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爱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肺癌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但化疗却始终作为癌症治疗领域的基石。如今我们一直在探索“去化疗”的癌症治疗方式,但始终无法得到一个真正能不考虑化疗的方法。所以化疗作为肺癌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案,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请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李代蓉主任,对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患者术前和术后是否必须要接受化疗,新辅助化疗和化疗有何不同?

对于肺癌患者,手术前后是否需要接受化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不建议辅助化疗,但如果是有高危因素的IB期患者,现在NCCN指南推荐可以术后辅助化疗,CSCO指南认为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一般不推荐辅助化疗。

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分化差(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但除外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有血管侵犯; 手术仅为楔形切除;肿瘤大于4cm;有脏层胸膜受累;手术时的淋巴结采样不完全等。对于II-III期的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需要进行辅助化疗,对延缓其癌症的复发、转移是有好处的。

另外,我们常说的新辅助化疗,也就是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跟在术后进行的辅助化疗性质是有所不同的。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期,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即通过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或者把原来切除比较困难的肿瘤,特别是局部晚期的肿瘤通过新辅助化疗后,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几率。同时,患者术前检查虽然未发现影像学可见的远处转移灶,但其实已经有少量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或者淋巴循环,这些都可能成为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而新辅助化疗可以及早杀灭这些潜在的微小转移灶。

此外,新辅助化疗还有利于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新辅助化疗后切除的手术标本可用来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是否有反应,预测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效果,这可以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好的参考。所以,新辅助化疗可视为患者化疗药物敏感测试。

肺癌患者在不能进行肿瘤切除的情况下,在一线必须接受化疗吗?是否能直接选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手段相对比较多,但并不是所有治疗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肺癌,所以在开始治疗前需要明确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并根据具体肺癌分期和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式。

患者因为诸多原因无法进行手术,一般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分期较早但因为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者肿瘤部位不适合手术或者各种原因患者不愿手术,二是分期晚确实没有手术指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全身状况等因素,选择一些手术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并建议患者在治疗开始前通过肺癌多学科团队的讨论确定总的治疗方案。

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如果发现有驱动基因的突变,就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没有驱动基因的突变的肺癌患者,可以根据相关免疫指标来选择单用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加化疗、同步放化疗、抗血管治疗、姑息化疗/放疗、对症支持治疗等等。所以化疗并不是不能手术患者的唯一的治疗办法,但化疗肯定是这类病人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换句话说,对于不能够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除了化疗之外,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可以选择。所以在确诊肺癌后,应尽量检测患者的肿瘤类型,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如是非小细胞肺癌还是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中还有更多细分的类型如鳞癌或者腺癌等。患者病理类型分的越清晰,对于后续的治疗就能够更准确,医生能提供给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分析就越多越细致,这对于肿瘤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会很有帮助。

如何判断接受化疗的患者是否起效或耐药?化疗耐药后还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

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医生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估化疗是否有效,目前最常用的是RECIST标准。主要是通过观测肿瘤靶向病灶的直径改变以及有无出现新的病灶来判断患者接受化疗后,是否有效的、稳定的、或是无效并出现病情进展的。这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的检查结果来评估患者后续治疗是否要继续沿用原来的方案,或是更换治疗方案。

RECIST标准并不是单纯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而是在影像学的支持下,如CT或磁共振的结果,根据客观的指标,也就是量取病灶直径大小并进行计算做治疗前后对比,评估药物对患者的疗效。一般2-3周期化疗后评估影像学结果,治疗有效的患者可以继续沿用原方案治疗。如果病情进展,考虑目前化疗方案无效的患者,可以换用其他化疗方案,或者选用化疗以外的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等。

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性治疗的手段,或多或少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对于化疗是否有禁忌症?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副作用,应如何进行管理?

化疗药物不只针对癌细胞,化疗的毒副反应,正是化疗药物同时影响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较快的正常细胞所表现出来的副反应。

除了需要评估患者病情是否需要进行化疗以外,医生还要评估目前病人的总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化学药物的治疗。首先要评估患者的一般承受能力,如果是基本状况非常差,一直卧床不能生活自理的患者,或者患者有重症感染还未得到控制,就不满足化疗的基本条件;或是预估患者的生存期仅有一两个月,那么化疗对这类患者实际上没有什么获益;其次对一些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如存在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情况,这类患者也是化疗禁忌。

但如果以上情况经过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感染得到控制,患者的基本情况变好了,经过多次评估发现患者能够承受治疗之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取合适的抗肿瘤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在每次治疗前,医师都需要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如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这是一种基础评估,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安全、用药方案和合并用药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在化疗中,医师也会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化疗反应,如心电监护、使用各种止吐对症药物等。化疗结束后,患者应根据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处理。目前,通过对化疗反应的积极全程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化疗。

有条件进行化疗的患者,通常可选择哪些肺癌的化疗药物?这些药物是否可以随意选择或交替使用?

目前针对化疗的药学治疗药物相对比较多,针对不同的肺癌病理类型、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治疗的目的,选择的化疗方案以及选择的药物都会有所不同。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类、培美曲塞、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常用于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包括依托泊苷、伊立替康等。这些药物可以联合铂类药物,也可以单用,也可以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治疗等。

患者接受2-3个周期化疗后,就要进行疗效评估,如发现原来的方案治疗效果不好,就需要考虑到存在哪些原因影响了疗效,医生可能会重新选择化疗方案。如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后,如果阶段性评估发现病情进展效果差,可以通过改变化疗方案,或联合或换用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来争取更好的疗效。

即使是靶向和免疫治疗发展越来越迅猛的精准治疗时代,只要没有达到真正的“去化疗”,通过单用或者跟其他抗肿瘤治疗等联用等方式,化疗仍然是肺癌治疗的基石之一,在为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转自肺癌康复圈(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