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温州创造过为世人称道的增速传奇——数据显示,1978-2004年,温州GDP增速14.1%,位居浙江省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权威数据显示,温州2019年市场主体逆势增长,企业总数首超30万、增速全省第1。根据浙江省最新的2020年省“隐形冠军”企业名单,温州分别有13家“隐形冠军”企业和36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入选,数量均居全省第二。目前,温州省级“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历年总和达200家,总数居全省第一。民营经济,是温州发展的底气所在!

过去30多年,杭州、宁波、温州历来雄踞浙江全省前三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审视当下区域竞争格局,杭州、宁波标杆在前,温州该拿出什么样的谋略与作为锁定“铁三角”格局,是绕不开的发展之问。

另一方面,温州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离核心城市的空间距离过大,带来交易成本大、接受核心城市辐射距离衰减的“硬伤”。

由此,温州前不久就提出,将全力打造浙江第三极、长三角南大门。

目标是,温州将全力建设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改革开放标杆城市、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全力构筑科创高地、文化高地、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新消费高地。发挥温州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教育优势、医疗优势、温商优势和生态优势等等,争十四五能够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的新台阶。

城市扩容,才能匹配雄心壮志。由于温州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900万,位居浙江省第一,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却是全国平均值的五倍之多。地理条件上,温州西边和南边靠山,北面临江(标于瓯江入海口,素来有“七分山、二分水,半分路屋半分田”之称,传统中是一个颇受台风海潮影响的城市,长期局限于鹿城龙湾等主城),因此向东发展成为温州的大势所趋。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速,2003年,温州首次提出了“面海发展”战略思路,要从“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到了2012年,温州城区面积已经达到206.5平方公里(注:荷兰1/5的土地,日本沿海城市1/3的土地都是通过填海得到的)。

回望温州,目前规划和已经开工建设的围垦工程总面积达到221平方公里,和2012年温州中心城区面积206.5平方公里比起来,围垦工程相当于在海上造出一片比原来温州城更加宽广的新大陆。要求建设“一口(瓯江口)、一片(瓯飞围垦)、一湾(乐清湾)”,发展“温州版”的湾区经济,推进海岛、海湾、海港“三海”联动,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东部湾区城市组团正在强势掘起。

特别是龙湾、瑞安海岸已历经10余年的瓯飞工程,其北岸的瓯江口新区原先则是由25平方公里的河口冲积岛——灵昆岛为基础,2011年开启填海工程而建成,目前占地约130平方公里左右,建制上属洞头区,南望龙湾区,北邻乐清市。在温州城快速长大的同时,一片新大陆——“海上新温州”也正在逐渐浮出水面,为温州城提供了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

也有观点指出,长期处于海西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夹缝”中的温州,直到去年6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才被明确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成功挤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未来5年,温州如何“左右逢源”,或将成为其实现“全省第三极”和“长三角南大门”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也为温州实现其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