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几个朋友小聚,一开始聊得很开心;当一位姐姐聊到她的孩子时,瞬间皱起眉头,说快被孩子气到不行了,眼泪差点掉下来。

当说起原因,她说孩子一直想去整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寒假里,她们与孩子要么处于斗争状态;要么陷入冷战之中:孩子觉得自己长得丑,想去割双眼皮、隆鼻、瘦脸,等等一系列的调整;而她们夫妻觉得孩子被带入一种误区,青春期的偏执导致不可理喻,想让她自己好好反思反思。

她的孩子我之前也见过,大眼睛和樱桃般的厚嘴唇相得益彰,可属于孩子那般的精神与灵气被厚厚的装束掩饰全无。

孩子认为自己长得丑,是一种病吗?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

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女孩,每天照镜子的时间平均为45分钟;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整容率大概是40%。

还有,其中对自己外貌非常满意的人数仅有1%,而不满意的人数高达55%,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大概是14%。

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我们的周围,对于长相焦虑的人,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几万网友们聚集在豆瓣评价长相小组,大胆po出自己的生活照、丑照,甚至还有对象的照片,希望得到大家的客观评分和中肯的评价。

导致他们在网上愿意暴露自己真实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认同感的需要,包括自我认同和来自他人的认同;一方面是对于长相的关注和引发的焦虑。

“我的皮肤不够白皙”、“我的眼睛不够大”、“我的眉毛不浓密”、“我的鼻子不够挺拔”、“我的嘴唇没有轮廓”、“我的个子不高/太高”……

“我为什么如此难看?”

当你或者你的孩子照镜子的时候,是否也有可能发出如此感叹?

事实上,对长相、外在的过分关注,不仅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人陷入焦虑、痛苦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甚至,还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人皆有爱美之心,这很正常;但是,当一个人对自己的长相过分期待和关注,觉得自己长得太丑而失去自信,如果这种焦虑逐渐泛化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不想上学、不敢跟他人打交道、无法参与工作等。最终丧失生活的积极和热情,甚至产生厌世的想法,那么,他很有可能患有“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简称BDD)。

正如《外表不能承受之重:疗愈躯体变形障碍》一书中提到:

有些人外貌出众,却时刻担心自己长相丑陋;

有些人发质秀美,却总是苦恼自己发如枯柴;

还有些人体型健壮,却无比忧虑自己身单力弱……

他们的敌人不是他人、不是环境,正是自己无法直视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与躯体变形障碍抗争的这五年》一文中,作为BDD患者的作者强调一点:如果的确是自己长相有问题,那就不是心理问题;如果是心理有问题,那就不是长得有问题;

这两个结论一直盘桓在他们的内心让他们焦灼而无所适从,本就是花季最爱美的年纪,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往往会把他们推到一个牛角尖,让他们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很多孩子因为难以承担压力走向各种不归路——整容、化妆其实是自我毁灭。

爱美之心是人皆有之,可此类心理障碍并非是人们愿意看到的。

躯体变形障碍的表现

“我每天照镜子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一个部位扩大到几个部位甚至到全身,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再到半天,用手机拍下照片,不满意再用单反拍,再从室内到室外……

总之,越照越认识到自己的难看,还会因为一点点的变化而感觉到自己奇丑无比。”

“在网上查遍所有整容方法,想要换一张脸的想法越来越迫切。我不敢把想法告诉父母,告诉要好的朋友,她们完全不理解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偏激的想法,还有一个朋友叫我不要那么矫情,我很难过,周围没有人能懂我。”

“那年我正在备战高考,我太难受了,鼓起勇气跟父母要钱去整容,他们答应等考完再说,可我一天都等不了。

跟他们吵架,大吵小吵,他们嫌我不争气,我嫌他们不关心我,对我的痛苦不闻不问。”

躯体变形障碍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在这里,大概归纳几点:

1.行为表现。

强迫行为,比如不停照镜子、挑剔;

躲避社交,与别人交往时小心翼翼;

有些人因此而选择退学或者失去工作机会;

暴力行为、物质滥用;

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2.情绪表现。

四类情绪:焦虑、羞耻、抑郁和厌恶;

长时间封闭自己而感到毫无价值、没人关爱。

3.躯体表现。

有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

当孩子觉得自己丑,父母如何正确引导

很多躯体变形障碍者经历着自己容貌的焦虑和痛苦而美容治疗,但有数据研究显示,仅有3.6%的人感觉自己的病情有所改善,绝大部分人对药物会诊或手术并不满意,其中,有40%的整容师曾受到病人的威胁。所以,整容并不能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当一部分躯体变形障碍的患者是源自童年时期的阴影,或者是来自关于身体或者自我形象的负面评价;比如,被父母、老师指责和嫌弃、被同伴辱骂或刁难,等等。

据国外一项数据统计,每个月有一万多人在谷歌上问:我长得丑吗?

13岁的Faye住在丹佛,与其他的青少年同伴一样,她希望得到大家的喜爱并且和人融洽相处;

这一个周日晚上,她即将开学,内心特别害怕,因为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人说她长得丑;

于是,她像豆瓣上的聚集者一样,录了一段视频发到Youtube,请网友来评判自己究竟好看还是难看。

她收到了超过13000多条评论,其中不乏攻击言论。有着与Faye相似经历的女孩并不乏少数。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陶虹的女儿身上。

她说有一天女儿回到家就哭,因为她们班有人骂她长得丑;

她问女儿:“那你觉得你长得丑吗?”

女儿回答说:“我不丑。”

她接着问女儿:“你觉得你长得漂亮吗?”

女儿眨巴着可爱的小眼睛,说:“漂亮。”

陶虹理性地告诉女儿,她长得不丑,但也不漂亮;但有一件特别棒的事情,就是她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有办法复制。

女儿听完高兴地扭了扭头,说:“好像是耶!”

陶虹做到了很重要的几点:

1.允许和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发生,对待别人的不尊重,有低落的情绪是正常的;

2.充分关注并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让孩子知道: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左右自己,自我评价才更有利于建立自信;

3.扩大孩子的视野,引导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去;比如,引领孩子设计并享受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当陶虹被问到:希望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的回答是: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都会很高兴。

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让孩子关注有所得而不是所失,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认可和礼物!

References:

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2.Phillips,K.A.(2004).Body dysmorphicdisorder:recognizing and treating imagined ugliness.World Psychiatry,3(1):12-17.

3.《身体畸形障碍:概念化、评估和治疗策略的回顾》;

4.《心理健康身体畸形障碍》;

5.《你千万别认为自己长得丑》。

-END-

作者:M T

编辑:雪 梨

设计:多 纳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