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丽江新声音 做有价值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描写、赞美、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几乎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必修课”。自古以来,诗人们要么平铺直叙、直抒胸臆,要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一城一地、一草一木都有了灵魂。

“看见丽江”心生疑问:在记忆中,古代诗人们多以中原地区的山光水色为描写对象,那么有没有写丽江的呢?丽江虽地处边疆,但作为茶马古道的中转重镇、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即便是古代,想必也成为诗人们创作的对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不找则已,一找还真找到不少,更欣喜的是,不少诗作的意境还与诸多流传千年的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就跟着“看见丽江”一起了解一下这些诗作吧!

《送舒侍御》

明代 程通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

青丝系玉壶,送客上神京。

春阳散淑气,高柳啼新莺。

相携一杯酒,展此平生情。

如何别我去,迢递尊王臣。

征车随短剑,祖帐开长亭。

当杯易为别,后时那可盟。

回首客窗梦,关河共月明。

诗文大意为:东风里夹杂着积雨,丽江城内阳光普照。玉制的酒壶上系着青色带子,送你去京城上任……读到这里,先不论创作背景,你是否一时想到类似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呢?或者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惜别之情呢?

再看一首写玉龙雪山的。

《丽江雪山》

明代 程立本

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

何当赤脚踏冰雪,更有红颜生羽翰。

石洞僧来昼骑虎,瑶台仙去夜乘鸾。

山灵于我岂无意,一路天花落锦鞍。

境唯美,再读之时,是否感到身临其境了呢?

原来,今天大家心目中的胜地玉龙雪山,在古人笔下同样那么美,无需刻意装点,只要去欣赏,便是美轮美奂。

眼下已临近二月(农历),处处春回大地,漫步古城,暗香盈袖。然在下面这首诗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丽江古城二月的雪景,是另一种美!

《丽江古城雪景》

清代 牛焘

山城二月春正寒,香雾濛濛露未干。

东风酿雨还酿雪,落皑满地玉栏杆。

译文:二月春初的丽江城中正是寒冷的时候,雾蒙蒙的露水一直未干。东风刮着酝酿着雨雪,满地皑皑白雪,雪映衬的栏杆跟玉似的……

不难发现,类似于以上诗作,多出现在明代以后。据了解,明代以后,丽江木氏土司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地官员、能工巧匠、文人墨客,或久居、或光临、或路过,“丽江”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增多,也逐渐传入大家耳中,丽江纳西族也成为历史上云南各兄弟民族中接受汉文化较早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学者认为,当时形成的文化氛围为今天丽江的包容开放、兼收并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就文学层面而言,当时的“木氏作家群”颇受中原文人墨客们的关注,在大家共同的书写下,丽江更加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眼下春回大地,作为丽江的文艺青年,你是否也想即兴一首赞美家乡呢?

采写:李志文

责编:杨江芹

主编:杨江芹 编辑:李丽明

初审:李丽明 二审:章丽清 终审:杨江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