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公司官微

董明珠:中国应该推行自己的技术标准

还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十四五开局,格力怎么做?我觉得还是一句话,挑战是永远的,创新是不停步的。”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格力的技术专利数量在这个行业里依然是第一,在全国第六。今年还在持续增加,目前发明专利授权量已经突破了一万件,都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 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一直是董明珠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十四五’的这几年中,我们希望格力这个品牌真正深入到不同领域,让更多人在使用以后加深认同中国制造。”

面对“十四五”开局的规划,董明珠表示,今年格力电器将进一步加快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并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落脚在科技创新上;同时加大对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以及对电机、电容等电子产品关键器件的更深入研究。

董明珠坦言,格力真正决定自主研发技术,严格的说是十八大以后。“前面虽然也讲自己创新,实质也是模仿为主,就像是把穿布鞋换成穿皮鞋,可能也算是一种创新,但是我觉得不是核心创新,核心创新是颠覆性的。”

在董明珠看来,企业的发展是多样性的,没有一种固定模式。“每个人有不同的战略和想法,不能把自己的战略强加于别人,别人也不可能把战略强加于我。兼并一直是我不主张的方式,可能兼并来得快,但是要想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是需要时间的。”

“创新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打造一个创新平台,文化决定了你自主创新的继承性。”董明珠表示,“自主创新讲来讲去,最后落脚在还是人的问题上。我重点强调过,现在这个时代80后已经40岁了,我们更要关注80后、90后在队伍里的成长,要加快速度培育。格力的特点也是年轻人特别多,我们的希望是,一个好的企业,是一代一代人承接下去。”

据董明珠透露,今年格力马上就要投放3700套人才房,首先从科技人员开始实施“一人一套房”。“只要在格力干到退休,这套房就给你了,你还要筹钱吗?我们做企业的,一定要思考怎么给员工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他把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上。所以我今年还是会提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我相信其实国家也会看到,你给企业免那么多税,不如把这个(减税)给人去消费,不也是帮助企业了吗?”

在国内市场推行中国标准

在国内国际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董明珠,如今有一个很深的感慨,就是“中国应该推行自己的标准”。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中,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有了中国自己的标准,但是在很多政府项目采购过程当中,依然强调用美国的标准,这是不合理的。”董明珠直言,在一些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明确只用进口品牌,这是存在的问题。

为此,董明珠在今年提出建议,在国内市场推行中国标准、中国认证。“中国的市场让中国的制造业有自己的认证标准,不必统一拿到国际上认证,我觉得这能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信心,同时也加大对中国制造业的监督。”

“技术是我们开发出来的,我们中国应该推行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高于美国标准,只要你进入中国市场,不管你是什么(国家的)产品,都应该有中国认证。我觉得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也已经能做到了。”

除了完善中国标准和认证外,董明珠还建议建立新技术新产品的国家标准快速通道。“例如,我们的光伏空调利用了光能资源,解决了整个家庭的用电问题,这么好的技术,至今却没有标准。又比如我们的新冠病毒净化器,一小时可以消杀干净,但是没人敢给我认证。所以我希望相关部门要加快速度来支持改变一些东西。”

"很多人崇洋媚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企业偷工减料、只顾眼前利益,这对中国品牌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董明珠呼吁,国家一定要出台政策,严打偷工减料的企业。“这些偷工减料的企业越发展、对社会伤害越大。别人都讲董明珠很强势,我的员工也知道,我眼睛里揉不得沙,绝对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在去年两会上,董明珠曾提议加大家电市场监管力度。近日,该建议已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回应,将对家电虚标行为严查严管。董明珠对此表示非常欣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非常重视,他真的是行动了。因为只有通过严打,企业才可以成长,不是吗?”

