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3年“连升”,特别是近两年来提升迅速,对市民健康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市民健康意识高涨,健康防护能力显著提升,用一系列卫生健康“小细节”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介绍,新冠疫情已持续了一年多,中国的成绩举世瞩目,发病少,死亡少,经济上实现了正增长。防控成绩的背后,既有政府层面、机构层面的卓越贡献,更离不开广大市民的配合支持。没有市民的配合支持,这场战疫将艰难得多。关于发热症状及时就医,2020年上海市民知晓比例达到76.61%。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咳嗽、打喷嚏,48%的市民知晓,比2019年增加12个百分点。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今晨介绍,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虽然居历史最高水平,但与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要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55岁-69岁中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在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健康陋习仍然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唐文娟介绍,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指标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城市建设

2003年,上海率先在特大型城市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迄今完成五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经过五轮建设,全市健康人群、健康环境与健康社会的建设力度和综合水准稳步提升。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健康上海行动推进“健康融入万策”

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行动方案出台以来,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充分发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组织协调全市50余个市级工作部门,发动全体市民,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合力。因此,2019年、2020年两年以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幅度也是上海自开展监测以来最大的。

健康科普注重广覆盖、可持续策略

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以“广覆盖、低成本”策略,连续13年向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覆盖2400多万市民。13年来,这份“健康大礼包”共发放1亿余份,深受社会好评和市民热爱。这不仅在全国首开先河,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而绝佳”的示范案例。

新冠疫情防控激发全民防护意识提升

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医疗救治一起成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面对新冠病毒,本市完善公共卫生群防群控机制,打造战疫硬核科普,构筑2400万市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成为市民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标配,健康习惯成为每个市民的无形防护服。为将防疫经验转化成为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本市还率先在全国起草并发布《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即“八不十提倡”)。

张浩说,下一步,上海将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上海行动,会同市文明办、市教委、市体育局等部门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提升市民公共卫生健康意识

倡导市民承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法律责任,自觉接受和配合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在全社会推行“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引导市民落实好自我防护措施。

增强市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利用多元化科普内容、形式和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实施精准化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综合干预,促进市民健康行为“知行合一”。

倡导引领社会健康新风尚

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上海市民健康素养72条》等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科学自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争做健康风尚的实践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本市将持续积极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切实提高2400万市民的健康素养,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受益,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