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遗骨档案: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作者: 李衍蒨,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经出版社授权在网易新闻平台发布,欢迎关注,禁止随意转载。】

2018 年中,不同国际媒体都报导,数艘“鬼船”(Ghostships)相继出现于日本海域,并推测船只来自朝鲜。其中,一艘发现于新潟县佐渡市的鬼船载着一具男性骸骨,并于 24 小时之内有民众于沙滩附近发现另一具骸骨。后来,亦在秋田县发现一艘载有八具骸骨的破烂木船。

日本海上保安厅把这些“鬼船”与朝鲜扯上关系,因为发现第一具遗骨时,于现场发现了同时“遇难”的朝鲜烟盒,及标有韩文的救生衣等物品。按照报道,这些尸体已经变成白骨, 相信这些人已经死去一段时间了。

一具尸体在水里如何会腐化到白骨的阶段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尸体的腐化过程。尸体腐化的程序可分为七个阶段。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分法,不同学者会有不同的分段方法,但尸体的变化特征却有迹可循。而这些特征在尸体上出现的速度会因四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

一、皮肤苍白样改变(pallor mortis/postmortem palness)

二、尸斑(livor mortis)

三、尸冷(algor mortis)

四、尸僵(rigor mortis)

五、内组织腐化(putrefaction)

六、尸体腐化(decomposition)

七、骨化(skeletonizati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尸体腐化的变因及过程

由于腐化速度多变,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尽快断定死者的死亡时间——从死者死亡的那一刻到尸体被发现的时间。而法医一般会接受处理的为前五个阶段,法医人类学家参与的主要是最后两个阶段。尸体腐化的多样性一般都是于第五及第六个阶段时发生。其多样性及多变性往往令专业人士,例如执法人员、法医都有所却步。尸体腐化主要由“自我消解”(autolysis/ self-digestion)及“内组织腐化”(putrefaction)两个过程组成。

接下来我们要讲解的时序都只是一个概论,尸体腐化的速度会因尸体的体形、环境因素、尸体是否有衣物覆盖等受到不同的影响。

第一周

尸体的颜色一般会由灰色慢慢变至绿色,而这种色变会先由髂窝开始。由于肠内的细菌在心跳停止后,会在酶的协助下自动将血红蛋白分解成为硫化血红蛋白,以及绿色色素。

这些细菌会慢慢从肠辗转分布至整个腹腔及喉咙等部位 。同时,它们与酶作用会产生气体,因此部分处于早期腐化阶段的尸体腹部会肿胀。腐化的汁液也会导致尸体脸部及颈部肿胀,有时候更会造成尸体狰狞吐舌及眼凸这些恐怖的画面。这些脸部变化都令执法机关甚至法医无法单靠样貌去辨识死者的身份。然后细菌会慢慢入侵尸体的血管,使血管渐渐变成绿色,这一过程会让尸体表面形成类似大理石纹理样。最后尸体的表皮会慢慢剥落, 继而使套取指纹变得困难。

数周内

尸体肿胀是因为尸体腐化时产生的气体所致,这可说是“早期腐化”及“严重腐化”的分界线。这是由于内组织腐化,将平常需要氧气才能成长的细菌转换成厌氧的。

由于细菌在尸体内发生的化学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造成的压力能把尸体体内的排泄物(即大小便)推出体外, 亦会让一些体液通过不同的气孔排出体外。因为体液有机会带着血,因而让人们以为尸体在吐血。

尸体的绿色会慢慢变成深啡色,继而变黑。如前述因为组织腐化而产生的液体及气体会令尸体头部及颈部肿胀,令尸体身份辨认难上加难!这个时候如果单凭视觉判断,都会误判死者为体形庞大,但实际上那是因为腐化而产生气体造成的假象,令尸体犹如充了气的气球。这个时候,尸体已经独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腐化的气味及软组织而吸引了丽蝇,它们会在带水分的器官及伤口处产卵,并同时为外界空气中的细菌打开通道,让它们进入尸体分一杯羹!

后期腐化

苍蝇幼虫,即尸虫,经过三次蜕变后,会变成苍蝇,这时它们就对这具尸体没有兴趣了,而此时的尸体反而会吸引其他动物及昆虫。被吸引动物的次序有一个大概的规律,但多半是由环境决定的。被吸引过来的动物不全是以尸体为目标,有些动物只是纯粹想渔翁得利,在此捕捉其他昆虫或动物。

骨化

“骨化”是指尸体上的绝大部分软组织都已经跟骨头自然脱离。进入此阶段时,法医人类学家可以直接分析和研究骨头,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现实是在同一具尸体上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腐化阶段,而尸体只有其中一部分达到了骨化的程度。最经典的情况通常是尸体的头颅已经完全骨化,四肢却已经木乃伊化,而背部已经“皂化”——即被简称为“尸蜡”的物质包裹着。

