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个孩子”……

“还小不懂事”……

“小孩子闹着玩儿”……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一批国家新规中,刑责年龄调整和把“戒尺”还给老师的两项规定,引起广泛关注。

而法律、法规的调整,也意味着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整个社会当前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新形势,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多个层面更紧密地配合发力。

刑法修正案(十一)刑事责任年龄调整

刑法修正案(十一)共48条,其中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惩戒新规明确禁止教师七类行为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学校、教师可采取哪些教育惩戒措施?哪些不当教育行为被明确禁止?把“戒尺”还给老师,如何把握好尺度、温度和限度?戳图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庭教育中敦本尽分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印光大师云:“成就他人子弟令入圣贤之域,故属阴德,成就自己子弟令入圣贤之域,亦是阴德。反之则误人子弟固损阴德,误己子女亦损阴德。”

又云:“天下不治,匹夫匹妇,与有其责。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则贤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渐可太平矣。祈与一切人,皆以此说恳切告之,亦居尘学道,自未得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

国家法律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底线。学校有繁重的教学升学任务,实际上对孩子最初与最重要的培养仍是要落脚在家庭教育中,而在婴儿、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中就更是如此。

在以儒释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对孩子的教育,从胎教阶段就开始了,“古昔圣母,从事胎教,盖钧陶于禀质之初,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文钞续编《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稍及长大,现今的孩子,从小就能通过网络、动漫、电影电视等渠道,接触到比以往更多更复杂的信息,加上营养充足的物质生活,心智与发育变得早熟地多。并且,既有全家几个人呵护一个孩子的情况,也有父母常年打工在外的留守儿童,还有离婚率不断走高造成的单亲家庭儿童,可谓局面十分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多狎昵匪类,为社会害。今之天灾人祸,多由此不知为父母之道者所酿成。使彼失教者,最初得贤父母之善教,则为害之人,均是兴利之人。导恶之人,尽是劝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妇,预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

(《文钞续编 复吴慧济居士书》)

国由家组成,家靠一代代人延续,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作为长辈和父母要想帮助他们好好长大,必须掌握充足的育儿知识和灵活的教育技巧。印光大师在《一函遍复》中告诫我们:“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腐谈,无关紧要也。”

随喜转载并请注明来源弘化社

责编:贤凤丨美编: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