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日本,创造了经济奇迹,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向世界经济大国的发展,成为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回顾人类的历史,其实都是一段与“饥饿”的战斗史,战后的日本同样也发生过“饿死人”的事件。其实日本这个国家在古代要比中国“凄惨”很多,中国历史上有唐朝盛世,也有康乾盛世,而日本历史上能够拿出来的,也只有明治维新和战后的高速经济发展期而已。日本为何能够实现战后的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之后日本又经历了什么?同样作为东方国家的日本,回顾它的历史,或许会对我们有一些现实的指导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8月,日本战败,当时日本可以说得上是一片焦土,国内生产指数跌到冰点。得到发展的契机是1950年-1953年的战争特需,由于战争特需的原因,在1949年日本实现了5亿1000万美元的出口,到1956年出口额已经增加到25亿100万美元,7年的时间,翻了将近4倍。

1955年日本的街头

1955年-1970年代,日本国内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的经济成长率达到10%以上。这段时间能够得到巨大发展的原因是设备投资,因为设备投资,使得第二产业十分旺盛,同时日本的高储蓄率也使得日本国内民间企业的融资变得相对容易,因为不再需要海外的资本。

另外日本战后,军备投资大幅度减少,这部分投资转向了经济建设相关领域。日本战前以及战中,大多数得到发展的工业是“军工重工业”,而这些投资,其实在日本战后对经济并未起到太多贡献。日本成长也得益于原油,日本原本就是资源匮乏型国家,1970年代石油价格一桶降到2美元以下。依赖低价的原材料,使得日本工业快速发展。并且日本企业不断地进行革新,持续地降低工业品的价格,提升品质,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70年代日本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撑日本高速发展的源动力是劳动者,日本现在面临着人手不足的情况,可是上个世纪,日本也曾经受益于劳动人口。1945年日本市区与农村人口比例是27.8:77.2,在1980年这个比例是76.2:23.8,日本社会大多劳动人口都聚集到城市当中,作为劳动力,来支撑着日本工业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日本也是逐步提升的,1955年日本劳动人口当中,中学毕业人口占据60%,高中毕业人口占据31.4%,大学毕业人口占据8.6%。 但是在1975年,中学毕业人口只有6.1%,高中毕业人口有58.6%,大学毕业人口有35.4%,逐步向高学历社会进行过渡。

池田勇人:被称为创造日本的男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60年日本池田勇人首相直接发布了工资翻倍计划,即“维持7·2%的经济增长率,10年之间工资翻倍”。当时很多人说这个计划不可能完成,但是现实来看日本10年之间的GNP增长了4倍。

战后最初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是出口业务,1950年日本出口核心物品是棉织物品,1960年是钢铁产品,1971年之后为汽车等工业品。随着日本人工资的提升,国内的消费水平也得到拉动,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等家电产品消费金额逐步扩大。这些电气类产品,短时间内,在日本各个家庭得到普及,日本国内将这个过程称为“消费革命”。1970年代日本汽车年均产量超过1000万台,超过西欧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生产大国。经济高速成长期当中,日本人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些简单的文字,只是从表面上说明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而在这些事实的背后,我们能够看到哪些,又能够吸收哪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认为第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人”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保证足够的人口十分重要。现在日本各大街头贴得最多的就是“招工信息”,许多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出现了人手不足的现象已是多年。另外,如果人员不足,就会导致经济活力不够,国内消费水平降低,影响到许多服务类行业,这一点其实可以通过现在的日本就可以充分的说明!现在许多国际投资者非常看重印度的发展,他们看重的可不是印度的科技,而是印度的“劳动力”而已。因为不少媒体都曾经报道过,印度在未来将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日本在高度经济发展期,也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年功序列以及终身雇佣制度,这些制度使得日本工作人员免除了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得到家庭方面的极大解放,投入工作当中。有了可以保证的工作体制,当然是可以放开手脚的去工作了!无论现在这个制度如果束缚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否认这个制度曾经在日本高速经济发展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第二点就是:汽车产业让日本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很多人不明白,为何会将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上图是日本出版的书籍当中罗列的汽车产业相关图,汽车产业的特点就是很容易带动规模化经济。从汽车产业本身而言,需要有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相关钢铁行业的支持,涉及到基础产业就是钢铁、铝制品、塑料制品、电池、轮胎、玻璃等。而汽车的普及,会拉动金融、保险、石油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旅客运输以及货物运输行业的前进。对日本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这些人是日本拉动内需的主体。日本汽车产业带动了日本国内关联产业的进步的同时,也牵引着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

第三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就业人口所属产业发生着变革,第一产业人口骤减,第三产业人口增加。日本的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很是明显,但是第一产业的竞争能力很低,到现在都不敢完全开放日本国内的农产品市场。这与日本土地资源有限有关联,但是也与就业人口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就业人口已经从第一产业脱离,大量地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日本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因为除了北海道有大规模的农场以外,其他地方都是以个体农户的方式在经营。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民饮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即便是工业发展得再好,如果农业一直严重依赖国外,那么就会造成如同日本一样的尴尬局面。

这篇文章我想到此结束,并非没有其他内容可写,可以写的内容还有很多,从日本发展当中还能够得到许多启示,比如城镇过密,农村过疏化问题等。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在看过文章以后,可以联系自身情况,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