通威集团、春秋航空、联想集团等6家公司的两会代表、委员最新建议来了!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加快碳中和进程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独立供应

刘汉元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将针对加快碳中和进程、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落实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和优先上网政策,优化储能发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纳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光伏发电今年有望全部平价上网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曾向世界宣布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获得了欧盟及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日韩也相继承诺2050年达到碳中和。同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关于加快碳中和进程,刘汉元具体表示,习主席的宣言彰显了中国重信守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今年,美国总统拜登上任第一天即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要让“使用19世纪科技、燃烧化石燃料的肮脏日子画上句号”。目前,全球190多个国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识,共同推进人类能源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了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

刘汉元表示,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千瓦时,2021年有望全部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低到0.26元/千瓦时以下,届时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

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从消费端看,交通运输用油约占我国每年原油消费的70%,而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费约为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费的4到5倍,因此以输出的等效能量计算,消费端的电价为油价的1/4到1/5。

刘汉元指出,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为40-50美元每桶,故等效能量的电价成本约为10美元左右。当前,光伏发电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经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

加快碳中和解决石油“卡脖子”问题

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5.06亿吨,石油外贸依存度达到72%,外汇支出2413亿美元,是净消耗外汇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国进口原油增长到5.42亿吨,石油外贸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到73.5%,因原油价格降低,外汇支出有所减少,但仍达到1900亿美元左右。

在我国进口的原油中,约有80%需经过马六甲海峡,国家能源安全、外汇储备面临较大风险。

当前,中美局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旦冲突升级,我国海上贸易线若被全面封锁,国内能源供给、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通过加快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防范未然,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

因此,刘汉元建议,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加速碳中和进程,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通过10到20年时间,实现我国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

在加快碳中和进程的同时,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彻底实现我国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独立供应,节省大量外汇支出。目前,中国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五千万吨石油的当量。

如果国家战略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大幅度提高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内控时间,分别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进一步展示中国的意志和决心,推动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扎实落地,同时倒逼国内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政策

刘汉元表示,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兑现国际承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却饱受弃光弃风、强制交易等问题困扰。

2005年,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文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一直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弃风弃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和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此外,让光伏、风电企业雪上加霜的是,在上网电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上网电价还被变相降低,以致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弃风电量达到166.1亿千瓦时、弃光电量为52.6亿千瓦时,如该部分电量得以全额上网,可减少煤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吨以上。

对此,刘汉元建议,严格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政策;将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纳入对地方政府、电网公司的考核范围;逐步将煤电机组转变为调峰电源;加快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及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关于优化储能发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纳方面,刘汉元代表建议不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系统,以提高储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支持发展系统侧集中式储能系统,将抽水蓄能电站、储能基地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与统一调度范围,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项目业主;加快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引导鼓励储能以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参与市场交易,发展储能市场化商业模式。

通威欲在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自2006年进军光伏新能源产业以来,通威集团已打造出全球高纯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两大产业龙头。

目前,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拥有乐山、包头、保山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2021年底,通威将实现高纯晶硅年产能超16万吨,出货量全球领先。

在电池片领域,通威太阳能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四大基地;2021年,随着通威太阳能眉山二期、金堂一期等项目的建成投产,通威电池片产能将达到50GW,连续5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在产业链终端,通威新能源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有着超2GW的并网体量,且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2月1日,通威集团已宣布,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并计划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通威将借助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继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目前,通威“渔光一体”为核心的光伏电站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20年电站并网规模已超过2GW,年清洁电力发电量超过20亿度。“十四五”期间,随着通威进一步加快发展,通威仅新增用电量预计将超过100亿度。

在此量级和水平上,通威将继续借助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两者持续品迭形成碳流闭环,以持续实现碳中和目标。

以每100MW光伏电站年设计发电量1.2亿度电折算,截至目前,通威已生产的光伏电池可以发电超过600亿度/年,能够满足4354万户城乡家庭用电需求,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46639公顷,年节约标准煤19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4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922吨,减排成效显著。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王煜:

建议以“产业园区对口支援”推动中西部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王煜准备的两份提案都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

“一是关于‘以产业园区对口支援’方式推动中西部发展的建议。其次若要在当地把产业园区建起来,适宜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很重要,所以第二份提案是有关‘推广上海经验,优化民企营商环境’的建议。”王煜3月1日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同时,身为春秋航空董事长的王煜在接受采访时不忘给行业鼓劲:“去年至今,民航业与疫情高度相关。今年的春运好比是行业谷底,未来随着防控能力的提高、天气转暖以及疫苗若能进一步普及,预计行业整体情况会越来越好。”

