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想原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1世纪初的某几年,抚顺因没有电影院和博物馆被外市诟病。的确,2007年抚顺剧院停业后到2010年乐购楼上的影院开业期间,抚顺没有电影院。在2011年抚顺煤矿博物馆开业以前,抚顺除了雷锋纪念馆、战犯管理所、平顶山惨案纪念馆、百姓雷锋展览馆、棚户区改造纪实馆以外没有成型的公共文化场馆,更没有全面反映抚顺历史的博物馆。

但是以前我在7788上见过抚顺博物馆的门票,这是怎么回事?我又找了百度百科,上面写着:“抚顺市博物馆是抚顺地区规模最大、藏品量丰富的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抚顺市文物工作队。1973年,抚顺市博物馆正式成立,1979年馆址迁到抚顺市东洲区平山街南昌路17号。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15000平方米,立体建筑为1983年建的1100平方米的3层砖混几何形楼房。”

看到这些我回忆起来,在2006年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改扩建以前,占地面积不大,就在现在雕像的位置有一个三层的小楼,原来这就是抚顺博物馆,可是从这栋建筑怎么也看不出是个展厅,反倒像办公楼,于是我向原抚顺博物馆馆长佟达老师询问情况。他给我的答案是抚顺博物馆和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是一班人、两块牌子,没有正式的场馆,只有办公楼和临时展厅,需要搞活动的时候就展出点藏品,印一些门票,展览的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我说我在7788上看到的抚顺博物馆的门票为什么种类丰富呢,原来是不同时间印的。

关于早日建成抚顺博物馆一事,不仅历史研究者一直盼望,就连广大市民也非常关注,经常有朋友问我博物馆的消息。也难怪,如今辽宁省内没有市博物馆的城市寥寥无几。抚顺博物馆的选址一波三折,曾经选在城东、新华,最后都没成型,直到2018年,博物馆选址确定在永安台原市人大办公楼,这是一座具有85年历史的老建筑。

去年5月,城建设计院亓晓东院长在群里征集老人大办公楼的老照片,试图在设计抚顺博物馆外观时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当时我给他提供了两张,并且在当月12日与亓院长及其他设计师会面,讨论一下午抚顺博物馆的设计工作。主要讨论了三点:1,建筑中现存的原有构件。2,外立面建成初期的设计。3,80年代加层后给如今设计带来的影响。针对第一点我指出,建筑在经历几十年来几次大修的情况下,保留的原有构件极少,只有正门四周两种颜色的花岗岩石块、用花岗岩和砂岩石块砌成的坎墙、楼梯及防火卷帘门、楼梯一侧的六个圆窗,这些在设计效果图的时候应该保留。针对第二点我指出,该建筑建成初期外墙为土黄面砖,并且楼的每个外立面边角都有勾边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有必要体现出来。针对第三点我指出,由于建筑在原有基础上加了一层,如今的设计多少会与原貌不同,建筑上部的外立面勾边不必设计在原位置,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设计在现在的楼顶边缘。最终亓院长亲自设计并确定了“以史为鉴,恢复历史建筑最具特色的装饰风格”为构思的抚顺博物馆的效果图。

关于老人大办公楼改为抚顺博物馆,理论上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座老建筑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建筑特色,在抚顺历史上留下了很特别的印记。老人大办公楼建于日伪时期,建国前是抚顺消费组合(供销社),是抚顺地区最大的商店,建国后至1955年,作为抚顺市委办公楼,孔原、喻屏、赵石、杜黎、沈越五位市委书记在这里办公过,市委办公楼建成后,因其外观镶嵌黄色瓷砖被市民称为“黄楼”,与外面是清水墙的市委办公楼在永安台的建筑群中平分秋色,文大后改为市经委、市计委,1980年至2018年为抚顺人大办公楼。

为了研究这座建筑,我查找相关资料,走访退休老干部,做了以下的记录。抚顺消费组合旧址工程由高岗组承建,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在1935年5月17日动工,二期在同年8月30日动工,两次工程共投入98万日元。该建筑是三十年代抚顺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筑座东北朝西南,有三个门,正门上方有花纹钢窗和麻玻璃幕窗,周围为粉色和白色花岗岩砌石。左门带门斗,原用作消费组合内部人员通行,右侧面有一个门,用作紧急出口。建筑为框架结构,每根立柱有16根240mm钢筋,地基平面呈L型,花岗岩地基,地下留有管线通道。楼高整体二层,局部三层,共2512平方米,另设有76平方米地下室,40平方米由玻璃幕墙和钢架组装的屋顶花园。20世纪80年代整体加高一层,屋顶花园被拆除,后来左门改为窗户,门斗被拆除。

外墙最初为土黄色瓷面砖,后改为水泥砂浆抹面,现为白色瓷面砖,底部为砂岩砌石。室内铺地板,刷白墙,一楼走廊及室内镶嵌1.5米高土黄色瓷砖,楼梯表面铺设土黄色预制水磨石块,扶手整体混凝相同材质的水磨石,楼梯一侧的墙壁每层设有两个圆窗,与大门上方的磨玻璃幕墙同风格同材质,圆窗外的窗台与楼梯同材质。楼梯与大厅之间安装防火卷帘门。建筑后侧,还有框架结构的两间车库,当年被用做仓库,来储存货物。这是现存的抚顺市独一无二的日伪时期的仓库。

2018年的一天,我正好路过振兴大厦,看见有许多货车搬运办公器材,一打听才知道,人大从原址搬迁到市政府大楼了。后来我得知此建筑归为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了,具体什么用途当时还没定下来。对于抚顺博物馆,2016年市里打算在新华桥旁原抚顺市图书馆建设,当时设计图也做好了,奠基也启动了,领导一句话房屋产权变更了,最后不得不规划在异地。18年人大和市委搬走后,房产归文旅中心,就在研究哪一个地点适合建抚顺博物馆,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建在原人大办公楼。

