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山东省流传着“老山东有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的说法,是说在某一个时期的行政区划,有9个“州”、10个“府”、108个“县”。按照清朝时的行政管理架构,在中央以下的地方层级,有省、府(直隶州)、县(州)三级。在这里最容易让人混淆的是直隶州和州。直隶州顾名思义是直隶于省,不受府管辖,并且它可以管辖若干个县,直隶州知州是正五品,比知府低两阶;州,也称为散州,它和一般县是一样的,无非是经济比县稍发达一些,人口多一些,主官知州为从五品,而一般的知县则为正七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时山东省地图

其实民间传说的“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并不算准确,因为到了清末时,全省领10府,3直隶州、8州,96县。除了“府”是10个正确之外,直隶州和州加在一起则有11个,而县则比“一百单八县”少了8个。

其实我国各省的行政区划在不同的朝代和历史时期也是在不断变动的,没有哪句俗语能够准确概括整体情况。比如清末时山东3直隶州和8州的格局出现仅七年时间,在那之前是2直隶州和9州,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时候,有一个“州”升格成了“直隶州”。

胶州升直隶州前后对比

这个州就是“胶州”。胶州本来是莱州府所属的散州,并不管县。在光绪三十年之后,管辖高密、即墨两县。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七年之后清朝就结束了,民国初年又“撤府州存县”,胶州直隶州不仅被撤销,甚至连胶州之名也没留下,直接变成了胶县。

那么为什么清政府在它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情况下,还要处理一桩把散州升为直隶州这样的“小事”呢?

因为这个“小事”并不小,涉及着外交、政务、商业等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光绪三十一年地图上的胶济铁路

胶州紧邻青岛,青岛那时候被称为胶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租借”了青岛,随后德国人为了实现“以路圈地”,加速向内陆侵略的目的,在1899年至1904年修建了东起青岛,西到济南的胶济铁路。由于铁路的畅通,带动了两地之间、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发展,“华洋行李络绎于途”。

《胶澳志》上的胶澳租借条约十款

而作为相邻的胶州,原本是一个政务较少的地方,但是当胶澳“租借”给德国之后,胶济铁路又建设完成,胶州成为胶济铁路向西途经的第一个车站,除了外交人员往来之外,还有商人和货物的往来,“冲要繁难倍于往昔”。另外,胶州的上级主管是莱州府,距离遥远,处理公文时“文报往还每多迟滞,办事易于隔闻”公文迟滞、办事易发生遗漏。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东巡抚周馥向皇帝上了折子,请改胶州为直隶州。

清朝胶州城图

他建议,胶州为铁路西来首站,州东为即墨县、西为高密县,都是铁路所经之地。应该把胶州的管辖权限提升一下,让胶州具备自行处置各项事务的能力,“遇有中外交涉及地方一切事宜,统由胶州直隶州承转,无庸再归莱州府兼辖”,减轻公文流转环节,增加办事效率。胶州应升为直隶州,管辖即墨、高密两县。

经过这样处理的话,能够实现“应声息易通,事机较顺,实于内治外交两有裨益”的目标。

皇帝准了周馥的建议,在光绪三十年四月,将胶州由普通的散州升为了直隶州,管辖即墨和高密两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地图上的胶县

可惜清朝的寿命没剩下几年,仅7年后便“改朝换代”了,胶州直隶州也很快变成了县,直到1987年2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胶州”之名在消失了70多年后,又出现在世人面前。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