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游戏”两字,估计很多父母,甚至教育者都会不屑一顾:玩物丧志。在他们心里,不论多好的孩子,沾染上游戏,也会让成绩一落千丈。

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其实,古代先贤特别重视游戏对于教育的价值。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学习本身视为乐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教育应该强调儿童游戏和活动,从而让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游戏对于儿童的力量,推上了全新的高潮。“儿童的智慧起源于指尖”,这里的指尖就是指游戏动作。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释放压力、提高创造力、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等重要作用,即“游戏即生活,游戏即教育”。

不仅如此,对于大人而言,游戏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的影响力。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很多行业领袖,比如马斯克、卢卡斯甚至运动员科比的成功背后,其实都少不了“玩家心态”的助力。也就是在用幽默、游戏和幻想等调剂枯燥的工作,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产业的进步。

游戏,是设计思维的创新基础。基于此,1987年哈佛设计学院院长彼得·罗(Peter Rowe)首次提出了“设计思维”的概念,将见果游戏赋予我们的能量发扬光大。而美国斯坦福d.School、德国HPI学院的成立,标志着设计思维进入了教育领域,从而为更多的人赋能创造力提供了一整套方法。

对,没错,我们是可以“笑出生产力”的!

就像琳琳在《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中提到的:

“当我们在经历有趣的事物时,头脑中分泌的多巴胺会增多,我们会感到兴奋和愉悦,而这种兴奋和愉悦又能产生一种“心流”,激励个体持续探索,从而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税琳琳,是中国设计思维游戏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指导创作的桌面游戏《三国杀》,在年轻人中间大受欢迎。

比起一般专注于理论的学者,她有着与华为、联想、微软等多家大厂的创新团队合作的经验,擅长将经典设计思维的游戏,运用在具体场景中,帮助我们用创意点燃大脑,用游戏激发可能。

在我看来,《神奇的设计思维游戏书》更像是一本为大脑减负的创意之书。最大的好玩之处,是把75个实际思维游戏,归纳为合作游戏、探索游戏、分析游戏、脑洞游戏、建设游戏5个大类,适用于多种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你想在活跃课堂气氛,在培训活动中帮助同事破冰,还是在团队陷入瓶颈时“打鸡血”,甚至在家庭生活中单纯找点乐子……这些游戏统统都有效!

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现在出发,踏上游戏之旅吧!

01 合作游戏

“对于一个运行良好的团队来说,游戏激发成员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激发团队合作、增进友情和发现共同的乐趣,大家会意识到他们产生的创意属于团队,有了更好的想法,整个团队都会赢。”

合作游戏一共15种,包括T型图测谎仪主题物品等。如果新建立的团队需要破冰,增加彼此的默契,不妨试一试合作游戏。比如我最喜欢“搅拌器/洗衣机/烤面包机”游戏,因为自带很强的表演性,适合用于团队内部活跃气氛、增强创造力。

准备:

开始前,找3个“戏精”,教大家组合表演物品,每种物品如图。

游戏过程:

1.游戏开始时,所有参与者围成一个圆圈,主持人请刚才的3名志愿者站到圆圈的中间。
2.主持人会随机说出搅拌器、洗衣机或烤面包机,3名志愿者立即按照主持人的口令组合成相应的物品。
3.在志愿者向所有人展示过该如何表演每件物品后,主持人重申这个游戏是3人组合表演,以及确定每位参与者都明白了该如何表演。
4.志愿者回到人群中去,只剩下主持人站在圆圈的中心位置。
5.主持人用手随机指向一名参与者,他和左右的两名参与者就自动组成了一个表演组,立即演起来。主持人会立即指向下一名参与者,第二个表演组也动了起来。
6.第一组开始表演的人要持续表演,直到第四组进入才可以停止,依此类推(场上至少有3组在表演)……

合作游戏其实不难,主要依靠团队配合,炒热现场气氛。在进行游戏时,还可以进行现场发挥,激发大脑的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探索游戏

“作为创新者,你是否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我只是玩玩,然后就弄明白了”?这就解答为什么促进探索性的游戏是最好的游戏——这是实现设计挑战的关键行为。我们可能会花几个星期去探索可能的方向,但直到我们开始深入研究并尝试各种选择,我们才真正开始取得进展。”

探索游戏一共15种,包括秉笔忍者蒙眼迪斯科“灵魂”对视15秒等。

想要让大脑活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放空,打破原来的思维框架和认知习惯,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关注自己想要的事物”。

这个时候,释放天性就十分重要了。蒙眼迪斯科,就十分适合我们改变原有的习惯,进入全新的角色。

游戏准备:

提前准备几首有趣的乐曲。

游戏过程:

主持人邀请所有人随意站在场地内,闭上眼睛。主持人开始播放音乐。所有人跳起迪斯科,不用在意周围人对自己舞姿的评价,因为没有人能真的看见。

探索游戏让我们跳脱原有的人物“面具”,通过身体动作,让心理得到释放。不仅能够解压,还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03 分析游戏