复制东部地区成功产业园区经验

王煜在提案中指出,目前中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区。据统计,目前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2018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6.2万亿,其中近9成用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下一阶段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重心应继续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这些年来我跑了很多地方,包括甘南、宁夏、云南等地,也走访和调研了基层工商联和很多企业。如何才能长效地脱贫,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地如果能有好产业,不仅能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还有了税收和自我造血能力。”王煜向记者表示,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资源禀赋不一,需要的是“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这也更适合民营企业施展拳脚。

所以,在他看来,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引导民营企业家加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是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但,目前网上出现一些舆情,如:“投资不过胡焕庸线”、“投资不出南宋版图”,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对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担忧,须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消除这些顾虑。

王煜认为,建设产业园区是东部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内营造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有利于高效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56家国家级高新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万亿元,合计占全国GDP比重达到22.51%,2012年到2017年,我国国家级产业园区GDP平均增速为13.43%,远高于我国同期GDP7.23%的增速。此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00多个海外中国产业园区,这种相对独立的园区内的营商环境有效保障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因此,如果我们将东部地区的一些成功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地区复制,在中西部地区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将缓解企业家投资的顾虑,也有利于东部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经济结构腾笼换鸟、产业梯度转移等问题。” 王煜指出。

推广上海经验 优化民企营商环境

他阐述,“对口支援,异地扶持”,东部9省9市对口帮扶中西部12省的做法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可以在振兴中西部产业发展中沿用这一有效措施。所以,东部地区以产业园区为帮扶载体,“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可行的思路。

为此,王煜提出数点建议,包括:1、继续沿袭脱贫攻坚战中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组织模式,建立以产业对口支援为目标的帮扶关系。2、东部地区各级政府可积极组织有关产业园区到中西部地区异地发展,整体复制东部产业园区成熟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管理经验,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形成成熟的营商小气候。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更多民营企业赴中西部发展。3、产业园区的管理、招商由东部地区负责,主要管理人员由东部地区派遣;中西部地区则配备相应管理干部配合,同时负责土地、交通、能源、劳动力,及园区的“七通一平”等工作。4、对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经营情况不理想的产业园区,可以考虑优先与东部地区产业园区结对帮扶发展。5、由国家统一制定对口支援的考核制度。可以规定东部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异地复制的任务,以及中西部地区配合落地的具体指标。6、园区发展成熟以后,可在双方协商的年限内交还中西部地区管理等。

在上述提到的营商环境方面,王煜则在另一份提案中提出了“推广上海经验,优化民企营商环境”的建议。如,可宣传上海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参照“一网通办”优化企业办事程序的做法和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税务服务、信贷服务、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国各地的营商环境质量。又如,总结、完善、推广上海政企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机制等。

预计航空业整体情况会越来越好

“产业园区要去异地发展,还需要交通、航班跟过去。不断开辟更多新航线助力乡村振兴,积极组织团队旅游,不光要让对口帮扶地区‘富口袋’,更要通过扶智、扶职等一系列办法,让他们‘富脑袋’,同时让更多的孩子们飞出大山,不输在起跑线上。”王煜谈到。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春秋航空曾实施航线开辟的客源输入型产业扶贫,往中西部地区开辟37条航线。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累计组团输送游客超过80万人次,仅上海对口帮扶的云南省,迄今累计输送超过40万人次。2019年执行30趟援疆旅游包机,占上海援疆包机的一半以上,并将新疆瓜果引进上海销售。

而王煜本人亦曾带领集团党委领导六下云南最贫困的地区调研,最终与云南红河三个深度贫困村和绿春县高级中学结对,开展为期3年的助教、助学教育扶贫行动等。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在红河招聘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青年到公司当空乘,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