尸体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变成骨头,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推算。一般研究都指出较炎热及潮湿的天气,能令尸体腐化速度加快,继而变成骨头的概率较高。另外一个考虑因素是尸体有没有被埋葬。有学术文献指出,如果尸体被埋葬于一个温暖的地方,抛开土壤类型、埋葬深度等因素,尸体仍有机会按照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腐化速度变成骨头。在尸体变成骨头时,所有软组织(包括关节之间的软骨)都会腐化并分解,之后会出现“关节分离”的情况。关节分离的情况其实十分常见,特别是那些简单暴露在外的尸体。因此,就算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由于软组织已消失,每一块骨头都不是连接起来的。

换句话说,尸体腐化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周遭空气的温度及含氧量的高低!如果在一个潮湿而温度高的地方(假设环境组合如此),有不同的案例显示尸体可以于两星期内完全变成骨头,甚至有极端案例发生于极度潮湿的地方,使各类型昆虫都有机会接触尸体,尸体于三天内完全腐化为骨头。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需要 12~18 个月的时间让尸体腐化成带着肌腱的半骨化状态;约 3~5 年,尸体则可变成“干净”的一整副骨头。但如果你以为按道理推论,雨量极多的地方腐化速度会相对快,那就错了!虽然雨量多的地方湿度也相对高,但同时雨水会冲走苍蝇的卵,间接地减慢了尸体腐化的速度。同样道理亦能套用到风大及气候寒冷的地区。

影响水中腐化的因素

假设一个人死后被弃尸于水中,尸体会先由头至脚于 12 小时内僵硬起来,并会于弃尸后的 24 小时内再由脚到头回软。当尸体泡在水里,无疑减少了昆虫接触尸体的机会,但水里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有自己的“尸体狩猎者”。

2014 年,加拿大研究团队利用猪的尸体做了一个有关于尸体于水中腐化速度的研究。研究人员把三头猪的尸体绑上监测镜头,先后沉到水底。镜头拍摄了很多有趣的影像,其中不乏不同种类的水中生物例如虾、龙虾、蟹。因此,有时候,人们会于某水域或水源处找到只有一只脚的肢骸,这可以归咎于这些水中尸体腐化系统的重要角色。

水的温度也是影响尸体腐化速度的重要因素。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尸体于暖水中会腐化得较冷水中快。所以,如果尸体于冰川附近被发现,其腐化速度跟在一般亚热带水域大不相同。除此之外,尸体被弃置在淡水水域还是咸水水域对其腐化的影响也极大。简单来说,淡水水域中的尸体会腐化得较快,咸水水域内的尸体,因为盐分会帮忙抽干尸体中的水分,继而减慢尸体的腐化速度,因此能保存得较好。

而上述实验中的三头猪,其中以第三头被消耗的速度最慢, 因为当把第三头猪放到水里时,该水域的氧含量比放置第一头及第二头时含氧量更低,因而间接影响到水下各类“宾客”的出席率,继而影响了这场“盛宴”的速度。

一般来说,在软组织接触水后,DNA 就不好提取了,甚至因为浸于水中,一般通过指纹辨认身份的方法都未必有用,这也使辨识尸体身份的难度异常高。不过,如果骨骸是沉到海底深处,由于深海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因而能有效阻隔空气,以达到保存骨头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来说,只要尸体处于水中,都会比暴露于空气中腐化得慢, 这是由于水中的温度相对较低,水中含氧量不及空气中高,降低了昆虫及狩猎动物接触的机会。如果水温较低,尸体的发胀程度也没有那么严重,这也能减慢内组织腐化的速度,继而令整副尸骨保存得比较完整。相反,在水温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尸体的手脚很容易发胀,尸体甚至会手脚分离,头发、指甲及皮肤表皮亦会脱落。

尸蜡木乃伊

当尸体被放于水里,除了会依正常腐化的顺序化成白骨,更有机会被“尸蜡”包裹,继而使尸体得以保存。

尸蜡,可以说是尸体腐化过程的衍生品。它把尸体(或人体)体内的脂肪通过“皂化”转化成如肥皂般“滑溜溜”的物质。再说得具体一些,尸蜡是尸体在一个温暖、湿润、碱性的环境中,脂肪接触厌氧性细菌继而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这种特定的环境不是泥土里就是水里。至于这两种环境中各有效成分的比例,甚至到底是什么诱发皂化作用,目前科学家仍在研究中。尸蜡在形成时偏软,颜色比较灰而且感觉油油的。随着时间的增加,尸蜡会干硬起来,并且比较脆,容易有裂痕。皂化作用产生的尸蜡会完整地包裹着尸体,把尸体变成肥皂做的木乃伊! 以尸蜡制成的木乃伊,隔绝了空气等加速尸体腐化的条件,因此能够完整保存尸体。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两具尸蜡木乃伊是肥皂夫人(Soap Lady) 及肥皂先生(Soap Man),其中肥皂夫人最为大众所熟知。据说,当初是由于有水涌进肥皂夫人的棺木里,就催生了皂化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研究人员利用 X 光推断出肥皂夫人死时约二十多岁,而从 X 光片上看到的一些衣饰和钮扣提示,她曾生活于 19 世纪 30 年代。现在被展出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穆特博物馆(Mütter Museum)博物馆内。

