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3月2日讯(通讯员 张明焕)在湖南津市,有一个“红色驿站”冠名的社区党建载体,以其靓丽的红旗、流动的红色,温暖着成千上万的群众,成为了一道享誉常德、影响湖南、辐射全国的党建“红色风景”。

领跑这个“红色驿站”的旗手,就是津市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会长、协会党支部书记朱德文。30多年来,他践行初心使命,永葆党员本色,以“一个支部引领500名志愿者”大服务的不懈追求,创造出了“一群‘红马甲’温暖‘一座城’”的社区党建新业绩。他创办的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斩获了湖南省示范社会组织、常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殊荣,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湖南省“优秀志愿者”、湖南省“模范退役军人”等光荣称号。

嵌入志愿协会的“红色驿站”探索

今年55岁的朱德文,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984年入伍,1985年至1989年三次上前线参加对越旱季作战,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后在战斗中受伤,达到8级伤残。1989年退伍后,他虽历经了企业就业、企业破产、下岗失业、自谋职业、街道再就业多重变故,但始终不改共产党员的底色和革命军人的本色。

朱德文所在的襄阳街社区地处津市商贸区与工业集中区之间,是澧水二桥大建设、津港新城大开发、水陆交通大枢纽交汇的经济发展增长带,也是征地矛盾、条块纠风、民生诉求、维稳难点聚集的老大难地区。面对聚点成面大规模矛盾问题,朱德文清醒的认识到:街道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工作,必须用社会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发展的站位和亲民的方法,去精准对接问题、精细化解矛盾。

在校准工作方向的基础上,他向街道党工委毛遂自荐,率先组建了津市第一家街道志愿者协会,并按照把支部建到协会的构想,循着“支部+协会”、“支部+社团”的路径,建成了津市首个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并通过面向群众建立“红色驿站”,将街区198名党员和438名志愿者汇聚到了“红色驿站”的旗帜之下,将党员志愿服务的边界覆盖到了所有社区群众,形成了排忧、解难、帮困“十分钟服务圈”。

融入街道社区的“红色网络”实践

为了把支部建到协会的“红色驿站”组织构架变成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路线,朱德文在深耕探索中锚定“三化”坐标,借助微信群、QQ群、公众号、二维码等线上管理,进行了线下有深度、有宽度、有广度的“红色网络”实践。

在推行党员志愿组织“社会化”方面,朱德文根据街区社会的不同属性和类别,按照性质相同、界别相近的原则,在培养各类党员志愿者带头人的基础上,先后组建了敬老孝老、老龄科普、爱心扶贫、物业自治、书画怡情、文体健身、法律服务、调解维稳、心理咨询、科普宣传等10个志愿者分会,由街区负责人任名誉会长,社区干部担任指导员,并按照“党建+社建”的模式,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分会、设立党小组,基本实现了志愿者组织对街道70%社区、60%小区的全覆盖,抢在各类社会信访矛盾形成前,发挥起了源头上的“隔离墙”、演变中的“催化剂”、成型中的“消防队”作用。

在加速党员志愿队伍“群众化”上,朱德文引入群众工作方法于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之中,通过激活信访维稳大多数,以达到群防群治“极少数”信访矛盾的作用。具体实践中,他从居民物业管理的居家环境、社区治理的周边环境、文明生活的社会环境入手,用“利益点”拨动“共振点”,用“大社区”激活“小细胞”,采取建立“党建志愿服务银行”的形式,通过群众自发入会入股,存入志愿服务时间,计算志愿服务收益,用个人今天的付出储蓄,换取明天别人的帮助。目前,全街道10个党建志愿者分会已发展群众会员1560人,累积存入信访服务时间31000多个小时,共为民做好事1870多件。

在促进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化”上,他针对防汛防疫等重大事件中群众的不同诉求、不同类别的不同需求,在志愿者协会之下建立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小组,平时互帮互助,应急专业援助,涉险紧急救助。目前,共建立安全、治安、调解、防汛、抗疫、敬老、助学、帮困等党建志愿服务专业小组86个,建立互帮互助网格49个,设立预警连线37个、预构解难处突机制18个,去年来在源头化解防汛隐患45个、抗疫难点112个,惠民治本办实事91个。

渗入津城百姓的“红色温暖”服务

朱德文在党建志愿服务“三化”实践中,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举红旗(党旗)、戴红帽(志愿帽子)、佩红牌(党徽)、穿红衣(红马甲)的温暖服务,不仅补齐了体制上党员服务的短板,而且延长了组织服务的手臂,拓宽了党员作为的空间,成功开创出了街道“红色驿站”志愿服务的“三个新常态”。

在街道承载的津市澧水二桥和津港新城开发建设中,由于涉及万亩征地、千户拆迁,一度潜在矛盾问题纵横交错,利益诉求起伏不断。但由于志愿者协会的超前跟进、专业服务小组的全程介入、协会会员团队的捆绑调解,先后平稳完成了澧水二桥134户房屋征拆、1170亩土地征收,推动了津港新城襄窑路325户、盐矿片区110户、面粉厂和味精厂片区60户棚改征收,按期推动了农机小区、仁心小区、盐兴小区、果园小区等功能性项目改造,没有出现一起越市级上访、群体上访和阻工缠访事件,开创了党建促发展的“服务新常态”。

党建“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导入和“三化”路径的拓展,使广大志愿者在群众中脱颖而出,并在涉险、维稳、保安等紧要关头发挥了率先垂范作用。在疫情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阻击战中,朱德文不仅自掏腰包5000元,在第一时间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贫困家庭采购捐送消毒液、医用酒精、艾条、口罩、体温枪等防疫物资,还迅速组织400多名志愿者战马路、战小区、战街道,自发为群众当起了心理疏导员、物资代购员、垃圾清运员、防控宣传员、疫情联络员、网格协调员、隔离保障员等“十大员”,始终在冰冷寒风中不下线,餐餐吃盒饭不离线,守护群众不掉线,使那一抹抹流动不息的“志愿红”成为了战“疫”最美的硬核底色。在去年澧水特大洪灾中,朱德文带领18名党员志愿者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战险情、排隐患、巡大堤、转灾民,在澧水大堤严防死守了整整11昼夜,确保了上万群众安全度汛。不少群众都说:“看见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心里就暖烘烘的,共度时艰也更有了底气”,开创了党建促和谐的“治理新常态”。

在党建“志愿者+”服务的激励下,党员志愿者基本做到了“不请”自到,坚持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困、办百家事,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朱德文带头自制“社区真情联系卡”发到千家万户,志愿服务行动做到万户千家,帮助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到养老机构孝敬老人,穿街走巷调解矛盾,倾囊捐资帮残助学,成了他每天志愿服务的必修课。正是在朱德文会长的这面旗帜下,带动了上千志愿者的爱心行动和无私奉献。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党员志愿服务,近些年来共低保救助弱势群体687户,发放救助资金300多万元,确保了群众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协助完成危房改造248户,解困受灾群众106户,确保了群众灾有所救、住有所居;投资50万元建成了襄阳街爱心幸福院,基本确保了“三无”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投资130万元建成了7个社区信访志愿服务平台,运用街区联调、协会联保、会员联治机制,通过营造“零信访”的社会环境,为群众共享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普惠保障,开创了党建促民生的“普惠新常态”。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张明焕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1/03/02/905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