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张子枫的新片《我的姐姐》,是从这张海报开始。当时对这部电影就已经有了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可以说,是从这张海报,张子枫的眼神里,就看到了“戏”。

也是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她已经长大了,从妹妹变成了姐姐。

但其实还是没有想到,这部《我的姐姐》,竟然会讲述一个如此辛辣、如此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故事。

张子枫所扮演的是二胎家庭中的姐姐,家中不受宠的长女。

她被迫早早独立,但父亲老来得子,反而对弟弟宠爱有加。而她则俨然变成了被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所排除在外的人。

直到一次意外发生,父母双双离世,她成为了年仅6岁的弟弟的唯一监护人。

这时,摆在她面前的,便是一道命运的难题。

是承担自己肩上的重担,在一夜之间变成“母亲”,牺牲自我,回归家庭,也回归到几百年来,女性所承受的既定命运?

还是抛弃家庭,独自追求自己作为个体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下,做任何一种选择都必定要有所舍弃,都必定是痛苦的。

但不幸的是,我们无法逃避这样的选择,因为这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范例:是现如今的许许多多中国式家庭,都在面临的难题。

于是也很高兴越来越多的电影,能够选择很勇敢地直面这个难题,将这样的困境,搬到银幕上,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思考。

这就不得不提到对于本片的另一个期待之处,那就是编剧游晓颖。她最为人所知的那部编剧作品就是张艾嘉的《相爱相亲》,她也为此得到了金像奖。

《相爱相亲》同样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以一种非常细腻、又非常老辣的方式,探讨了三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抉择。

看完《相爱相亲》,相信许多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太日常,太真实,太根植于生活,所以才会令我们产生代入感,才会感到余韵悠长。

在这个层面上,《我的姐姐》同样是延续了游晓颖所擅长的家庭女性题材。但是这一次,她选择的切入点更现实、更残酷、更具有社会性,也更击中当代社会的痛点。

很好奇游晓颖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也非常期待我们能再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一部女性主义的佳作:

它兼具女性视角和女性关怀的细腻、柔软和敏感,以及直击社会现实的抗争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我的姐姐》的整个卡司,都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除了编剧游晓颖以外,本片的剪辑师是《推拿》《药神》的朱琳,摄影师是《过春天》的朴松日。

不得不说,《过春天》也是我们私心很喜欢的一部女性主义青春片。也很期待能再次在《我的姐姐》里看到那种风格化的、充满氛围感与情绪的美学。

演员方面,挑大梁的张子枫不用说了,这个角色对她而言,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

这是她首次以成人角色的身份,来担任主角;在外形上,她罕见地以短发示人。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角色所体现出的矛盾冲突、复杂性和情绪爆发力,都远非此前可以匹敌的。

这一点,我们也能从预告里很直观地感受到。

而另一方面,本片中也不乏老戏骨来保驾护航。

曾在《误杀》扮演了一位极其深沉的父亲的肖央,在本片里扮演的是女主角的舅舅。他是一个朋友式的长辈,更能够理解女主角的困境,因此女主角对他也会有类似于父亲的情感。

曾在《送我一朵小红花》里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母亲朱媛媛,在本片中扮演的则是女主角的姑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看起来是一个更复杂的女性形象。

一方面,“姑妈”正是上一代女性的缩影:她为家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当女主角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她也强硬地要求这个年轻的女孩,履行自己作为“传统女性”,守护家庭的责任。

但另一方面,姑妈并不是恶人。她对于女主角,同样也抱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因此她也同样希望女主角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希望她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能够看到这些好演员在一起飚戏,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因为也只有他们才会充分挖掘出角色背后的复杂张力,并且将这其中的火花,演绎得酣畅淋漓。

重新看了好几遍《我的姐姐》这部预告片,也看到评论区里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看哭了”。

短短几分钟内,就能体现出这样的情感张力,足以体现出这部影片所蕴含的能量。

我想,这恰好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表达始终是非常“真”的:它既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

「真实」在于,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里看到许多当代社会的缩影。

首先是根植于故事核心的,二胎家庭里的矛盾:“重男轻女”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父母给予了姐姐生命,却极其不负责任地养育了这个女孩。他们不仅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和温暖,还在撒手人寰之时,给她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一个6岁的弟弟。

她和弟弟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弟弟是在她读大学时出生的,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暂。