在本次采访中,身为春秋航空董事长的王煜还不忘给行业鼓劲。他谈到,未来随着防控能力的提高、天气转暖以及疫苗若能进一步顺利普及,预计今年行业整体情况会越来越好。不过,目前大量的运力都在国内投放,今年航空市场的票价水平也会一定面临压力。国际航线方面,也需关注国外相关疫情变化情况,特别是要经过冬天的检验,预期未来相关航线恢复也可能是逐步而非全面。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杨元庆

“算力是制造业创新升级不可或缺的支撑,需要更多算力投向制造业,支撑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升。”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关于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运用信息技术切实解决老年人困难,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的建议》等多项建议。

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并不断催生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杨元庆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

所谓“新IT”,就是基于“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智(行业智能)”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数据总量呈爆炸式增长,只有通过“新IT”中的“边-云-网”协同发力,增强计算力,才能将数据生产资料转化数据价值。

杨元庆认为,近年来,我国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均大幅增长。算力的提升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筑起中国数字经济的新底座。然而,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还存在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共享不充分、服务单一、能效不高等问题。例如,从行业来看,据艾瑞咨询数据,以2019年为例,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以互联网客户为主要用户群体,占60%以上份额,金融业和政府机构占30%份额,制造行业仅占3%。然而,算力是制造业创新升级不可或缺的支撑,需要更多算力投向制造业,支撑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升。

为此,杨元庆带来《关于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提出,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引领算力基础设施整体有序发展;倡导建设多元化、智能化、高效能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制定以应用效能为导向的算力评价体系和评测标准,引导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

科技赋能实业 推动“中国智造”

今年两会,杨元庆主要围绕发挥科技力量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建议。

杨元庆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完善供应链金融贸易信用保险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保险市场;推动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金融科技,提高效率并防范风险;鼓励设立供应链金融领域基金,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解决融资及风险等问题。

另外,杨元庆提出《关于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他认为:第一,应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拓宽职教学生就业渠道,适当放宽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中的限制性条件;第二,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高福利待遇;第三,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激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能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紫领’人才,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出更大的才能,支撑‘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杨元庆表示。

据了解,职业教育对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此外,基于当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逐步凸显,杨元庆提出《关于运用信息技术切实解决老年人困难,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的建议》。

他建议:第一,在产品层面,鼓励企业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第二,在服务层面,统筹考虑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线下整合,便利老年人使用。建议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如医院、车站、社区等在制度设计环节将老年群体的特征考虑进去,提供“线上”+“线下”的选择,不要一刀切地关闭人工窗口,保留实体咨询、现场指引、人工服务等项目,更好的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也让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和精细;第三,在安全方面,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度和个人隐私保护水平,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

杨元庆同时认为,通过对电子终端产品和信息通讯行业的碳中和路线的推进,可以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绿色改造和可持续性发展。结合联想长期践行ESG的实践经验,杨元庆建议,首先应完善绿色低碳法规标准制定;二是鼓励企业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和碳中和路线图;三是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推动行业企业绿色数据核查与评价;四是加强源头治理,带动供应链低碳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

实施碳氢产业大循环 助力煤基化工碳中和

焦云

“为进一步促进局部地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时也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的建议包括‘实施碳氢产业大循环 助力煤基化工碳中和’、‘应提倡煤制乙醇 限制粮食制乙醇’等。”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支持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据了解,焦云掌舵的宝泰隆已经开始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即产业由煤化工向新材料转型,推进石墨烯及中间相炭微球、针状焦等新材料产业项目;产品由传统煤化工向煤基清洁能源升级,推进实施稳定轻烃项目和芳烃项目。

“宝泰隆在深度转型中间相炭微球、针状焦等产业项目,目前,针状焦等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份额。通过在科研上的大力投入及合作,在‘碳中和’这一领域,已经有了新的突破,提出‘碳氢共轨大循环战略’利用专利技术带动局部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更进一步向绿色、高效、可循环煤基清洁能源升级。”据焦云介绍。