不管是商业创新、教育创新还是政策创新,最困难但也最有收获的部分之一,就是要洞察机会,找到创新突破点。
而分析类游戏和工具可能会让一些隐藏线索自动浮现,帮助设计师找到精准的创意突破口。”

书中共介绍了15种分析游戏,有画一个花瓶、情书还是分手信、大风吹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情书还是分手信这一游戏。它并非作者首创,而是已经有150年历史的ING荷兰国际集团,为了拥抱新变化,在员工中切实进行的分析游戏,简答有效。

游戏简介:

用户画像是在对用户进行分析时常用的工具之一。一张完整的用户画像往往包含用户的基本属性(年龄、性别、地域……)、社会属性(受教育程度、工作……)、行为属性(兴趣爱好、性格、驱动力、目标、困扰……),以及用户肖像等部分。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参与者可以尝试给自己的用户写一封情书或者分手信,通过相对极端的情绪表达方式对用户加以梳理和总结。

游戏准备:

为每位参与者准备粉红色和蓝色的纸各一张,每人一支笔。

游戏过程:

主持人将参与者分成5~7人的小组。

参与者为自己的目标用户写一封情书或者分手信,情书用粉红色信纸,分手信用蓝色信纸。

主持人邀请每一位参与者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公开朗读自己与目标用户的情书或者分手信。

主持人将大家的信件贴在白板上,再次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充实用户画像。

04 脑洞游戏

“游戏提供了一个灵活、开放的嬉戏场所,鼓励人们与不相邻的人发生肢体碰撞,正是这些偶然的、身体以及思想上的接触激发了创造力。”

书中共介绍了15种脑洞游戏,有故事接龙、人体雕塑、失散的挚友等等。脑洞游戏,就是让我们想象力驰骋的最好方法。比如下面这个故事接龙游戏。

游戏简介:

团队成员通过故事要素接龙,不断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创意,共同创造一个匪夷所思、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加强成员之间的社交和沟通,提升团队的创造力。

游戏准备:

邀请参与者参加即可,无需特别准备。

游戏过程:

参与者报数,每4个人分为一组。小组的任务是编出一个有意思、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第一个人说出“在……时候”。第二个人说出“在……地方”。第三个人说出“谁……”。

第四个人说出“发生了什么事”。每人轮流给出设定,可以进行数轮。与大家分享组内找到的最有意思、离奇、普通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建设游戏

“如何让一个创意变得逐渐清晰并可以付诸实践?我们用创造原型方式来回答问题。我们喜欢边施工边设计,并称之为“用手思考”。不管是物理的还是数字的创造原型,都是为了让一些有形的东西来表达抽象的创意概念。”

书中共介绍了15种建设游戏,有棉花糖塔、纸杯金字塔、墨笔挑战等等。建设游戏,就是让我们学会用有形之物,表达无形之念的好方法。比如下面这个棉花糖塔游戏。

游戏准备:

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20根意大利面、1颗棉花糖、1根1米的棉线、1条1米的透明胶带、1把剪刀,还需要为主持人准备1把卷尺。

游戏过程:

每4人一组,每组参与者拿到相应的游戏材料:20根意大利面、1颗棉花糖、1根1米的棉线、1条1米的透明胶带、1把剪刀。

游戏的目标是:在规定时间内,搭建不借助任何外力稳定站立的塔,棉花糖必须放在顶端。棉花糖不能被破坏,不能被剪开,不能被吃掉。

意大利面条如果不小心被折断,可以以旧换新。

团队拥有的游戏时间是30分钟,在搭建过程中,小组可以随时邀请主持人测量塔的高度。30分钟后,塔身最高的小组获胜。

棉花糖游戏是一个风靡全球的游戏,不论是公司CEO、企业高管、还是幼儿园小朋友,都对它爱不释手。但有趣的现象是,能把塔搭得最高的组合,通常是幼儿园小朋友。

因为成人会倾向于先讨论个最优方案,再实施。小朋友则会在边搭建边调整,结果反而更好。这就是信息时代,值得推崇的理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写在最后:

为什么小孩子总会自己编出天马行空的故事,而大设计师总感叹灵感枯竭?

最大的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老师和长辈让我们记住正确的“唯一答案”,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发展。“恐惧失败”成了所有人的梦想,成绩越好的孩子,越是努力记住正确答案,越偏离“初心”越远。

等我们长大成人,面对高速变化的不确定性时代,早已没了所谓的正确答案。焦虑、恐惧、抑郁……就会一个个冒出来,让我们越努力越糟糕,完全没有驾驭自己的能力。

唯有“学会玩游戏”,才是我们的救赎。从此刻开始,给心灵减负,把热情点燃,才能重新拥有一个你说得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