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真正要赚到“大钱”,必须要长期投资,除了研究深度之外,投资心态上的“钝感力”是更为重要的变量。

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敌人,将情绪因素从你的投资计划里清除,保持对未来回报率的理性预期,并避免因市场波动而改变预期。寒冷、黑暗的冬季终将让位于明亮、丰饶的春季。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贾肖明

编 辑丨金子莘

牛年的元宵节,很多投资者过得不大淡定。春节期间,美股、港股等外围市场纷纷大涨,在投资者的殷切期待中,股市却并未延续农历新年前的火爆行情,以茅台为首的“核心资产”们突然遭到机构集体抛弃,股价持续跳水,7个交易日跌幅在20%甚至30%以上的比比皆是。受累印花税上浮和美股下跌拖累,港股的明星公司股价也大幅下挫,并未能成为期待中的避风港。刚被年轻基民们追捧为偶像的明星基金经理们同样没有躲过,节后净值跌幅也多在10%以上。遭遇“倒春寒”,市场情绪一夜之间变了天。节前还有很多朋友让笔者帮忙推荐基金,现在问得多的是,要不要赎回。

节后市场“意外”暴跌的主要原因是三个:

  • 一是机构抱团股估值已经高处不胜寒,击鼓传花的游戏再也玩不下去,资金争相跑路导致抱团变成践踏;

  • 二是市场预期经济复苏带来通胀压力,全球资产定价之“锚”——10年期美国国债持续攀升,对资产泡沫形成挤压;

  • 三是港府突然提出要提高印花税,港股暴跌冲击A股,同时对持有港股的基金净值也造成直接伤害。

“怎么看”,又该“怎么办”?

一方面,泡沫刚刚开始退潮,从空间和时间上看调整还不充分,“倒春寒”的时间比预期还要长,战术上阶段性从进攻转到防御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不要在暴跌中不要慌了手脚,原本计划长期投资的优质基金和公司,不妨多一些耐心和勇气,忍受住波动带来的痛苦,等待复利带来的奖赏。

被视为市场良心的查理·芒格先生,最近在Daily Journal股东大会上尖锐地指出,当前美国股市的情形和当年的互联网泡沫已经非常相似,赌徒文化充斥着市场,泡沫最终会以惨烈的形式终结,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一天何时会到来。

善于把握宏观大势的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最近也再次发声,全球多个经济体大规模货币宽松形成的泡沫逐渐迎来拐点,这轮长达12年的美国牛市很可能会结束,要警惕美股牛市终结对中国资产的外溢效应,投资者要量力而行。

无独有偶,长牛基金经理董承非先生在一家银行内部分享时也指出,当前市场已经进行到泡沫的阶段了,应该用泡沫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这个市场。他对2021年整体悲观,“这段时间比较轻松,路演也不听,每天就卖点股票”。

尽管以高端白酒和科技龙头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无疑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优秀企业,但过去2年股价巨大的涨幅,直接动因还是全球流动性泛滥带来的估值快速提升,而一旦流动性收紧,短期股价必然承受巨大压力。

实际上,随着“基金”、“股市”等关键词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B站、抖音、小红书等视频网站的财经类博主激增,推荐基金、股票成为了投资经验不足的90后们的日常社交话题,从彼得·林奇“牛市三段论”来判断,这已经是市场过热的信号。人们常说“这次不一样”,但市场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显示,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之事。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寄希望于获得类似过去2年的超额回报,甚至借钱加杠杆博取高额收益,显然不合时宜。但是否就因突如其来的调整慌了手脚,却也大可不必。

2017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研究“禀赋效应”的理查德·塞勒。

所谓“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人们拥有了某一件物品的时候,对这件物品的评价程度和期望值就会比还没拥有它的时候要高出许多,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大于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也就是说失去比拥有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禀赋效应”很好解释了90后们为何对明星基金经理们“爱之深,恨之切”。如果所投资的基金净值从1元涨到2元,再跌回到1.5元,投资者的痛苦程度远远大于基金净值缓慢增长到1.5元的情形。也正是“禀赋效应”的存在,会让投资者的情绪会被投资标的价格短期大幅波动所影响,做出非理性决策,从投资行为上难以坚持长期投资。

