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清朝末期,朝廷上也出过一些清流的重臣,比如大家熟知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等,这些重臣将清朝的寿命又延长了10年之久。这其中张之洞是唯一一个文官。

由于张之洞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功勋加持,但是还是依旧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一路做到军机大臣,可见他的能力和学识有多出众。下面就看看这位晚清重臣的事迹。

张之洞在1837年,也就是道光十七年出生于兴义府官舍。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是当时兴义府的知府。张锳年少好学,为官后正直清廉。在张锳的影响下,张之洞从小就敏思好学,年仅13岁的张之洞,不但已经学完各种儒家经典,还读习了《六韬》、《孙子兵法》等兵家典学。

随后张之洞14岁之时就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及接着又以乡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举人。但是,由于张之洞在家帮父亲应处理苗民起义的相关事宜,而且后又因为父亲去世,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参加会试。

直到1863年,此时的张之洞已经27岁。但是年龄并没有掩盖他的聪资和决心。皇天不负有心人,张之洞以第三名的成绩取得了这个姗姗来迟的进士。紧接着在第二年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因此张之洞被朝廷正式授为翰林院编修。至此,张洞之正式开始了他政治生涯。

作为一个文官,张之洞晋升之旅非常的慢。他40岁的时候,还只一个从五品,在担任司经局的洗马,而李鸿章四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官拜直隶总。但是张之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言官,他不但正直清流,而且头脑极为清醒。张之洞在皇权面前十分懂得进退。尤其是在处理中俄双方签订《交收伊犁条约》中表现出众。故而张洞之在野的政治民望大涨,因此他十分受慈禧的赏识。

1881年张之洞被调任到山西,时任山西巡抚。当时的山西受鸦片腐蚀已久,各级官员腐败糜烂。张之洞刚到山西,便重视官员的官风问题。严惩贪官污吏,奖励清流官员。绞收鸦片,编练军队,创办学院。给山西打一针强有力的回春针

两年之后,中法战争爆发。在1884年张之洞临危受命担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到达广州之后,加强布防。张之洞识人会辨,调任冯子材、王孝祺等进行挂帅坐镇。在一干人的力挽狂澜下,居然扭转局面,击退了法军。法国的内阁茹费理因此获罪下台。但是晚清朝政的整体腐败,最终和法国签订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之洞后在广州,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工业技术,开始在兴办洋务。先在武汉、南京创办多个学堂,包括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农务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张之洞建议并主张建设芦汉铁路,这条铁路贯通南北,作为清朝的战略建设。

在工业上,兴办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一个中国近现代最大规模的钢铁厂,也是当时全亚洲独一无二的钢铁厂。在轻工业方面,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并且派学生到日本留学。张之洞在改革期间也不忘训练军队,训练军队也放弃传统的训练方法,而是采取西式训练。张之洞一系列举措,大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实业教育和轻重工业的发展。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但就是这样一位晚清名臣,却有两个汉奸儿子。同样是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的后代由于良好的家风,个个优秀至极。张之洞的子女极多,有记载的嫡子就有五个,但是还有很多未记载的庶子。他的儿子张仁乐早年在日本留学,受到日本极端派系的蛊惑,十分亲日。

回国后,虽然父亲张之洞的关系,在天津的政场上担任一官半职。但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张仁乐便毫无骨气,毫不犹豫的投降日本。而且更令人气愤的是张仁乐变成了彻头彻底的汉奸,他卖主求荣,帮日本人做事。新中国成立后,张仁乐逃到了日本,最后在日本去世。

张洞之另一个汉奸儿子就是他最小的儿子张仁蠡。张仁蠡其实是一个天资十分聪颖的人。他早年考入北京大学,在私立民国大学任教。张之洞对于这个老来得子的小儿子,十分宠溺。而在张仁蠡建立价值观的时候,张之洞却已经去世。对他产生影响的就是他已经变成汉奸的哥哥张仁乐。所以张仁蠡也和哥哥一样为日本人做事。

张仁蠡严禁自己的下属吸食鸦片,以为了维护他良好的形象。但是事实上张仁蠡才是那个被鸦片腐蚀的人。张仁蠡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搜刮了不少的民膏民脂。以供自己享乐。后来,新中国成立,张仁蠡清算被抓,家产没收后,被处以枪决。最终结束了自己的汉奸道路。

张仁蠡虽然虚伪走狗,但是他的儿女仿佛又继承了张之洞的才能,个个都才华出众。张仁蠡儿子考入清华大学的物理系,拜师钱学森,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发光发热。而张仁蠡的小女儿是世界上一流的心理学家,大女儿也到美国定居。

其实张之洞虽然在政治场上十分优秀,可是对于儿女的管理却不尽如意。他既不像曾国藩,对儿女耳提面命,立下家书,对后世子孙加以规束。也不像李鸿章一样,给子孙留下实业财产,以供经营。

张之洞虽然已是国之栋梁,边疆大吏,但他离世的时候,却十分清贫。他的儿女在张洞之庇护下锦衣玉食,但是张洞之一死则树倒猢狲散。要知道有俭从奢易,由奢入俭难。张之洞的儿女们面对着在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极其诱惑的条件前,最终慢慢折了腰。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