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工业废气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氧化碳的回收与有效利用已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更是加速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焦云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新时代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利用我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所富有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资源优势,结合我国已经研制出成熟、可靠的二氧化碳捕捉、回收、有效利用实现工业化的高端技术,将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加速实现局部地区的“碳达峰”,为我国进一步达到“碳中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二氧化碳的捕捉、回收、利用正刚刚兴起,投资金额较大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多数企业皆在筹划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专利技术实施二氧化碳回收并有效利用,实现碳中和的项目,如果没有政府层面上强有力的赠策支持与推进,发展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焦云表示。

为进一步促进局部地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焦云建议国家应扶持此类回收并利用二氧化碳的企业,并给予政策支持,这将更加有利于“煤化工”行业初步实现碳中和。

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此类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贷款限制、发债评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将有利于此类企业加速推进项目的示范实施;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类企业给予200-400元/吨的碳回收资金补贴,促使此类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陕北、蒙西等西部煤化工聚集地列入重点发展地区,给与大力推广,促进此类示范项目的加速实施;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主要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东北地区列入重点发展区域,若将此地区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回收并有效利用,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激励下,也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深度转型发展。

“煤制醇”代替“粮制醇”

据了解,宝泰隆是国内石墨烯行业领先企业之一。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扶持像石墨烯这样的世界材料领域革命性高科技产业不断壮大,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鼓励新材料行业发展政策,从而推进石墨烯科研发展和技术进步。

毫无疑问的是,未来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将会逐步扩大。但各界人士较为关心的是,石墨烯技术大范围 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还需要多长时间。

对此,焦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宝泰隆的石墨烯产业正向5G芯片散热膜等方面开展,已批量生产达产业化模式,将逐渐的带动高新产业材料的添加与应用。

“在民用领域,已经能够创造微小价值的石墨烯穿戴产品、供热产品,已经开始产业化。若要实现大范围工业化,形成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地位,还需要一段时间。”焦云说。

同时,焦云还表示,乙醇在国防工业、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可通过特定的工艺混配形成新一代清洁环保车用燃料,既能降低传统汽油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供需调整,乙醇在未来的需求会日益增加,而现有的“粮制醇”途径已不足以滿足国民的切实需求,已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抑制作用。

“为扭转因‘粮制醇’而出现的与人争粮问题,应限制‘粮制醇’,提倡‘煤制醇’来代替‘粮制醇’,既能保住国民的‘饭碗’,同时也保住了国民的‘油箱’,实现二者兼得,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我在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应提倡煤制乙醇 限制粮食制乙醇’的建议。”焦云说。

据介绍,目前,煤制乙醇技术已经成熟、稳定,达到商业化运营标准。新型煤制乙醇工艺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已经可实现清洁、高效、循环利用,达到“碳”的零排放。将煤制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就地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的绿氢再次循环转化为乙醇等化学品,既实现了煤制乙醇“碳”零排放的同时也实现煤制乙醇的高效循环发展,进一步促进煤化工项目的“碳达峰、碳中和”。

焦云表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大战略前提下,为推动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体系,不仅需要各相关行业破除壁垒形成合力,也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将煤制乙醇项目列入到国家产业政策开发目录,并给予政策倾斜,因地制宜的实现区域低碳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到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刘伟:

补齐人工智能发展短板 优化科技企业再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共有5项提案,主要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智慧轨道交通、优化再融资政策等几个话题。”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600728)董事长刘伟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

补齐人工智能发展短板

刘伟坦言,人工智能是他近几年参加两会都必提的内容,但前几年没有引起太多重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明显加速,包括人脸、语音、轨迹追踪等这些本来应用在特殊场景中的技术,在疫情防控中被大量使用。人工智能产业正逐步提高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刘伟今年两会的首份提案就是《关于补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短板,发挥竞争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的提案》。他提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虽然起步较晚,但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比如大规模的用户基础、海量的数据资源、强有力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持、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但同样也面临着基础研究平台相对薄弱、应用场景开放程度不高、人才储备和培养相对滞后等问题。

其中,刘伟对于人才尤其重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 2020》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中国的优秀人工智能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布较密集,产业界人才不足,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侧重于基础学科和理论,以技术研究和科研方向的人才为主,与行业需求的结合程度相对较弱。能够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兼备研发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刘伟对此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投入,项目示范和资金引导聚焦产业基础层薄弱环节;二是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