某种程度上,弟弟的存在,恰好是在提醒姐姐,自己曾经在这个家庭是多么不受宠、多么不被需要。

但到了父母离去时,弟弟却变成了姐姐的责任。于是亲情如此残酷地要求她的回馈,要求她放弃自己的人生,要求她重复数百年来,在无数女性身上循环往复的悲剧。

这部电影同样展现了职场女性的困境:

当姐姐好不容易出外读书,以为自己可以告别原生家庭的桎梏、重获新生的时候,这个并不被她期待的弟弟出现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要让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一边兼顾家庭、一边兼顾事业,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她只是选择一边。

而另一边,作为护士的她,也常常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我们能够看到职业属性对于女性身份的标签化和贬低。

但是她究竟是谁?是姐姐,是女儿,还是护士,是“母亲”?

我想,所有女性最渴望的只有一点:就是做她自己

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社会舆论对于女性的污名化:

当姐姐宣布自己不愿意养弟弟的时候,她瞬间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所有人都可以踩她一脚:无论是身为肇事者的男性司机。

还是高高在上、事不关己的网民。

甚至于本该最理解她处境的姑妈,第一反应也是指责她。

在这桩悲剧里,本是无辜的姐姐,却立刻变得孤立无援。

但这一幕同样也是再真实不过的:如今的社会舆论里,本就常常见到这类道德绑架、男权思想教育、或者是因为性别而产生语言暴力。

而女性主义在网络语境中,始终是被污名化的一方。

一旦任何女性展现出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立刻就会被指责为“打拳”“自私”……这对她们而言,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呢?

但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同样也是「真诚」的。

影片最终的落脚点,并非只是愤怒、是对于社会的控诉。

而是对于女性身份的关怀、洞察和同理心。

所以我们在这部电影里所见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并非只是标签和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影片最核心的张力,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而他们共同映照着女主角的成长。

甚至于可以将这部电影看作一个“中国式家庭图鉴缩影”:每个角色背后,都宣示了不同家庭、不同成长背景下的,不同的性格塑造和命运书写。

弟弟是家庭中被偏爱的对象,舅舅是非教条式的朋友型长辈,姑妈是牺牲奉献的女性形象,男友是被呵护宠爱的独生子,货车司机则来自于单亲家庭……

那么姐姐呢?

在故事的一开始,她是性格独立的叛逆者,她想尽办法,要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是故事的核心,恰恰就在于,没有人能够真正“逃离”家庭。

因为,原生家庭永远只会是一个人的一部分。它对于自我的束缚、羁绊和影响,都已经根植在姐姐的血脉里。

尤其是在预告片的后半段,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中国式家庭”的痛与爱:

在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里,既有对立和撕扯,也有根植于血脉的理解与羁绊。

影片极其细腻地刻画出了这种张力。

而姐姐真正的成长,正是在于,她终于认识到了这背后的复杂与两面性。

那些与她争吵过的人,弟弟、舅舅和姑妈,你很难说他们“错”了。只是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他们都有自己的难处。

但这些人也都曾经给予她温暖和信任,他们之前的亲情纽带,永远无法被割舍。

尽管这样的亲情,似乎带着某种与生俱来的“缺陷”;但这就好像人生一样,许多东西,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是否需要,都是无法逃避、无法割舍的。

对于这些事情,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就是正视它,面对它,接纳它。

每个人都生来不完美,但也因此而独一无二。

而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就是既能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也能体察他人的不完美。

我相信《我的姐姐》到最后所讲述的,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姐姐曾经面临人生的抉择,曾经挣扎、曾经痛苦、曾经受伤,但最重要的,并不是她到底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而是她是否能够成长、能够从中获得宝贵的一课。

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对于姐姐而言,她所遭遇的困境,不可能会有完美的答案。

但这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任何选择,都注定会有得有失。

因此,无论何种选择——是打破世俗桎梏、追求个人理想;或是归于情感、接纳与弟弟相依为命——只要是她从自身出发、尊崇于内心意愿所作出的决定,就值得被所有人尊重。

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作为成年人,就要学会负责任。

这是她的父母所做的最失败的一点,但我相信,至少在这件事上,姐姐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

我也相信,无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最终她一定会学会如何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也学会如何去得到爱,并且给予爱。

或许当这个女性视角的故事,最终依然能够超越了单一的性别语境,讲述个体的自我和解和自我实现时,才是最动人的。

本片将于4月2日正式上映,在此之前还能经历三轮点映,最早3月21日就能看到了。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