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刚刚走了,走得很安详,是睡着的时候走的”。
2月27日,一直待在医院陪同吴孟达的好友田启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一时间,全网范围内掀起了对吴孟达的追忆。
明明一辈子没当过主角,也没拿过什么大奖,可吴孟达就是能凭借经典角色让人们记住。
由此可见,哪怕红花再多,绿叶的存在也依然有其价值。
回看香港TVB辉煌时期,曾几何时,多亏有太多像吴孟达一般出色的演员们心甘情愿当“绿叶”,才会产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只可惜,随着时间流逝,许多人都已离世,港剧黄金时代到底是回不去了。
01、TVB鼎盛时期的黄金女配角
说起TVB的金牌“绿叶”,一定不能不提梁舜燕。
作为香港电视史上的首位女演员及香港第一代新闻之花,《香港年鉴》里都有关于她的篇幅,可想而知其地位多么德高望重。
其最为人知的角色即是1995年《真情》中的“上等人”梁尚燕,当年大街小巷的人都以“上等人”称呼她。
说来也巧,这个人物和她名字仅一字之差,其他学识及行为举止各方面也都如出一辙,若不是“角色”的个性太过自视过高与其大相径庭以外,倒颇有些本色出演的味道。
《金枝欲孽2》里的恭太嫔,气场十足,惊艳了一众人等。
《笑傲江湖》里的定闲师太,更是颠覆了她以往形象,让人再度刮目相看。
单论演技,梁舜燕能获得万千光辉演艺大奖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更别提她的敬业程度了。
这一生,梁舜燕几乎将全部时间献给了演艺事业。
1998年,其幼子阮惠熊因吃减肥药导致肺炎及器官衰竭离世。
当时正忙于《真情》拍摄的梁舜燕,即便心情已经极度崩溃,却也还是咬牙坚持着把戏拍完。
直到因病入院前三个月,她还念念不忘自己在TVB新剧《唐人街》中的表演。
《九品芝麻官》里的“包婆婆”扮演者夏萍,亦是人尽皆知。
其出演的母亲角色简直不计其数,例如《岁月神偷》中的“奶奶”,一句“我的日子快到了,要去苦海那边看爷爷”引得无数人泪流满面。
还有《偷偷爱你》中的“外婆”,和《苗翠花》里的“方德太祖母”。在夏萍的塑造下,每一个角色个性都尤为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凭借精湛的演技,她不仅在1996年被提名为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还在2005年击败汪明荃获得了TVB万千光辉演艺大奖。
然而,事业风生水起的夏萍,感情生活却十分坎坷。
她和第一任丈夫江一帆育有一儿一女,可惜两人婚后矛盾频出,感情破裂,一年后就分道扬镳了。离婚后,前夫将孩子带去了国外,夏萍与他们便很少再有往来。
后来,她又和音乐老师张云喜结连理,不幸的是对方在1991年患病去世,这对夏萍的打击非常沉重。
自此以后,她就决定不再结婚,一个人开始长期的独居生活。
2015年10月,夏萍在家中不幸跌倒,她想要站起来却发觉自己全身不能动弹,就这样一直在地上躺了十个小时,直到钟点工来打扫房间时才将其送去医院。
另外,童星出身的陈安莹,也在那时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
83版《射雕英雄传》和《射雕侠侣》及95版《神雕侠侣》中的“傻姑”,皆由她所扮演。
除此之外,陈安莹还饰演了《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其精彩表现就连金庸老师都赞不绝口:“陈安莹饰演的天山童姥,是最像他书中所描绘的天山童姥。”
也因此她先后8次被选中出演了金庸人物,成为女演员中演金庸剧最多的一位。
不过,陈安莹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
毕竟,TVB的薪资出了名的低廉,她吃苦耐劳三十余年,也没能拥有合理待遇。
2012年拍完电视剧《怒火街头2》后,陈安莹只能选择离开TVB,重新捡起自己的老本行,当了一名幕后的配音演员。
相比于前几位,廖丽丽的咖位显然要小得多。
说到她的名字似乎很少有人熟知,但若提及95版《神雕侠侣》里的“孙不二”、
97版《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丫鬟、《刑事侦缉档案》里的吴修女、《酒店风云》的菜婆,却是家喻户晓。
因而,在2016年获得TVB“好戏王”奖项后,戏红人不红的廖丽丽发表了这样一句感言:“请大家记住,我是廖丽丽!”
