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宿城区靳桥医院一病区

人物

单继英

(速新闻记者 徐其崇)接到宿城区埠子镇罗先生的报料,是2月28日晚饭后的时间。被报料人所说孝顺儿媳单继英的事迹所感动,我顿时产生了采访的冲动。来到宿城区靳桥医院,已经过了晚间20点。

宿城区靳桥医院住院部是一排平房。借助灯光,我找到了一病区那间标注25床—27床的病房。这间病房的白炽灯很耀眼,深蓝色花格子布帘,把25号病床和26号病床隔开。今年已经100岁的吴新法老人躺在25号病床上,26号病床,是全天候陪护老人的77岁儿媳单继英的栖身之处。

“我一个多小时之前喂过了我公公的晚饭,尿不湿也刚换过,这几天降温了,我得用热水给他洗洗手和脸,这样,老人才能睡得舒服些。”单继英说,公公躺在病床上,睡觉没有规律,如果白天睡眠时间太多,晚上入睡就很晚。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这是她夜里隔着蓝色花格子布帘问得最多的话。一旦公公有需要,她就会翻身下床及时照料。“老人如果夜里睡不着觉,我就坐在他床边,陪他聊聊天。”单继英说,公公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重要,两个多月来,陪护在公公的病床前她从没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继英和丈夫吴培云

吴新法的大儿子吴培云是一位退休老校长。他说,老伴单继英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父亲一样孝敬公公,是长期以来淳朴的家风养成的。“我们平时住在城里,儿子在南京工作,儿媳在宿迁本地上班,孙子孙女平时都是我们老两口照顾的。2020年12月20日,老父亲在家不慎摔倒,右股骨骨折住进了医院。从老人住院那天起,我老伴就把孙子孙女交给儿媳自己照顾,我们一起来到乡下这个医院陪护老人。”吴培云说,夫妻俩和老父亲住在一间病房里,从没间断过。特别是老伴,全天24小时守候在老人身边。

吴新法老人虽然已是期颐之年,但是神志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很好。“我没住院的时候,每顿饭都会喝两小杯酒,现在不方便了,也不怎么想喝酒了。大年三十那天,继英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又把二儿子、三儿子全家都喊来,在病房里陪我一起过年。那天,我高兴,喝了两杯酒。”老人说,有大儿媳单继英贴心照顾,病房就像自己的“家”。

单继英给公公擦身

由于老人年纪大,注射麻药做手术有风险,只能躺在病床上静养。“老人家住在宿城区龙河镇沈桥村靳庄组,自从住院后,时刻不离开病房的,就是老人的大儿媳单继英。老人骨折不能动,生活在农村老家的两个儿子每天都过来,和大哥一起为老人更换尿不湿。春节前有些天特别冷,老人在床上大小便,弄得自己满手脏,单继英就打来热水给他洗。”医院员工孙仪兰说,单继英是生活在城里的退休职工,当公公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和公公住在同一病房,没日没夜地侍候,一日三餐都是她做好了端到床头一口一口喂的,所有脏衣服都是她洗的,这样的贤惠儿媳真是很难找。

“孩子的两个叔叔、一个姑姑都住在农村,他们都很忙。我是退休的人,住城里的孙子孙女有儿媳照顾,我有时间在这里照顾公公,直到照顾老人康复出院。”单继英说,考虑到公公出院后不能独立行走,她已经准备好了轮椅。夫妻俩都有退休金,公公住院费用除了医保能报销一部分,剩余部分都由他们夫妻俩承担,不让孩子的叔叔、姑姑有经济负担。

同住一间病房,为何要在两床之间挂起布帘?问及这话,单继英笑了。“我是把公公看作是自己的父亲,可是也要考虑到公公的感受啊,我没有什么忌讳,是担心公公他老人家,看到我在他面前换衣服会难为情……”单继英说,蓝色花格子布帘只是个形式上的遮挡,却隔不住自己对公公的孝老爱亲之情。

爬满皱纹却笑靥如花,单继英体会到了孝老爱亲的快乐与幸福。老人有这样的好儿媳是幸运的,年过古稀的儿媳用一颗金子般的诚心、爱心、孝心,谱写了一曲敬老、爱老、孝老的和谐之歌,营造了和谐美丽的家庭氛围,使我更加深深地理解“孝顺”两字的含义。

走出这间病房,只听得绿化树被寒风吹得沙沙作响。抬头望去,满天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返回途中,我并不觉得冷,因为吴家这位77岁好儿媳的孝心,使人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