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 我是鸡排饭 一个扶不上墙的废猫

2月26日,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的提出”。

该制度将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

那么,这个制度到底是啥,有什么好处?以及个人应该怎么做自己的养老规划?

再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三支柱

养老金三支柱和个人养老金制度

从15年开始,我国就开始逐步搭建“养老三支柱”

第一支柱:1997年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建立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2004和2015年分别出台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树立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2018年颁布出台了个人养老金政策,构建第三支柱。

第一支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也就是我们一直在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这个是现收现付的制度,也就是现在向打工人收到的钱,经过统筹之后,就直接发给了现在对应的退休人员。

第二支柱,体制内的朋友肯定不陌生...从15年开始,由于养老金并轨的原因叠加一些其他很难细说的考虑,很多事业单位就开始缴纳企业年金了,企业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全部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进行投资,退休后可以本金+投资收益全部提取出来。

非编制内的能参与这种企业养老金的人就比较少了....毕竟这种要企业出钱的事情,除了国企,其他的企业....这种真正的福报...是吧....

第三支柱,也就是这次提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虽然具体的政策还没有看到,但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来看,有可能是一个国家支持的,EET类型的商业保险账户。E代表免税,T代表收税,EET就是指的缴纳和投资的时候免税,最终提取的时候交税。

用人话来说就是,工资发下来了,存一部分钱进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这个账户呢,可以选择一些投资标的进行投资。最后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分批取出这个账号的钱用来养老

并且这部分存的钱呢,在存入和投资的时候是不用交税的,简单地讲就是,大家现在是用到手的税后工资去定投基金,后面可能就成了大家先用一部分钱去定投基金,工资减掉这部分再算税。并且,基金的买入费用可能会按照税费的标准再进行一定的折扣。

等到退休后,正式要领取的时候,再根据领取的金额和当时的税率缴纳更少的税金。

目前呢,三支柱的比例非常不健康,像美国的话,三支柱占比大概是10%、50%和40%,也就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占了大头。但是我国呢,由于整体的养老体系发展的比较晚,目前三支柱的比例大概在70%、20%和10%。

为什么要发展第三支柱?

我们刚刚提到了,目前覆盖度最广的“社会养老保险”是“现在的打工人缴纳给现在的退休老人”的。

目前呢,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增长至17.8%。这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约17.8名老年人,也就意味1名老年人需要约6个劳动年龄人口来负担。这导致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少子老龄化以及适龄劳动人口的下滑,抚养比还将快速的上升,养老金更是会加速消耗。一直火热提及的延迟退休也是基本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并且呢,少子老龄化除了带来养老金的加速消耗,还会让现在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感觉不平衡而降低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从而导致养老金的增量的减少....(关于少子老龄化的可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新生人口断崖下跌 内卷加剧”)

最后呢,由于社保养老是关系到民生基本盘的资金,这块资金在投资的时候也束手束脚,就现阶段来说,结余资金不仅没有跑出收益,甚至连通胀都没有跑过....虽然这块已经在改革了,但是很难说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我们以老龄大国日本做样例说明:

1990年国民年金参保者和养老金领取者的供养比为5:1, 2009年下降为1.8:1,从2006年的统计来看,20~30岁人口有一半左右的人拒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 30~40岁人口的40%左右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

so.....

这代表啥,这代表虽然我们年轻的时候交了钱,但是多少岁能领,领的时候到底能领多少。

老年的时候到底是每天出去旅游还是每天出去工作...都是一个未知数....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人还在...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体制内的朋友就当我没说,毕竟同一套政策在体制内外就是两种政策,令我们焦虑的延迟退休对体制内来说甚至是一件好事情....谨言慎行谨言慎行....

我倒是期望什么时候国内也能看到下方这种新闻:

扯远了,话说回来....所以呢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就应运而生了。

(多说一嘴,这个时候抱怨ZD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抱怨来抱怨去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除非你不在这个限制条件下玩,没有这个能力的,就老老实实顺着规则,最大化为自己获取利益。)

个人养老金制度有什么好处?

这个时候,很多小伙伴会有其他的疑问,

第二支柱里面是企业和个人一起缴费,这个就算了,毕竟还能拿到企业的福利。第三支柱这个纯粹的个人养老金,和我自己存钱去投资有什么区别?