沉船事件中的罹难尸体

说到海难,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泰坦尼克号”事件。“You jump,I jump.”(你跳我就跳)为 1997 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金句之一。就算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你都曾被它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u Go On )“洗脑”。2012 年刚好是现实版的泰坦尼克号沉船的一百年。1912 年载着超过 2200 人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船上约 1500 名乘客及船员连同船身一同沉到海底,只有 700 名生还者。

但,你又有没有想过那 1500 名罹难者的尸体到哪儿去了? 不是所有罹难者的遗体都沉入了海底。1500 名罹难者,到底有多少人沉到海底去了?其中又有多少人穿上了救生衣,在海面漂浮十多分钟后死于“低温症”?又有多少人因为船身撞击沉没时,被掉下的碎片击中受伤失救死亡?说实话,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确切的数字。

还有,约 340 具尸体被发掘于船骸里。那就是说依然有1160 具尸体自沉船后便没有再出现,但这不等于它们都在海底。了解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尸体搜索过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第一艘搜索船麦凯·贝内特号(Mackay Bennett)于沉船意外发生后的第三日从加拿大新斯科舍出发,于意外发生后一星期才到达沉船发生地点。当搜索船到达的时候,虽说海水有助于减慢尸体腐化,不过也只限于浸在海水中的部分。至于暴露于空气中的部分,依然是按照平常尸体的腐化速度,加上很多鸟类帮忙加速“处理”这些漂浮于海面的“粮食”。毕竟,这是一个汪洋大海!虽然这一次的搜索大部分尸体都依然“整齐”,没有过于零散分落,这算是一件幸事。麦凯·贝内特号搜到 306 具尸体,另外两艘搜索船则搜到 20 具尸体。一个月后,一艘船在离沉船位置约 321 公里,发现一艘载着另外三具尸体的小船。关于搜索到的尸体如何处理,他们把那些面目全非,觉得不能辨认的 166 具尸体以布料包裹后,绑上铁块,送回海底。剩下的几百具尸体,他们于搜索船上为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处理好后放到棺材里面。在加拿大负责处理这些尸体的是约翰·斯诺殡仪馆(John Snow Funeral Home),他们用了当时一个溜冰场作为临时殡仪馆,最后有 150 名死者在没有被确认身份的情况下,直接入土为安。

当然,如在电影中看到的,某些居于下层船舱的乘客可能因为来不及逃离而被困在船里面。可是,沉船后,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水流带入,因此尸体依然会腐化。加上前文提及的深海猎食动物群会慢慢吃掉尸体。如果有船员于沉船时被困在引擎室,他们的尸体就有机会保存完好,不会腐化。虽然,电影中的专业指导及顾问都先后强调他检视了船骸超过 30 次,从没有看见过尸骸。不过,因为遇难者都死于海洋里,相信我们依然会陆续找到一些相关的对象甚至骨骸,这就要看大海打算什么时候把泰坦尼克号余下的部分送到我们手里了。

回到本章开始的“鬼船”事件,虽然在骨骸周边找到的物品,提示木船及船上的人有可能来自朝鲜这个线索,但人们依然没有查出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人猜测是因渔船设备相对简陋,渔民于海上遇到任何事故哪怕只是缺粮,都只能等待救援, 最后可能因此失救而死。

“鬼船”一词为整件事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但现实是, 人们在弃船甚至沉船里发现骨骸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前几年韩国的“世越号”便是其中一个例子。世越号于 2014 年年中于韩国西南部水域沉没,造成 304 人死亡,当中有五名罹难者的遗体

至今仍未寻获。在 2014 年 11 月底,未寻获遗体的家属最后决定为罹难者举行悼念仪式。同一周内,遗体搜索队被曝光隐瞒找到罹难者遗体的事实。而早前找到的沉船船骸中,更疑似还没有完全腐化的尸骸。(正如前文提到的,尸体被弃置在淡水水域还是咸水水域对腐化的影响极大,世越号沉于咸水水域,因此有盐分帮忙抽干尸体中的水分,继而减慢了尸体的腐化速度,因此与在淡水中的尸体相比保存得较好。)

得不到答案,未知生死,对存活于世的亲人来说是一份精神上的折磨。

“世越号海难”一事不知不觉已经过了许多年。但有关于打捞时的丑闻依然不断被曝光,搜索队疑似因想早日结束工作而隐瞒找到遗骨的做法非常不专业,家属等待了接近 2000 天的时间, 只希望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有些人会觉得“人死都死了,有没有答案都无所谓吧”,但在很多战后及曾经出现种族灭绝、屠杀等的地区,许多大屠杀生还者及家属在接受访谈时,他们都认为得到确切的答案是一个里程碑,代表生者可以开始怀念、哀悼自己的亲人,并努力走下去。即使答案不尽如人意,也至少能把他们心中那空洞的一块填满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