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2月27日,申城春雨缠绵,家住普陀区东泉苑的张阿姨小心翼翼走在小区里,天冷路滑,年逾七旬的她不断提醒自己,可千万别跌倒。她并不知道,此时,10公里之外的上海跨国会展中心举行的普陀区数字化转型暨“数智普陀”启动大会上,普陀区正向全国“学霸”发出邀请,诚邀科技企业们参与第一批应用场景数字化建设,“老年人跌倒保护场景”正是其中之一。

这是继今年1月6日召开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征集大会后,普陀区发力数字化转型的第二枪,也是全市首个宣布整体转型的城区。启动会上,普陀区发布了100个解决方案和10个需求清单,公开向科技企业、市民征求意见和方案,而这种以“揭榜挂帅”机制先行试点一批重点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方式,恰恰印证了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对于上海数字化转型的解读,“城市是主战场,企业是主体,市民是‘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陀区成为申城数字化转型中的第一个城区“主战场”,并非偶然。据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冬冬介绍,近年来,“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建设初具规模,“两张网”建设取得实效,普陀区城市数字底座基本搭建,去年全市智慧城市排名中,多项指标名列前茅。姜冬冬希望,通过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智普陀”,在上海率先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普陀实验室”。

多方合力起势

“经济、生活、治理”是上海启动此轮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领域,“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则是三大要求,这意味着,这次城市升级转型,不再是几个领域“单兵突进”,而是以顶层设计为纲、以市民需求为本,政府企业相互协同、社会资源总体统筹的系统性工程。

当天启动仪式举行了几项签约仪式:普陀区政府和上海报业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零点远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的1+4数字化转型合作模型示范协议,普陀区政府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环华师大智能教育科技产业集聚专项合作示范协议,以及与涵盖“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三大领域各界企业代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日,普陀区还成立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专家委员会”,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功能型平台首席科学家何积丰、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等“最强大脑”作为普陀区数字化转型的智囊团。

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功能型平台首席科学家何积丰

由此,普陀区的全面转型正在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区域数字化转型工作新格局。以“1+4数字化转型合作”为例,合作方既有上海报业集团这样的国内顶尖传媒集团,又有华为、移动等城市数字底座建设方,零点则是国内最早提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多方合力,融合起势。

城市“以民为本”

此次“揭榜挂帅”的应用方案和场景,是普陀区从已经征集到的550项清单中挑选出的重点应用场景,一个是100项应用清单,面向需求侧提供各类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方式推动解决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难题,另一个是10项需求清单,面向供给侧搭建交流平台,旨在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更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IT时报》记者看到,两份清单中,既有智慧校园、数字营商、智慧酒店、中小微企业数据库等应用方案请市民“点赞”,也有智能识别渣土车、老社区加装电梯辅助工具等建设需求请企业“揭榜”。

首批公布的10个需求清单中,“适老服务”尤被重视,“养老机构数字化管理运营”“老人跌倒保护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占据三席。针对老人跌倒的场景,普陀区提出,希望通过可穿戴设备、助行机器人等各类跌倒防护产品,帮助老人独立外出,并在发生跌倒事故时大幅降低身体伤害并紧急呼叫。而“老校区加装电梯辅助工具”“电瓶车充电火灾隐患智能感知”“小区停车资源统一调度”也都是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痛点难点。

“以前我们做信息化建设,更多是从管理者思维出发建系统,但在新阶段,应该更多从市民角度去建设,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吴金城认为,普陀区以养老作为第一批应用场景,正是基于此出发点。

“用票选、点赞的形式让公众参与进来,是政府职能部门思维方式的转变,”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城运中心主任张军告诉记者,“数字”这把“好钢”,必须先用在群众和社会发展的“刀刃”上。

姜冬冬表示,“数智普陀”的建设要牵好场景应用这个“牛鼻子”,坚持以用户视角看待数字化转型需求,实现智能技术与“衣食住行游购娱”及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标杆示范的应用新场景。

关键词:“跨”“融”

数字化浪潮并非新概念,上海信息化建设也一直是领头羊,那么,上海为什么还要提出数字化转型?吴金城表示,这次转型,更强调整体性。

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大多采用条线化推进,优势在于建设速度快,但时间长了,却容易出现碎片化、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等现象。吴金城认为,上海此次数字化转型,希望能够真正做到跨领域、跨层级、跨专业,数据深度融合,系统实现自迭代,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一个智慧城市。

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数据融合。随着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任何一种新的科技手段都与大数据的积累和挖掘相辅相成,但数据拥有者各自为政的现象并不鲜见。城市要转型,数据生产要素的确权、交易、使用等方面,都需要有全新思维。

作为“普陀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何积丰指出,打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需要将数据服务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现在因数据服务产生的GDP、价值还比较少,但一旦能跨专业,数据便有了价值,比如车辆收集的数据,保险业便非常关注,“分享经济最终目标是优化资源使用,这里面有很多市场可以挖。”

吴金城则提出,数字化转型要有“统战思维”——寻找最大公约数,而在转型期,最大公约数就是数据,“不要分你管的我管的,而应该都是我们的。”同时,要将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比如网约车是管理对象,但采集数据又是工作力量,每辆车都是一个神经元、数据传感器,要学会把管理对象的优势变成管理优势,并尽快规避管理对象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