙伴协调对付中国"恶劣"行为的重要性。

如果北京期待或希望中美关系“重置”,回到以合作为主的模式,那么华盛顿显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就北京方面而言,它似乎否认两国关系的特点是“竞争”,它从未正式使用过这个词,而只是大谈合作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的声明强调,拜登团队不仅将对中国采取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政策,对俄罗斯和其他专制政权也将采取同样的政策。长期以来,美国民主党在外交政策上有两大主要阵营——“价值观优先”阵营和“实用政治”阵营,而拜登政府是由前一派主导的,其政府内几名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官员有强大的在非政府组织从事人权和民主促进工作的背景。

例如,国务卿布林肯在2月5日与杨洁篪的电话交谈中,就表明了其以价值观为中心的关注重点。拜登总统本人在2月10日与中国领导人的通话中也特别强调了香港、新疆等问题(同时对中国“强制和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措辞严厉)。

因此,尽管北京本能地拒绝接受这些立场,但可以预料,华盛顿会持续不断地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提出批评——这与北京表示的这些完全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容外来干涉”是直接冲突的。

虽然新的拜登政府已经确立了这两个对华政策的早期支柱,但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充实,以形成战略、政策和行动。目前各部门都在检视对华政策,特朗普政府的相当多做法很可能被保留。为对抗中国,特朗普政府从根本上重新配置了总体战略框架、具体的政策和预算,这个总体框架得到包括国会在内的两党广泛支持,其内容是对中国勇于竞争,偶尔对抗,但在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有时也会与中国合作(如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问题、朝鲜问题)。

相对于拜登政府,北京的早期行动又如何呢?2月2日杨洁篪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讲话最能体现中国的态度。考虑到杨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高级身份,他的话是很重要的。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这次讲话必须说是一次明显的失败。布鲁金斯学会一位知名专家后来评论道:“这次演讲在时机、语调和内容上都不对。如果杨讲话的目的是让美国支持改善两国整体关系,那他没有击中要点。”杨不但没有安抚和承认美国的担忧,反而一味对美国进行斥责和说教。他的讲话中充斥着老套的宣传用语,似乎更多地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部,而不是针对美国听众。如果中国官员希望有效地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听众沟通,那么他们最好彻底放弃这样的宣传手法。

除了浮夸的措辞,杨把两国关系恶化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特朗普政府,而拒不承认中国做过任何一件导致近年来双边关系急剧下滑的事情。他批评美国“误入歧途的政策”、“战略误判”、“绊脚石”以及其他“欠妥的”政策和行动,同时辩称中国只想寻求“合作”。在结束时,杨的确为双方应探讨的一些务实合作行动列出一个简短的单子,但在此之前,他用一连串的强硬语言警告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尊重其“核心利益”——特别提到香港、西藏和新疆,并警告说“它们构成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出所料,杨在讲话中对台湾问题的警告亦占据突出位置。

而就中国领导人来说,他在与拜登总统通话时使用的语言不那么严厉,但他也警告说:“台湾问题和与香港、新疆等有关的事务是中国的内政,关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美方应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谨慎行事。”

杨的讲话和中国领导人的话,加上拜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的公开声明,让笔者感到一场重大的价值观冲突即将到来。显然,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中会优先考虑价值观和人权,这将直接与中国所定义的“核心利益”和“内部事务”发生冲撞。美国并不认为中国境内发生的事情只是中国的事。更广泛地说,拜登的全面竞争策略将进一步激怒中国,使其处于守势。而在北京方面,它似乎还在否认两个大国之间存在真正的竞争状态。

中美两国、印太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应该系好安全带,预计中美关系仍将是高度紧张、你争我斗和困难重重。重要的问题是,这两个大国能否设立一个框架,来缓冲和管控彼此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这应该是双方优先考虑的事情。如果美国和苏联能做到这点,那么美国和中国也应该能做到。

原文标题《中美关系的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