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古代诗词史,不难发现有很多作品蕴含着对人生、世事的丰富体验,它们往往具有启迪或警醒世人的意义。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就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启迪世人要积极向上的诗句。再如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亦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警醒世人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诗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竹枝词九首·其七》,便是一首具有警醒世人意义的杰出诗作。它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是刘禹锡任夔州(今属重庆)刺史时,创作的组诗作品《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七首。在这首诗中,刘禹锡主要借助了瞿塘峡的艰险,引出了他对人心之险的思考。可以说是短短4句,便把人心看得很透彻,具有警醒世人的意义。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首先,诗的第一句“瞿塘嘈嘈十二滩”,是对瞿塘峡的描写。即瞿塘峡水急促地流过十二道险滩。“嘈嘈”,这里是指急促而杂乱的流水声。通过“嘈嘈”二字,我们可以得知瞿塘峡流域的地势十分险要,所以水流很湍急。至于“十二滩”,并不是确切的数字,主要是为了说明瞿塘峡一带险滩很多,船只通行十分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诗的第二句中,刘禹锡便说“人言道路古来难”,即自古以来,人们就说瞿塘峡很难渡过。就如同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说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样,蜀地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是难于上青天。但就是瞿塘峡这样的“蜀道难”,在刘禹锡看来却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那人心之险。

即诗的三四句所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人心啊,可是要比瞿塘峡水还要险恶、可恨啊,因为就算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它也会掀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显然,刘禹锡这两句诗不是张口就来,而是根据他的经历所感悟的。我们都知道,自从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便走上了一条不断被小人诬陷,权贵打击的放逐之路。

因此,对于刘禹锡来说,他的人生道路就是因为这些人心险恶的权贵,而变得凶险异常,十分艰难。所以他才会有“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样的感慨。当然,这里不排除有愤世嫉俗的意味,但是反观漫长的历史,如刘禹锡这里所说的人心之险,却又极具警醒作用。即便是现如今,那也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纵观刘禹锡这首《竹枝词九首·其七》,虽然没有像组诗中的其他作品那样,以写当地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及其风俗与风情为主,不过一定程度上也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毕竟,它为我们介绍了瞿塘峡的险峻。至于刘禹锡所说的人心之险,无疑是具有警醒世人的意义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