换个问法就是,个人养老金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点:

1.由于降税而导致的投资成本降低。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资本利得税,如果整体的EET落实下来的话,最显著的好处就是如果本来你就有投资需要的话,那在整体投资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工资缴纳的税会减少。并且我猜测如果是有基金产品选择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购买的费率的优惠。

2.标的和投资会趋于稳健,提高投资的稳定性。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理财配置是需要配置一些长期偏向保本的打底资产的。这个资产是作为整体规划的基石而存在的。

而恕我直言,目前很多投资买基金的小伙伴们,跟着消息追涨杀跌,是没有办法横跨一个很长的周期做成复利的。

看着B站上那些基金实盘的视频就能完成长期基金复利了?别开玩笑了...大部分都只是没有什么水平的镰刀而已。要是今年后面行情一直不好,看看他们还有多少能坚持下来的...

可能去年行情好赚了50%,今年行情不行亏了10%,明年行情又好了又赚了10%,后面行情不好爆亏20%,算下来年化复利可能都做不到4%....如果中途爆亏的时候赎回,暴涨的时候再追,可能会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钱

长期来看,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七亏二平一赚确实是一个铁律。

而不让在短期赎回,长期做统筹管理并且做稳妥投资的个人养老金却是有可能能做到长期复利往上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长期养老的基石。

就从最基本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匹配到的产品肯定也是经过官方筛选过的低回撤的品种。

虽然还没看到对应的产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其他方面来反证这个逻辑:

第一个是现行的商业养老保险,对保险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对“年金险” 和 “增额终身寿”这两个险种不陌生,这两个险种吧,也是在第三支柱之内,并且是保证收益的这种类型。

这两种保险获得的收益也就是长期的投资收益,不够的会有保险公司来做一个补充。

只不过很多人看不上年化4%的复利.....虽然年化4%,算下来20年左右也就翻倍了,作为投资基石是比较稳妥的一个选择。

而以我们求稳的风格以及比较大的养老基数来看,我觉得大概率政策走下来,是肯定会有这种比较稳妥的保本型商业保险产品供选择的。

而对于比较激进的投资者来说,除了保本保险之外,个人养老金账户大概率也会提供类似基金的品种。例子就是下面要讲的美国的IRA计划

第二个是美国的IRA计划

这个计划也就是美国的养老第三支柱,也是上面说过的占比达到了整体养老计划的40%的那个计划

我们来看一下IRA计划的大致规模和资金配置。

从1995年开始,IRA计划从1.3万亿美元增长至9.2万亿美元,规模增长607%。而同期GDP增速是170%。

从资金配置上来看,由于利率的持续下滑,更多的IRA选择了将钱投入“共同基金”中(也就是图中的“Mutual funds”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同基金也就是国内常见的开放式基金。代表就是大家口中原来的ikun,现在的坤狗....

投资的大头是在基金,这也是很多人一直在说的,美股不可能跌下来,因为有很多的养老保险的钱在里面...这让美股已经成为了养老的基本盘。

由于401k和IRA计划的收益率趋于同质化,我们以401k的收益率来做一个对比:

可以看出来,整体的投资是肯定可以跑得赢指数的,我们抛掉01-03年的互联网泡沫,从04年到14年,经历了一轮牛熊的IRA计划能带来年化7.06%的收益。

如果你能忍受得了短期的亏损,那长期来看,这个计划肯定是能完成增值的。自己投资的话就很难达到,原因就是上面说过的: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无惧波动,优质拿这么长时间的...

再往简单了说,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钱交给靠谱的理财经理,让他去帮助配置,你只需要每个月打钱就完了。剩下的你自己想咋折腾咋折腾...

综上呢,如果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了,作为理财和养老的底线来配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结尾

最后呢,来聊点别的

首先,先是房住不炒的坚决执行,后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逐步实行。都指明了一个很明显的点:未来10年,最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地方,90%可能是在二级市场,也就是股市里面。

伴随着注册制的逐步推进,养老资金的逐步入市,10年慢牛近在咫尺。

其次,趁早放弃幻想,拥抱现实,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少抱怨多行动...

要么顶着压力多生孩子投资未来,给未来一个“人”的保障;要么多存钱,多投资让钱升值,给未来一个至少钱财上的保障。

如果两者都不做,晚年既没有钱,也没有儿女在身边,就算住进了养老院,也不要指望能有多好的晚年生活。因为你会成为那个时候的弱势方。

真以为年轻的时候逃掉了内卷,内卷就一辈子都不会上门了?债务只会转移而不会凭空消失啊盆友们。

就酱

我是鸡排饭,下一篇打算来聊聊乡村振兴的一些事情,也可能聊一聊鸽里鸽气的鲍威尔?不晓得...

算留个彩蛋吧,哈哈哈,下一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