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年开春伊始,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复苏后的再一次爆发,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发展也迎来新一波动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两周年之际,粤港澳三地影视界、文艺界代表欢聚一堂,共谈大湾区电影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影协与广州市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金鸡影展”,今年上半年将在广州启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巡展;广东连续19年蝉联全国电影票房冠军,广州稳居全国城市票房第四位;与此同时,广州电影产业持续壮大,多部“广州出品”的电影拿下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大奖……

广东电影人如何藉着这股电影的春风,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发展中抢得先机,为粤产电影迎来新的机遇?广东电影在自主创作、人才培养、电影宣发方面,还面对哪些困难与机遇?粤港澳三地影人如何深入交流、谋划合作,凝聚起中国电影磅礴的湾区力量?南都记者近日专访多位业内资深影人、专家学者等,分享他们对粤产电影的未来、大湾区电影交流合作的见解与期许。

南都讯 记者蔡丽怡 实习生陈淑莹 牛年开春伊始,电影界喜讯不断,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复苏后的再一次爆发,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发展也迎来新一波动作。

2月18日,“人文湾区 光影筑梦”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交流与合作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影视界、文艺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谈大湾区电影的交流合作。电影人如何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两周年为契机,深入交流、谋划合作,凝聚起中国电影磅礴的湾区力量?——成为当天热议的话题。活动当天宣布,中国影协将从今年上半年起,与广州市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金鸡影展,每年上半年在广州启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巡展。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交流与合作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于广州大剧院举行。

“金鸡”落户广州,广州未来将打响“制作在广州”“拍摄在广州”“首映在广州”“展映在广州”四大品牌。看来,这一回广州人要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做大做强电影产业,助力人文湾区建设。南都记者藉此机专访了今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电影理论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汪天云,畅谈广州如何借这股东风,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发展中抢得先机,为粤产电影迎来新的机遇,也分享了他对大湾区电影交流合作的见解与期许。


“金鸡影展落户广州,

或会成为城市的盛大文化节日”

去年12月,金鸡奖评委汪天云教授曾亲临广州,接受南都记者专访,畅谈广州出品的三部电影《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刑场上的婚礼》拿下金鸡奖三大荣誉,为粤产电影迎来高光的现象。时隔数月,粤港澳大湾区金鸡影展宣布落户广州,“金鸡”与广州缘分不断,广州影人打足鸡血、屡屡发力,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天云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金鸡影展为什么选择落户广州?汪天云教授对此表示,他早有预感。

“今年的金鸡奖评选中,粤港澳地区特别是广州的作品脱颖而出,《掬水月在手》和《点点星光》两部片子一起拿下金鸡奖,当时我们大家就有一种预感(金鸡影展在广州办)。粤港澳大湾区的建构,酝酿着未来五年或十年当中,岭南文化的脱颖而出,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影视。”

《掬水月在手》

在他看来,广东具备了影视持续发展的条件,“第一,它是一个科技集中的地方,现在影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第二,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第三,它有专业水准的队伍,特别是香港地区;第四,它有非常好的物理形态,广东是中国电影的最大票仓,今年春节档就很说明问题;第五,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区,电影一定要跟国际上做交流。金鸡影展落户粤港澳,放在广州办,在我看来就是诸如此类原因的综合,有效益就会有人愿意做,有人愿意砸钱、砸精力、砸人才在这个地方发展电影事业。这很好,对大湾区很有意义。”

《点点星光》

“两年前的2月18日,总书记批准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很有道理。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它的核心还是文化基础,有文化的地方,它的经济发展才更有价值、更能持久、形成规模。所以我觉得在大湾区办金鸡影展,做论坛做交流,是一次很好的集结号,它蛮有战略意义的。”

