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贵打车越贵。除了“杀熟”,还“杀富”?

乔志峰

复旦教授打车800余次调研报告: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0000元换回了下面这份打车报告。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调研当中,还发现实际车费比预估费要高,而这样的情况占比高达80%。记者暗访调查,网约车司机也表示实际车费肯定比预估价高;因为没有各种打车补贴和优惠,苹果手机的价格会贵一点;现在打车也确实更难。(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栏目)

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其潜在台词,无非是认为使用较贵手机的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属于“价格不敏感人群”,可以多让他们“出点血”。

这实在有点无厘头。其实,不少使用较贵手机的人,不见得就有多富裕,他们或者是追求好手机带来的更佳使用感受,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面子和虚荣心。如果他们知道不过是买了部苹果手机,各种消费价格却都跟着“水涨船高”,也许只能无奈苦笑了。

一直以来,互联网领域“杀熟”的问题备受关注。现在发现,除了“杀熟”,其实还有“杀富”——只要商家和平台觉得你有钱,暗地里立马磨刀霍霍,试图狠狠宰你几刀。这种“骚操作”,不止是不讲诚信、罔顾商业道德,还涉嫌价格欺诈和违法。

尽管某些网络平台自以为靠算法和大数据宰客方便快捷高效,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纸里包不住火,类似行为日益引发消费者的愤怒,也引来监管之手。

在中消协召开的“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上,中消协表示,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四是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设置,吸引计算真实价格困难的消费者。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而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确“大数据杀熟”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差别待遇行为。《指南》明确了构成差别待遇可以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值得欣慰的是,反垄断法大修,互联网领域被列入反垄断法。有市场的地方、有利益的领域,都可能出现垄断。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工具,衣食住行乃至精神需求,都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来实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依赖。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和传统行业将网络当成了发展、赚钱的主阵地。毋庸讳言的是,现如今互联网领域发展快、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以至于成为垄断的重灾区,杀熟、搜索排名等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坑害消费者,有的甚至谋财害命,不能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