“未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应该加强整体的人才梯队建设,包括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应用和产业融合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以及一线的技术产业工人。此外,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即在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和行业研究等方面均有积累的跨界人才。”

刘伟表示认为,相对来说,企业对于行业人才的需求是最为实际的,因此建议可以加强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面向服务市场,促进产教融合,将教育方向与具体岗位相结合。减少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断层差距,培养出符合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推动“ 轨道上的城市群 ”

2019年初,佳都科技中标了来自广州地铁的高达118.9亿元的项目,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鲜有的百亿级别订单。而轨道交通也一直被刘伟认为是人工智能最快进入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据披露,佳都科技在2020年先后中标了长沙、佛山、哈尔滨等地多项智能化轨道交通项目,产品累计落地城市达到23个。公司的多个产品也入选了《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的示范案例。

今年两会,刘伟还有一项《 推动“ 轨道上的城市群 ”融合发展的提案》。他认为,近年来“城市群”概念不断深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城市群正在不断加强城市间的连通和协调管理,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智慧化、一体化势在必行。

但目前,城市群轨道交通一体化尚未形成,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一般由国铁建设运营,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由各城市地铁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因分属各方,从规划、建设及运营方面均存在标准不一、信息分割、运营衔接不畅等问题。

“例如,不同系统间需要多次购票、多次安检,部分车站换乘距离偏长;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需提前购票并按车次乘坐,给城市群内通勤的人带来不便;新建车站远离市中心,提速后虽然城市间在途速度快,但由于两端接驳时间长,使得全程出行时耗偏长,换乘变成轨道交通出行中最不稳定和浪费时间的因素。”

对此,刘伟建议,探索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市群交产城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建立政府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积极采取“BOT+EPC”、“BOT+政府补贴”等PPP模式,积极引导开发商、科技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轨道+物业” (TOD)微中心建设,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产业、城市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在技术方面,刘伟建议鼓励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的技术创新,加快我国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在“四网”融合和科技发展要求下,轨道交通系统亟需在牵引供电、信号、车辆、票务、检修系统等进行技术标准兼容和升级。

此外,他还建议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一站式出行服务,激发轨道交通出行新业态发展潜力。建议建设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多交通方式系统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构建出行即服务平台(MaaS),推动安检互信,实现出行“一张图、一张脸”便捷式服务。

优化融资 建议试点“储架发行”

2020年是注册制快速推进的一年,伴随着注册制从点到面的落地,各项配套政策的优化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刘伟在《关于优化再融资政策,助力科技企业壮大发展的提案》也涉及到了关于资本市场的话题。

“目前,再融资发行采用一次审核、一次发行的方式。若企业资金需求在市场低估阶段,会导致发行股本对原股东的权益稀释较多;同时,如果发行量较大,新发股份集中解除限售带来的密集减持容易加剧上市公司的股票波动程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此外,对于创新型科技企业,研发阶段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而再融资对募集资金的使用用途限制较多,与科技企业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不匹配,不利于科技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壮大发展。”

刘伟认为,在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便捷性和制度包容性上,如能考虑提高募集资金的发行方式的灵活性和科技类企业使用用途的特殊性,将更加可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进一步支持国家科技战略。

刘伟带来的建议是,在发行方式上可考虑与国际接轨试点“储架发行”制度。资料显示,“储架发行”制度是国际资本市场常见的发行制度,即一次审核,在批文期限内企业可适时分次募集。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即采用该制度。

“在再融资上采用‘储架发行’制度,一是有利于减轻交易所的审核监管压力,提高审批效率;二是企业可在期限内灵活选择发行窗口期,根据市场形势和企业资金需要合理安排各阶段证券发行规模,‘用多少发多少’,避免一段时期内过度融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分批发行可减轻限售股解禁后集中减持对市场造成股价波动压力,有利于二级市场的稳定。”

