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张娃

自从去年过年和闺蜜带孩子们放了一次风筝,孩子们就迷上了这事儿,趁休年假的空档,早已给孩子们许下愿望的刘爸爸,这天终于带我跟孩子们去放风筝了。

不知何故,都过去两个小时了,我们的风筝依然飞不起来。于是,我望着别人放飞的风筝,出了神......

在这偌大的风筝场上,我发现,其实绝大部分风筝是飞不起来的,能飞挂在半空的原本就屈指可数,而能飞的高远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这放飞风筝的场地上,忙活的最为欢腾的却是像我们这样---飞不起风筝的人。他们总是不停的开始放线,不停的奔跑,累的气喘吁吁。他们的风筝虽有飞的过程,却飞不上天空,只能眼睁睁的看它滑落。于是放风筝的人收线,奔跑,再从头开始。这些人似乎有不服输的劲头儿,他们和风筝较劲,和自己较劲,那股死磕到底的劲头,直到他们把自己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竭,才不得不坐下来休息,呆呆地望着空中的别人家的风筝若有所思。这样的人,这样的风筝,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有些人,有些风筝,可能就是这样,任凭你怎么努力,也无法展翅翱翔。

仰首望天空,那飞的高远的风筝是那样姿态优雅,就连放风筝的人也是那样的洒脱。看他们一家人躺在座椅上,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儿手里拉着线轮,悠闲自得的样子很是让人羡慕——就像他们家的风筝甭管。即便遇有危机,也没啥可担心的,只要他身旁的老爸轻轻地拽拽线板,那风筝就又飞向更高处了。

我疑惑:为什么同样的风筝,有的飞不起来,有的只能挂在半空,有的却可以飞的那样高远?那些高高在上的风筝,似乎只要跨跃一定的高度,就可以平稳自如的飞翔。可那些看似平稳的背后,不知它们正在与逆风经历着怎样的拼搏,更不知地面上拉线的人使用了怎样的技能。我们只能遥遥相望,它不懂我的忧虑,我更不懂它的悲伤。

在这短暂又漫长的两个小时里,刘爸爸为了能让风筝起飞,一会儿修修这儿,一会儿动动那儿,我则跟孩子们看他在风筝场上不停的忙碌着、奔跑着,虽然他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但他手中的风筝却始终放飞不起来,直到把我和孩子们的耐心全都消磨掉。

有时,他也会停下来,抱怨一下风筝的质量,嫌弃我买的风筝不兜风,不如他自己做的好。有时,他又站在场地不动,只是呆呆的站着,静静地等待风的到来,然后嘟囔着:没有风所以风筝飞不起来!似乎这样,就可以减轻他的挫败感。

而此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他手里拿着一个比他人还高的大风筝,单是拖着的尾巴,就有半个足球场长。那少年选择了广场的一角,小跑了几步让风筝尾巴离地,人儿站定就不再乱动了。同样的场地,同样的风向,只见那少年一边抬头望着风筝,一边摇着手中的线轮,时而放线,时而收紧,一松一紧,轻轻松松的就让风筝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

对有的人来说,放风筝需要借风而行,而对于有的人,让风筝起飞,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要风筝材质过硬,只要放风筝的人技术过硬,有没有风也就不重要了。

整个过程,与其说是我们陪孩子们放风筝,倒不如说是我和孩子们陪刘爸爸放风筝。他就像个大孩子,两个小时的时间,牢牢的控制着线轴不许我们碰。我知道,这一年,他一定是太累了,他需要放飞一下心情,需要彻底地放飞一下自我。或许他也被这风筝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刘爸爸的风筝放飞不起来了,因为他怕自己控制不了它,怕它从他手中挣脱掉。或许,他只要逾越过心里的那道坎,只要能有一次这样高飞的经历,就可以战胜内心的恐惧,就可以让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迎风飞舞!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那个大风筝虽然还没有飞过楼顶,但是,我相信,它一定能飞出这个风筝场上的新高度。因为,心有多高,风筝才会飞的有多高。

作者简介:张娃,无棣县水湾镇刘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