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这个人啊,记性特别好。

很多小时候的事儿,我都记得清楚。

印象中,老家那里有一个邻居,长期以来有一个毛病,就是“眼皮沉、睁不开”。

别人,睁开眼睛,一切如常。她呢,眼皮特别沉,眼睛睁不开,顶多睁开一半。给人的感觉,就是总也睡不醒,大眼皮垂下来,总是在那儿“挂着”。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家搬离了老宅。那个“大眼皮”的邻居,我就再也没见过。

不过,“眼皮睁不开”这个事儿,却始终烙印在我心里。

再后来,我学习了中医,这才知道,这个病,实际上叫做“睑废”,现代医学往往将其看作“重症肌无力”的一种表现。

怎么治呢?健脾、益气、化痰、升清。尤其是健脾化痰这一手,最为重要。

来,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这是我后来在学习中医方剂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过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性,年44岁,姓毛。

这个人啊,两只眼睛上眼皮下垂。就和我开篇所说的邻居,一模一样。他曾经在医院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一开始,这个人勉强能把眼睛睁开一条缝。这就多少能看见点。后来,坏了,干脆一点都睁不开,啥也看不见。要想看东西咋办啊?他就用两只手,把眼皮撩开。总之,生活多有不便。

此人做过多种治疗尝试,西药、针灸、穴位封闭等,都做过,但效果不好。

后来,他没办法,准备看看中医汤药,能不能解决问题。

到了医家那里,他很快就被看出了问题——脉滑、舌淡苔白,形体较为肥胖,伴随胸膈胀闷、咳嗽痰多、心悸眩晕的症候,有时候还伴随恶心。

看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果断给开了一张方子,非常简单——

陈皮6克,茯苓30克,法半夏、枳实各10克,胆南星、甘草各6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药3剂以后,胸部满闷欲呕的感受减轻了。接着,再用6剂,眼睛可以勉强睁开一会儿,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其他症候则有明显改善。

这时候,医家在原方中加入柴胡和升麻各10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患者喝了10剂药,眼睛开阖正常了,可以随时随地睁开眼,而且不受时间限制。其他症候基本消失。

这时候,原方加入党参和白术各10克,继续善后调养。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生活恢复正常。

这张医案,据说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于《浙江中医杂志》上刊载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查阅一下。

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医家用的方药,为什么能解决顽疾?我来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就在于痰浊阻滞,清阳不升。说白了,就是痰湿太多导致的。

你看啊,这个人,身材肥胖,这就提示是痰湿之体。脉滑,为痰湿阻滞脉道。经常咳嗽痰多,说明肺作为“储痰之器”,已经蕴结了大量痰浊。痰湿上犯于心,于是心慌心悸。痰浊阻滞中焦,脾胃失和,胃气不降,所以就容易呕吐、恶心。

因此,从整体看,患者必然属于痰浊中阻无疑。

痰浊阻滞,导致的结果,就是脾胃清阳之气无法升腾滋养头面。头面肌肉失养,它就无力。于是,这个人的眼皮就睁不开。

我这么解释,你能看懂吧?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把痰浊化掉,令脾胃所生化的气血可以供养到头面,从而解决问题。

怎么把痰浊化掉呢?医案里用到了导痰汤的配伍。

导痰汤,我以前也仔细介绍过的。它出自《传信适用方》,基本组成就是半夏、南星、枳实、橘红、茯苓这五味药。它可以燥湿、祛痰、行气。其中半夏和橘红,为二陈汤的主要配伍,有燥湿、行气、化痰之功。茯苓健脾利水,枳实行气除湿。它属于二陈汤的变方。

医案里的配伍,基本就是导痰汤原方化裁。只不过,茯苓重用30克,起到健脾利水的作用。

到后来,患者经过用药,虽然有效,但是眼皮只能睁开一时。这说明,脾胃清阳之气升举得不够。怎么办?加把劲儿,于是用了柴胡和升麻。这两味药,可以辅助升举,把气儿给提上去。这样一来,患者的改善就明显了。

等到最后,增加白术和党参,用于进一步健脾、益气、除湿,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偏颇,这就为预防复发打下了基础。

我这么解释,你懂了吗?

这就是利用健脾化痰升清之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例子。

其实,说起这个眼皮沉、大眼皮、眼皮睁不开的毛病,除了有痰浊中阻这个病因病机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由。比如说脾气亏虚、中气下陷等。这个时候,多需要用补中益气汤的配伍。而且相对来说,后一种病因病机,似乎更常见。但是无论怎么说,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脾。要么是脾虚生痰浊,要么是脾虚而中气下陷。所以说,脾的问题,是根本。中医把眼皮这一块,归纳为由脾所主,还是有道理的。

好了,这个医案故事和道理,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

非专业读者,你可以当个故事来听。毕竟,肌无力这个事儿,不多见。你增加一下见识就好。专业读者,我建议你认真品味一下。说不定,将来可以提高临床,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我在这里,只不过是做了一点知识的传播和分享工作而已。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