此外,针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经营特点,刘伟建议提高募集资金用途的包容性。“比如允许一定比例的募集资金可用于费用化研发支出等,加速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落地。此外,随着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PPP模式的规范化,新基建项目上越来越多地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可考虑提高募集资金用于各类新基建 PPP 项目的包容性,对鼓励科技企业参与新基建建设,缓解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化纤董事长邵长金: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 建言政策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邵长金

从始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牌国企起步,新乡化纤历经数十年发展,逐步成长为粘胶长丝全球龙头、氨纶的第一梯队企业。公司董事长邵长金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新乡白鹭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在本届全国两会上将从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建言政策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两大方面提交建议,谋定发展。

传统制造业不是“落后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承载了人类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它永远不会过时,只会‘与时俱进’。将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智能化相融合,形成强化板的‘中国制造’传统优势,这是中国经济坚实发展的基础所在。”谈及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将提交的建议,邵长金直言,传统制造业不是“落后制造业”。仅从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而言,在全国两会上,他将从绿色环保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大方面着手提交建议,期待通过提案,能够促进并引导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与消费的升级,在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够强化在这一领域“中国制造”在全球的领先优势。

他表示,在产业方面,他将提出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发展模式;在产品方面提倡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实现产品的可降解与循环使用。同时希望国家在政策方面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支持和引导的力度,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乡化纤属于传统产业,近些年在传统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化的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面临一些需要在政策、法规方面支持、解决的问题。”他说。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新乡化纤近年来在技术创新研发方面也不断突破创新。

邵长金认为,新技术、新工艺的重心在于效率、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新乡化纤致力于现有工艺装备的精细研发创新,突出工匠精神,从提质提效、节能减排、绿色化改造等方面发力,培育可持续发展优势,努力将新乡化纤打造成“材料可再生,制造绿色化、产品可降解”全过程绿色环保的新型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已经于2021年2月4日通过指定媒体郑重宣布,公司将努力在2028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35年实现40%碳减排;在2055年实现碳中和。同时公司将开展系列气候行动,包括加入“气候创新2030行动”,设定符合《巴黎协定》和中国自主贡献目标的新乡化纤气候行动规划;落实《巴黎协定》和“气候创新2030行动”的脱碳路线图,定期开展碳信息披露;加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组,启动零碳产品开发计划,争取在2022年推出零碳再生纤维素长丝,降低向客户的供应链碳足迹输出等。这一愿景的公布,展示了新乡化纤打造“材料可再生,制造过程绿色化、产品可降解”全过程绿色环保的新型产业决心与担当。

化纤纺织服装行业将持续快速向好发展

经历了2020年初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坚时刻,也迎来了近半年来国内需求顺利复苏的经济显著增长后,邵长金对化纤行业及下游纺服行业的整体需求和市场变化感受明显。

他表示,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即将建成,国内将迎来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升级,这将有效推进化纤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快速向好发展。同时也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尽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构建‘美丽中国’必然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开始,出门‘衣着得体靓丽,行者有车’是小康社会的标配。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也是世界工厂,纺织产业是我们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我们认为,未来服装纺织品消费和汽车消费将成为主流。我们判断市场需求将呈持续向好趋势。”邵长金称。

2020年,在“举国抗疫”的过程中,国家从抗疫战略高度出发,相继推出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随着政策的落实到位,在稳定经济、助力复工复产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疫的过程中,新乡化纤没有停产一天,没有一个员工下岗,这是我们的坚持坚守,更是政府政策支持的结果。”邵长金表示,在目前我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局势下,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与形势,通过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推进新型消费的增长,进一步筑牢传统优势、强化“中国制造”优势、推动创新优势,让中国成为新经济的开创者、新规则的制定者,为中国经济强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新目标、新指向”,也是许多中小企业的“新期待”。

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设立的一家老国企,新乡化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紧跟改革步伐,在股份制改革、规范上市等方面走在了前列,成为河南省最早上市的国有企业之一,也是新乡市唯一上市的国有企业。

据介绍,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新乡化纤也在面对国有体制与经营机制的洽合、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的融合等一系列新问题、新考验。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谋划“混改”、“三项制度改革”、“股权激励”等多项改革,也有了初步方案,正在和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努力推进改革的深化与配套,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