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一节,写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在第二次与刘备见面时,高度评价了诸葛孔明,并说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庶徐元直四人是亲密无间的知己好友。

但我们也知道,诸葛亮的这四位好友,除了徐庶作为诸葛亮的重要陪衬,率先显示其才能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在刘备“三顾茅庐”期间相继出场的。

而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后,除了徐庶在火烧赤壁前夕用计前往散关,避免了玉石俱焚之祸之外,其余三人则再无消息,成了小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角色。

那么问题来了,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后,他的四位好友分别都去哪里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来说徐庶

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徐庶就已经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举荐下投靠了刘备,并帮助刘备成功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

但我们也知道,在这之后不久,曹操便以许母为要挟,逼迫徐庶离开了刘备,前往许昌。

尽管徐庶知道这是曹操设下的计,但为了母亲,他还是选择离开了刘备。不过在离开之前,特地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

在这之后,小说中关于徐庶的描写就渐渐减少了,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魏文帝黄初年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其次是颍川石广元

石广元,名韬,字广元。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占据荆州后,他便与徐庶一起来到北方投靠曹操。黄初年间,石广元先后历任仕郡守、典农校尉等职。

这里的“郡守”,实际上就是太守,在三国时期大致为五品官,比起徐庶的中郎将(第四品)还要略低一点。

但不论是徐庶也好,还是石广元也好,这两人在魏国并没有受到重用,这一点,在《魏略》中就有明确记载:

“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才如此,叹曰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所以由此看来,诸葛亮很是为这两位老朋友未受到老曹家重用而愤愤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是汝南孟公威

孟公威,本名建,字公威,少年时期曾与诸葛亮四处游学,两人情同手足,关系要好。

据《三国志·魏书·温恢传》中记载:


“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这个“温恢”,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大臣,历任廪丘县长、鄢陵县令、广川县令等职,深受曹操赏识,被提拔为扬州刺史。

曹魏建国后,被曹丕授予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职,不过在前往凉州就职途中不幸去世了,后由孟公威代替。

在诸葛亮的前三位密友中,孟公威在魏国混得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不仅官做得大,而且活得还久。据《魏略》中记载:“亮后出祁山,答司马宣王书,使杜子绪宣意于公威也。”

这说明在魏太和五年,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的时候,孟公威仍在世,诸葛亮还曾托人转达他的问候。

最后是博陵崔州平!

在诸葛亮的四位密友中,崔州平可以说是最清高无为的一个人,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他依旧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尽管刘备曾力请他出山相助,但他都婉言拒绝了。

那么,这个崔州平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实际上,崔州平的身世可不简单!

崔州平,名钧,字州平,其父崔烈,为东汉时期大臣,曾被誉为“冀州名士”,历任郡守、九卿等;博陵崔氏,在当时乃一大名门望族,权势极大!

汉灵帝时,朝廷卖官鬻爵,崔烈花了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一职,从此声誉一落千丈,就连其子崔州平都对父亲这一行为感到羞愧。

初平元年,崔州平参与讨伐董卓,崔烈被逮捕入狱。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杀,崔烈出狱后担任城门校尉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六月,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率军攻破长安城,崔烈因带兵拼死抵抗被乱军所杀,虽然结局悲惨,但这也总算是为东汉王朝尽忠而死,崔州平对父亲的这一行为也深感敬佩。

不过,或许是崔州平深刻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之后便决心摆脱官场,恬淡隐居。以至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归附曹操之后,他依旧在山林之中隐居不出,终身不仕。

而除了刘备“三顾茅庐”时与之有过一面之缘外,史籍中就再没有留下关于他的痕迹。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诸葛亮四位挚友的简单概述了!总的来说,诸葛亮的这四位好友,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诸葛亮能与他们结为知己,堪称是“人以群分”之典范。

因此这也告诉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人品,尽量避免结交一些酒肉朋友,人品不行的人最好不要接触,以免将自己给带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