10多年前,笔者曾在一家精品投资交流网络社区“55168”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出如果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如果以10万元作为本金起步,以15年为周期,每5年把握一个10倍的投资机会,就可以在40岁前获得一个“小目标”。但“5年10倍计划”除了要求投资者对所投资的行业和公司必须非常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和跟踪,同时研究的深度必须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更大的考验是当股价如期大幅上涨之后,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该怎么办?当经济出现周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是否需要回避风险?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正如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高呼警惕美股泡沫的查理·芒格先生,在接受投资者提问时,也明确表示,倾向于继续持有比亚迪,尽管其涨幅和估值都已经非常惊人。

类似沃尔玛和亚马逊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真正要赚到“大钱”,必须要长期投资,除了研究深度之外,投资心态上的“钝感力”是更为重要的变量。

知易行难,10年过去了,笔者自己远远没有实现10年百倍的目标,但这样的故事已经真实上演。

2020年年度大牛股片仔癀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一位名为王富济的个人投资者,持有片仔癀2700多万股的股份,按片仔癀股价近期最高价405元计算,王富济的持仓市值过百亿。

追溯发现,王先生 2009年开始进入片仔癀,当时的成本大约5元(前复权),之后他开始逐步加仓。其实在他持股的十几年里,片仔癀股价也曾大幅波动,2015年全市场股灾,股价回撤50%,多次大幅震荡波动中,王富济并未减仓或卖出,才成就了今天的财富积累。

如果没有足够“钝感力”,恐怕早就被牛股给甩下了牛背。

这轮市场调整,片仔癀股价下跌了近30%,王先生个人财富蒸发了近30亿元,相信他会淡定面对。

但长期投资并非意味着盲目长期持有,如果没有对宏观、行业和公司的洞察,简单长期持有类似乐视网等问题公司,那就会万劫不复了。例如,巴菲特就因为富国银行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激励制度感到失望,在去年清仓了长期持有的银行股票。

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选择优秀的公募基金进行长期投资是更靠谱的选择。近期因为市场大幅波动,部分明星基金业绩大幅回撤,和高点相比净值回撤超过10%,让不少基民“痛不欲生”。

笔者年初在专栏里提到,降低今年投资回报预期,只要能取得10%左右的正收益就很满意了。

实际上截至2月底,2021年以来易方达蓝筹(4.23%)、兴全合宜(5.16%)、富国天惠(4.23%)等明星基金依然获得了正收益,只是因为禀赋效应的存在,短期净值大幅波动带来了持有人的痛苦。

我们再来看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投资者2009年买的一只基金,申购金额是8.5万元,放在账户里一直不动,今年打开交易软件变成了139万元,收益率高达1544.40%。

据该投资者表示获得长期复利收益的原因竟然是“忘了”。也正是因为“忘了”客观上带来了“钝感力”,让投资者获得了可观回报。

实际上,我们回溯股票基金业绩表现,2016到2018年基金表现大多差强人意,但加上2019年到2020年,5年的业绩就非常惊人(例如不少长牛基金经理近5年来的投资回报高达200%甚至300%以上)。

综上,一方面从短期来看,对市场要多一分敬畏,对可能的波动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如果是融资资金或者短期需要使用的资金,笔者建议要谨防赌博心态,不要恋战;

另一方面,如果是中长期投资规划的资金,避免被“禀赋效应”所困扰,多研究下公司的基本面,估值高的公司股价下跌了,公司的长期投资逻辑变化了吗?它们的长期业绩增长前景变化了吗?所投资的基金,基金管理人变化了么?他是否言行一致,是个长期主义者。笔者建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寻求专业建议,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进行组合,减少组合净值的波动,有利于坦然地进行长期投资。

彼得·林奇提醒个人投资者,在投资高波动的权益资产之前,需要对家庭财政预算情况做出评估,投资周期应该在2到3年以上,把“不着急用的钱”拿来投资。避免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降低投资收益在人生目标中的权重,克服波动对心理的冲击,才能真正提高赚钱和赚大钱的概率。

最后和大家分享下指数基金之父约翰·伯格先生的忠告:你必须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短期股价的波动,而是不将你的钱投资于回报丰厚的项目。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敌人,将情绪因素从你的投资计划里清除,保持对未来回报率的理性预期,并避免因市场波动而改变预期。寒冷、黑暗的冬季终将让位于明亮、丰饶的春季。

本期编辑 刘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