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布尼亚病毒(Orthobunyaviruses)是一组对公共卫生和兽医卫生具有重大意义的病毒。这些病毒主要通过蚊子、蠓和蜱媒介传播,在世界各地区流行,并可能引发登革热、西尼罗脑炎、乙脑、寨卡病毒病等公共健康威胁。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袁志明/夏菡团队,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从我国西北地区库蚊(Culex mosquitoes)中分离到艾比湖病毒(ebiur Lake virus, EBIV)。研究团队还描述了EBIV病毒在BALB/c小鼠中的发病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作为动物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表明,小鼠对EBIV高度易感,甚至极低的感染剂量(1 PFU)也对小鼠致死。

感染小鼠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减轻、轻度脑炎和死亡。即使接种一个EBIV空斑形成单元(PFU),小鼠的死亡率也很高,感染小鼠在5-9天内死亡。EBIV感染后,病毒在周围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迅速扩散,肝脏、脾脏、胸腺和大脑均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BIV感染小鼠血液成分分析显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LDH-L和CK显著升高。此外,EBIV感染引起小鼠血清、脾脏和大脑细胞因子明显变化。

总的来说,观察数据描述了第一个在免疫能力标准小鼠模型中系统检查EBIV发病机制和诱导免疫反应的研究,扩大了我们对这种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的病毒的认识。

上述研究成果以“Pathogenesis and immune response of Ebinur Lake Virus: A newly identified orthobunyavirus that exhibited strong virulence in mice”(《艾比湖病毒,一种新发现的正布尼亚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和免疫反应特征研究》)为题,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9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