我虽然没在这座建筑工作过,但恰巧有几位朋友在这座建筑工作过,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抚顺地方史学者傅波老师。2011年底,傅波老师调入市人大担任副秘书长,次年我们初识,但是我一直没有去他的单位,也自然没到这里考察,但我在2013年看了他发的一篇博文,写得内容是此楼暖气管道。这座建于上个世纪30年的楼与同时期其他建筑一样,楼内的暖气管并非埋在地下,而是地板下面留有一米高用来维修的空间,并在楼的后侧留有通往暖气管道空间的小门,方便维修人员通行。当时傅波老师写这篇博文还采访了住在附近的当年参与建筑此楼的老工人,了解到此楼的建筑材料狠精细,水泥经过去沙处理,砌墙时砖的摆放很讲究,这是当时永安台最高的建筑,因此比其他建筑都要坚固。

得知这些我不禁好奇这个“高岗组”在哪,毕竟抚顺的这些老建筑很少有资料介绍它的设计师和施工单位。无巧不成书,还真找到了,高岗组全称为“高岗组抚顺出张所”,是一个连锁的施工单位,原址就在东三街东侧的东十路旁,与现在的抚顺矿业集团档案馆对面。现在那里已经建成了居民楼,找不到原来单位的建筑。既然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个施工队,说明它的规格也不小,而且是日本人开办的,因为当时日本人主导编撰的地图很少写中国人开办的买卖。可是如傅波老师采访的老工人所说,“消费组合旧址”的确是中国工人施工的,我不由得想起如今许多单位的形式也类似,表面上是北京、上海某公司,实际干活的都是临时的农民工。

今年6月,市博物馆工程动工了,我和其他关注抚顺历史的人都关心博物馆的施工进展,由于忙于它事,我一直没到现场去看。7月中旬,我看到市自然资源局公布了拟第一批抚顺历史建筑的名单,其中只有这一座建筑。我以为,这座建筑在改建成博物馆时应该会保护好原有的建筑构件的历史原貌,虽然还没有向上报批,但这一批没有被选项,自然没有淘汰余地,况且这座85年的建筑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历史价值上,都够历史建筑的称谓,如果未来的抚顺博物馆成为历史建筑,必将是为抚顺增光添彩的事情。可是,事情发生了反转。

8月初,我碰见了一年未见的抚顺资深收藏家单鹏大爷,他也关心博物馆一事,谈及改建工程,他告诉我一件令我惊讶的事:他反对消费组合旧址改为博物馆!我还有点不理解,老建筑改成一个博物馆有什么不好呢?他说,这会毁掉一个老建筑。横看其他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不少是建在老建筑里的,还有许多是全新的建筑,两类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一般建在老建筑里的博物馆都是专题博物馆,主题与建筑相符,馆内的展品是为了烘托老建筑。而新建的博物馆普遍为三类:新生事物博物馆、历史事件博物馆、城市综合类博物馆,所以说作为一个城市综合类博物馆建在老建筑里还真是少见。单大爷的话令我费解,为什么建抚顺博物馆会毁掉老建筑?我决定去实地看看。

当我时隔几个月再度来到这里,发现楼内已经被掏空,一楼的地面全部被挖开,一台挖沟机在里边作业。我进入楼内才发现,原有的楼梯面已被刨掉,楼梯水磨石罩面的扶手被拆除,只剩下楼梯一侧墙壁上的两个小圆窗。看到这里我想起单大爷的话,心想说得真对。接着,我又来了两次,第一次看见一楼的外墙全部被拆掉,第二次来看见二楼的墙全部被拆掉,然后我就在想,如果第三次来会不会三楼的墙会不会被拆掉。傅波老师也很关注这个建筑,几个月前我和他来这里拍过照片,当时楼已经过房屋检测,外墙、楼板、楼梯、柱子已经被钻漏,我们还在考虑他们会怎样修复,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

经过观察和分析,抚顺博物馆施工情况大致如下:首先拆掉一楼内外墙和室外楼梯,室内楼梯面及扶手,只保留框架和承重柱,其次拆掉二楼外墙,接着将三楼墙面开口,用来加固框架,然后在左侧增加一座室内楼梯,最后用人造大理石贴面代替原有天然大理石板,用混凝土砌块代替原来的红砖,用白钢扶手代替原来的水磨石扶手,外立面的保温层上粘现代瓷砖。这样一来,从外表远处看和原来区别不大,实际除了框架和楼梯旁边两个保留的圆窗户,其余都是现在的了,老建筑已被虚拟保护,成为“概念化的老建筑”。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这次改造前,消费组合旧址还保存着许多原有的构件:外部坎墙的砂岩石板和正门周围的花岗岩石板,特别之处在于正面周围的花岗岩板转角处由一块石板制成,并非拼接。内部楼梯全部为原装的,部分房间还有地砖,大厅里还有被大白盖住的一米来高的墙围……我第一次到楼里,还不太确定楼梯是不是建楼时原装的,后来傅波老师告诉我,博物馆在改造这座楼的时候从楼梯板下发现了30年代的报纸,这才实锤。

消费组合旧址在抚顺永安台,是仅存的具有近90历史的商业建筑,原来保存相对完好,但是放眼辽宁省乃至东北,它只是其中一个规模很小的建筑,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还有许多比这等级更高,保存更好的建筑,同时这些城市也越来越重视老建筑的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但凡决定保留的基本力求“原汁原味”,而不是只看中建筑的使用价值,以“加固”的名义,让原本的价值流失。

2020,8,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