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始终是要落后的,而这一种差距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里尤为明显。老一辈的人说,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是非常差的,像衣服这一类的用品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见当时日子的清贫。

在那一种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当时时代下特有的职业,比如像是磨刀人,补盆人。当然还有一些挨家挨户去推销锅的人,他们愿意把锅赊给老百姓,承诺要是老百姓们觉得这个锅用得比较好,他们明年过来收钱。

对于这一种免费试用的赊锅方式,这些村民们都是非常开心的。但是,让人奇怪的是,“赊锅人”第一年去卖锅,但是却没有回来收钱。这些农村的赊锅事件,可以说是当时老一辈的人的独特回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村赊账的故事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衣冠简朴古风存”,以此来形容农村人民的淳朴好客。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是远远落后的,所以日子过得也是有点紧实的。

那个时候的农村人是舍不得买新衣服穿,甚至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有些家里的长辈才会去买一身布料,给孩子做一件穿。

但是,农民这样紧实的生活对于商人、小贩而言并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毕竟别人不愿意出钱,那他们也就没办法赚钱了。这些商人和小贩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他们知道农民手头上并没有太多的钱来购买他们手头上的东西,于是“赊账”二字就应运而生了。

在农村的大多数地区里,赊账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往往人们为了买某一件看好的东西,但是手头上没有现金,都会去选择赊账。

赊了账的农村人其实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一旦有了钱,一定会先去还账,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外地的商人、小贩并不介意农村人赊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所有的赊账的事情里,“赊锅”无疑是比较有趣的。而且在当时的农村一般情况下都会有“赊锅”的情况,这样在老百姓的心里也会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毕竟在当时经济发展不太迅速的农村,人们的手头其实是非常拮据的,也没有购买力去城市地区消费。又加上那个时候的交通非常不便利,农村人与外界的直接交流,就是商人和小贩了。

一般情况下,商人和小贩都会带一些市场上农村人比较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前去农村地区售卖。这些东西是比较小的,而且易于携带,就比如像菜刀之类的。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售卖方式是非常常见的,而且还可以算是当时主流的售卖方式了。

“赊锅人”的买卖

但是让农村人觉得有趣的是,这些商贩之中还有着一群“赊锅人”。“赊锅人”,顾名思义,就是卖锅的,但是允许人们先用着,明年再来收钱。

要知道,这些商贩几乎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在进行买卖的时候,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但是,像卖锅这样大的金额,这些商贩居然允许赊锅,也是他们所想不到的。

毕竟,很多人都觉得这种买卖对于“赊锅人”而言,是一笔亏本生意。毕竟,就像是商贩所言,等他们有钱了再把帐给补上。

但是,对于农村人而言,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卖粮食,如果他们要是手头宽裕的话,那就是粮食卖了一个好价格。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的假设都是不成立的。而且,锅在当时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至少许多人是不愿意换的,如今有了免费赊锅,人们觉得这笔买卖是十分划得来的,于是争先恐后地前去赊锅。

有很多人都觉得“赊锅人”这样的做法完全就是亏本买卖。他们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赊国人会这么做。

令这些买锅的人更觉得疑惑的是,去年自己赊的锅,说是明年就过来收钱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赊锅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失了的“赊锅人”

商人为利,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即使是历史上有很多济世天下的富商愿意捐献自己的财富来回报社会,但是“无奸不商”这四个字才是更多时候人们的缩影。“赊锅人”在第一年把锅赊给这些人,本来约定是第二年来收账的。但是,这些赊锅人却是只出现过一次,第二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又加上,赊锅人已经是当年的事情了,即便是很多老一辈的当事人也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对于这些事情也是记忆不清,更别提是新世纪的年轻人了。

但是许多“赊锅人”的莫名消失,也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自己卖出去的锅,但是却不收回来钱,任谁都觉得匪夷所思。

于是,当时农村里都有许多说法,其中有一些人认为这些“赊锅人”是为了帮助这些农村贫穷村民的热心人士,他们是通过卖锅的形式来帮助农村的。

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而有了一口新锅更能够勾起他们努力生活的美好心愿,但是,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帮助村民来赊锅这一个说法就只是一些村民朴实的猜想罢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赊锅人,赊锅人又为何突然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这一件事始终是一个谜,并且存在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而后又当成一件农村趣事来讲给后辈子孙听。

时代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家庭已经换上了新锅,并且锅的材质也由铁质变成了不锈钢。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丢弃这一口铁锅,不仅仅因为这个赊账的铁锅质量很好,用了许多年都不曾损坏,而且最重要的还是,这口铁锅还有一份对于“赊锅人”独有的欠款。

这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有很多农村人都已经忘掉了,假如真的是当年的赊锅人再次出现了,并且拿出当年的欠条,那些陈年旧账,估计很多人也不会承认了。或许,在赊锅人眼里,这些铁锅的价格并不是很贵,也并不值得再次跋山涉水地前往农村收购。

其实现在的农村,不仅仅是缺少了赊锅人的背影,还少了那些磨刀人、卖糖葫芦的吆喝声音。卖锅人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农村的视线,人们再也看不到排着长队签字赊账的情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也许会有很多人疑惑,那么一群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赊锅人”去了哪里?其实或许他们也就只是一群普通的商人,只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因素,权衡利弊,觉得再跑去找村民收赊锅费获得的收益并不多。

也许,就像是某些村民的猜想,这些赊锅人都是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扮成的,只是为了不留姓名地用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的发展建设增光添彩。

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也变得越来越好,手中的铁锅大多数也早已更新换代了。而赊锅人更像是一个谜团,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让人困惑不已,但是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仍然有赊锅人的记忆,感谢他们的“赊锅”燃起了自己对于新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