汪天云教授是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上海市电影评论学会副秘书长,他眼见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了20多期,成为城市的一大名片,“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是上海市一次盛大的文化节日,大家看电影都会买套票看。”他觉得金鸡影展落户广州,或会成为广州的又一个盛大文化节日,“虽然金鸡影展是以国产片为主,但没关系,我觉得在广州肯定也会有热烈的反响。这次金鸡奖的得奖影片,像《掬水月在手》,金鸡影展上再放,肯定还会有人想看。金鸡奖是个专家奖,它的人文因素多一些,但对广大观众是好事,特别对大湾区城市群,像珠海、中山这些大中学生集中的地方,我觉得会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粤港澳地区的文化创作、电影交流也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发展抢得先机

广东应该特别有文化自信

在去年11月底举行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广州出品”的多部电影取得骄人成绩:《掬水月在手》获最佳纪录/科教片奖,《点点星光》获最佳儿童片奖,《刑场上的婚礼》获最佳戏曲片提名表彰。广东电影原创力量崛起,这一现象令人惊讶又鼓舞,也引发了业界很多反思:

为什么这些高品质的人文电影,是由广州人先拍出来了?

过去我们总认为,广东地区是中国电影的最大票仓,但更加专业精细化的电影人才在北方、在香港,什么时候这个现象慢慢发生了变化,广东的电影专业化人才队伍也在慢慢培养起来、慢慢追赶上来?

在本土电影学院、戏剧学院还比较稀缺的情况下,广东怎么打造电影人才的培养高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两周年的契机下,如何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这些话题,在这一次“人文湾区 光影筑梦”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交流与合作主题活动中被媒体热议,被专家与业界人士热烈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天云教授

谈到广东在电影自主创作、电影人才培养上的“短板”,汪天云教授认为,广东人完全可以胆大气粗地说自己有“优势”,他说:“因为电影不是一个学院派的产品,它是一个市场的产品。它最根本的一点是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它一定好。现在很多大的制作单位,像英皇娱乐、博纳影业、华谊兄弟都在广州落户,制作单位来了,就会把资本、金融拉过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红利很重要,它是年轻的城市群,年轻人集中在这里,他们有看电影的习惯,就会倒过来促成电影的生产、电影的创作。

谈到粤产电影这两年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大的“后劲”,汪天云感慨表示:“我觉得广东电影可以‘后发’,后发展的地区一定会更好。这里有资金、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框架,只要有好的选题,人才就会跟着过来。广东广州不愁电影人才的问题,人才很容易向粤港澳大湾区靠拢,因为资本是有觉悟的,它跟着利益走,你产生的效益高,人才当然就过来了。孔雀东南飞,这是毫无疑问的,广州已经开始在做电影人才的聚集地,很多‘孔雀’都飞过来,博纳、英皇、华谊也在排着队过来。”

当下,关键的是有一群组织者、出品人、制片人来做大做强广东的电影。“广东如果能出几个大电影,票房特别好,它肯定能崛起。这一次春节档《你好,李焕英》有很好的票房,如果能吸引他们的摄制组、制作公司落户广州,在广州注册立项,最后它变成广东文化的一个出品,也是可行的。”

汪天云认为,广东人具备很强的革新精神,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意识形态、观念方法上一直走在前面,现在在文化产业上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广东人应该特别有文化自信,为什么要把文化自信交到北方去?我们的电影产业发展为什么要靠香港、靠北方,自己为什么不能干?香港电影也是跨过广州北上寻合作吧,广州为什么被人家跨越呢?被跨越是可悲的,要跨越才是可喜的。你不要成为被人家跳过去的环节,这个痛广东人要自己来解决。”

近年,中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银幕数量全国第一,连续19年蝉联全国电影票房冠军,广州去年克服疫情影响,以6.841亿元继续稳居全国城市票房第四位。汪天云教授认为,借助这次大湾区文化建设、人文建设的契机,广东的电影产业发展势必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觉得广州是得天独厚的,它跟电影人很热闹的香港毗邻,两者联手做电影,一定会很强;澳门的电影相对弱一点,我看澳门可以和珠海联手,把电影做好。广东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前面,创造了全世界的奇迹,在电影上创造两个奇迹,没什么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