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靖江马桥镇横港村吴家埭,发现了一座距今238年的清代古墓。昨天,靖江警方与靖江市博物馆取得联系,了解了这座古墓的发现过程及史料价值。

2月21日下午3点左右,在靖江马桥镇横港村吴家埭,鱼塘塘主宋红阳和往常一样在鱼塘边巡逻。突然,鱼塘东南角土坡上一块裸露的灰色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

宋红阳记得,这块土坡以前从未有过石材,便走近想探个究竟。赫然发现这块竖着插入土中的石材竟是一块石碑。当时他在石碑周边还发现有少部分头骨、手骨和棺木片,从石碑裸露出的一部分内容来看,碑上刻着“江南常州府靖江”“大清乾隆”等字样。

“我在承包的鱼塘内挖到了一块墓碑还有部分残骸,疑似附近有古墓。”宋红阳觉得这可能是文物,立即报警。

民警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只见鱼塘岸边竖着一块刻有“大清乾隆”等字体的墓碑,旁边还有些碎片木板。

宋红阳告诉民警,这片鱼塘是他在3年前承包的,原先该片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他承包后,将原先的沟渠开挖成鱼塘,用于育苗。

“最近一阵,雨水减少,加上最近鱼塘的水泵损坏没有及时补水,鱼塘水位下降了十几厘米,这才导致墓碑露了出来。”宋红阳说。当天下午,他在鱼塘边用锹挖土时,又发现泥下有异物,随后便挖出了这些物件。

由于这些东西来历不明,宋红阳猜测这些可能是文物,于是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

民警了解经过后,联系了刑警大队值班人员至现场勘验,随后将情况报告了指挥中心,并与靖江市文体旅游局取得联系。

当晚6点左右,靖江市文体旅游局委派博物馆的专家,和民警一起来到事发地勘测,经初步鉴定,该墓确为乾隆年间所建,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由于时间久远,仅有墓碑保存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1日晚上6点多,靖江市文体旅游局委派博物馆的专家,和民警一起来到事发地勘测,经初步鉴定,该墓确为乾隆年间所建。 顾和平 盛义 供图

后经博物馆专家深入勘察了解,证实该古墓为清乾隆年间所修建,墓主为当地人氏吴成明元妻邵氏,逝于乾隆四十八年间(1783),年31岁。墓体为清代民间传统土墓规制,木棺装尸骨,棺尾置“地券”(即墓志铭)。

据现场查勘,古墓墓体已基本腐朽无存,仅余部分棺钉、少量棺木残块以及局部尸骨,“地券”保存完好。“地券”为正方形,一面刻有铭文,记载了墓主吴邵氏籍贯与生卒等基本情况。

在完成现场取证工作后,工作人员对民警和宋红阳重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意识表示感谢,后续将出具相关手续,完成墓碑的交接工作。

据了解,该古墓虽为民间土墓,形制较为简单,但出土“地券”对于研究靖江在清早期成陆演变、行政隶属与体制等具有重要实物例证作用,同时也侧面证实横港村吴家埭的埭名由来已逾200多年,对于后期村史研究溯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目前,该墓碑暂存在市党史方志办。

警方提示

市民如若发现相关文物,请及时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安机关或联系文化保护单位实地勘测,切莫私自移动或拿取。

我市近期出土文物

2011年2月24日晚,在泰州市区春兰路延伸工程施工工地发现三副明代棺木,棺内一具女尸五官分明,甚至眉毛都清晰可见。

2012年1月9日,原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春校区挖出一座明代古墓。现场除了出土一些青瓷瓦片瓦罐之外,还发现两块墓志铭题为《故沈孺人滕氏墓志铭》, 墓志铭不仅记载了墓主人是滕善果嫁入沈家之后的主要经历,还描述了其性格和为人。

2017年3月10日,在明珠街道梅兰花园北门附近的工地上,发现了一个明代的浇浆墓。现场还发现了一个石鼓、一个底座和一个石碑。石碑上面刻着疑似“上晓下恭渊公大和尚之塔”的字迹。据悉,这种墓葬形制存在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

2020年4月17日上午,海陵区中骏世界城工地上,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墓。现场出土了一块“石碑”。泰州市博物馆考古专家清理现场后,目前可以确定这块石碑是一块明代的墓志铭,在详细解读后将对研究泰州当地历史有一定价值。

图文来源:泰州晚报

综合编辑:泰州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