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资讯#没有套餐,不办会员,这些散落在宜宾街头的流动理发店,不仅理发还搞按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走在宜宾大街小巷的时候

不知你可曾注意过这样一群人:

·他们总是出现在农贸市场周边和老街巷道里

·他们身边总是围坐着一群翘着烟杆儿的老大爷

·他们一会儿坐着洗手,一会儿又站起来扫地......

他们,叫剃头匠

只需要一辆电动三轮,到“老地方”停下来,10分钟不到就能现场搭建出一个“理发店”,而老顾客们也算好时间,分分钟就赶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师傅从10岁起就开始接触剃头技艺了,对他来讲这是已经刻进骨子里的工作

嘴里那支刚点燃的香烟和神情就看得出,他对自己的技艺有足够的自信与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师傅每次出门必须带3瓶温水壶,大都是用来给客人洗脸和修胡子用

为了满足各种顾客的需求,家伙事样样都不能少,师傅告诉我说现在都不用以前的老家伙了,电动的用起来更方便省力,老家伙已经被迫淘汰放在家里“珍藏起来了

雷师傅剃头可不是单单把头发推了就完了,还会给每一位顾客认真地修整发边和眉毛,流程井井有条,手法专业娴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洗剪流程结束后,还有一份免费加赠项目:按摩

雷师傅这个“流动理发店”在龙顺邻里城菜市对面的马路边上,每逢1、4、7赶场就都会在准时准点来到这里,其他时间会在别的地方

每次剪完头师傅都会把地面清扫一遍,不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我问他为什么不摆在菜市里面呢?师傅说:里面人太多太吵了,老客户些也都知道我这么多年都在对面,改了地方就找不到咯

干一行,就是一辈子

相比多个流动点跑来跑去雷师傅而言,青年城门口这位大爷却50年如一日

每天早上8点半,在宜宾临港青年城二期大门口,一位带着灰色帽子的大爷准时出现,他干剃头匠已经有50多年了,今年刚好70岁

大爷说自己早年在黄桷坪附近一带理发,后来那边人越来越少,就在青年城这边来了。如今,这一小块地方已经成了附近很多人心里熟悉的地方,每天新老客户络绎不绝

以前60年代的时候每位顾客都是收的6分钱,后来时代更替进入80、90年代后就变成了每人收6块钱,直至今天,价格也没有涨过

如今大爷家仍住在黄桷坪,每天都要骑自行车过来。这一骑就是几十年,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辆自行车了

很多剃头匠在做主业的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副业”,比如擦鞋

使用的工具都大同小异,只是基本都是现代化产品了,虽说老工具可能更能满足大家对旧时的怀念,但确实不好用了,效率比较慢

休息的时候大爷都会抽着烟望着眼前发着呆,一会儿看看对面的智能手机体验店,一会看看来往的人群......

传承

66岁的袁师傅是一名出师不久的剃头匠,他正扎着马步姿势给顾客剃头。从正式开始在大街上给人剃头以来,还不到1年时间

相对来说,袁师傅的工具就更要现代化一些了,而且也比较新。

袁师傅自述退休后闲着没事做,偶然看见街边的剃头匠心想自己何不学会这门手艺,打发打发时间,也不那么无聊

普通修剪6元一位,剃光头7元,此外还有更多的“附加服务”掏耳朵、沾鞋、磨刀等等

可能是因为入行不久的原因,袁师傅的修剪动作相比之下要慢一点,每一步都看得非常认真仔细

此时临近傍晚,温暖和煦的阳光不骄不燥,空闲下来的袁师傅身边坐满了一群老伙计

也就正在这小小的方寸之地,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剃头匠的生计与生活。

如今,各种时尚潮流的理发店早已充满街头。烫头、染发、做造型 已经成了更多当代人喜欢的需求

这些老一代的手艺人就注定被时代抛弃吗?并不是,其实理发这个行业有很多事情还只有这些老师傅能做

比如一般1个月左右大的新生儿很多都需要剃胎毛

很多现代的理发店师傅没有经验不敢上手,因为小孩头皮特别脆弱,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割破

而这些“剃头匠”们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剃胎毛经验,根本不在话下。没有他们还真不行

而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也更喜欢找这些老手艺人理发

在他们看来,这里不仅仅只是一个剃头的地方,更像是一个日常的“老年社交聚集地”

来源: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