和她一样作品知名度大于自身名气的还有苏杏璇。
她曾与黄日华在《义不容情》里合作过母子,还在香港最经典的探案剧之一《刑事侦缉档案》里,扮演了女主角高婕的母亲,是正儿八经的“妈妈专业户”。
苏杏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当属《新扎师兄》中梁朝伟扮演的“张伟杰”母亲一角,她将为人母的爱子心切,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当时这两人还因合作结下了很深的情缘。苏杏璇受糖尿病困扰去世的时候,梁朝伟万分难过,更是称:“她永远活在我心里。”
02、TVB鼎盛时期的黄金男配角
当然,除了这些出类拔萃的女配角,还有许多卓尔不群的男“绿叶”。
古装宫斗剧鼻祖《金枝欲孽》中,“孙清华”的扮演者陈鸿烈就是其中一位。
其凭借影片《大醉侠》中“玉面虎”一角受到关注,
从业期间先后出演了包括《边城三侠》、《断肠剑》、《女侠黑蝴蝶》以及《断魂谷》在内的上百部剧作,算是业内为数不多凭借反派角色走红的演员。
只可惜,天妒英才。
一生兢兢业业的陈鸿烈,在2009年11月24日,拍摄《毕打自己人》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据悉,在其逝世前同时在拍两部戏,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病发似是与连日工作操劳有关。
出人意料的是,他如此拼命每月居然只拿着3000元底薪,完全不及当下餐厅服务员的薪资水准。
除过陈鸿烈以外,江毅也是当年TVB里有名的“坏人专业户”。
《大家族》、《大时代》中都有他的身影,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还当属《射雕英雄传》(83版和94版)和《神雕侠侣》(83版和95版)中的江南七怪之首的“柯镇恶”,饭姐现在回忆起来江毅在剧中的表现都有些毛骨悚然。
同样出演近百部作品的江汉,则一直饰演着慈父的角色。
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中段誉的伯父“段正明”、
《家好月圆》里的“十二叔”,不管是哪种长者形象他都能够驾驭得轻车熟路。
至于罗君左、孙季卿,他们扮演的角色类型就比较多变。
罗君左曾饰演了《神雕侠侣》中对杨过恨之入骨的“鹿清笃”、
《楚汉骄雄》中窃国奸臣“赵高”,还有《倚天屠龙记》中武功高强的“说不得”等。
而罗君左生前的境遇,比陈鸿烈还要凄惨。
他的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自己妈妈的医疗费,就连母亲出殡的安葬费,都是靠好友梅艳芳伸以援手。
更让人感叹的是,钱没赚到多少,身体反而还越来越差。
由于常年拍戏太过劳累,罗君左先后患上了腮大动脉瘤、肾炎、糖尿病等疾病。
2005年,又因细菌感染脚部生疮,因受糖尿病影响伤口不能痊愈,无奈之下他只能切除右脚。谁料两月后,旧疾复发,罗君左只能再将右腿的半截小腿一并切除。
虽然他一直保持着良好心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还出版了自己抗病经历的自传《我走过死荫的幽谷》,但最终还是没能挣脱病魔的魔爪。
2010年11月罗君左因身体不适入院就诊,随后便无法开口说话,出现昏迷、全身抽搐等状况,直到11月13日在众多好友的陪伴下与世长辞。
孙季卿最出名的作品就是《笑傲江湖》中的莫大先生和《天龙八部》里的武功造诣极高的玄苦大师。
还有早前红极一时的刘江,1984年《决战玄武门》首播,他在其中饰演了风尘三客之一的李靖,《圣诞奇遇结良缘》上映,其又在片中饰演了军火王组长。
最值得一提的是,金庸14部中长篇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刘江全都拍过。
出人意料的是,在TVB工作长达38年的刘江,现如今也因收入越来越少离开了“老东家”。
要知道,他向来以敬业出名,且不谈年轻时候任劳任怨,即便已经70岁高龄,刘江也依旧不辞劳苦。
2015年是刘江心脏病最严重的时候,那会,医生建议他抓紧时间做手术,可其宁肯拖着病情,也不愿意耽误TVB的拍摄安排。
当时,有场戏需要刘江冲进火海中,为了呈现出最佳画面,他一直坚持着重复跑了好几次,“只要导演一喊action,我立马就上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想把角色演好”。
但即便这样,他最高时期的月薪也就五万多。去年影视大环境受挫,TVB居然还提出要将其六千多的底薪降到四千五,属实让人心塞。
曾伟权,更是TVB公认的“黄金配角”。他曾扮演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啸天”、
《寻秦记》中胸有谋略的“信陵君”,
还曾出演了《飞虎》、《法证先锋》等现代剧作,其扮相可谓是宜古宜今,十分了得。
最后要说的,即是在1997年黄日华版本的《天龙八部》里,超然脱俗、仙风道骨的“扫地僧”鲍方。
讲真,饭姐至今都不清楚“扫地僧”的真实身份,以及萧远山的师傅究竟是谁。
而在鲍方六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除过出演《清宫秘史》、《新西厢记》、《十三太保》、《一年之计》在内的五十多部影片,还亲自执导了18部电影。
因此连央视网都给予他如此高评价:“鲍方先生不但紧密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而且还以自身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演艺和崇高的品德,在香港电影界乃至中国电影界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楷模。”
结语
让人唏嘘的是,伴随着年龄增长,“绿叶”都渐渐“凋零”。
以上提到的老戏骨们,除了刘江与陈安莹还安然自若以外,其余11人皆受疾病折磨离开了人世。
不管怎么说,这些演员都为TVB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亦是推动了香港影视业的整体发展。
感谢他们曾经出现在我们的岁月里,关于那些经典的作品和角色,也将留在岁月里,凝聚成最美的风景。
相关推荐
从1970年代开始,无线TVB正式调整了立台方针,把电视剧制作作为重头,从此开启了无线TVB港剧的黄金时代,电视剧成为无线TVB的明珠。
邵逸夫在TVB做出的最大贡献无疑是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了支撑自己的无线电视台电视剧业务,邵逸夫利用自己邵氏电影的基础,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演艺队伍。他在1971年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这不仅成为扩大电视台影响力的品牌,更是为整个香港演艺圈都输送了大量的中坚人才。
比如1974年的学员周润发、吴孟达、任达华、林岭东,1975年的学员黄杏秀、杜琪峰,1977年的学员陈玉莲、吕良伟,以及1980年的学员黄日华、苗侨伟,1981年的学员刘德华、梁家辉,1982年的学员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欧阳震华,1983年的学员吴启华、刘青云、陶大宇等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
除了训练班,1973年邵逸夫还创办“香港小姐”竞选,张曼玉、谢宁、李嘉欣、陈法蓉、袁咏仪等前赴后继,也为TVB电视剧的流行明星添上了重重的砝码。这两大措施成为无线艺员阵容的两个主要来源。
强大的阵容,开启了香港TVB的黄金时代。1976年,TVB推出了第一部金庸武侠剧《书剑恩仇录》,参演这部电视剧的是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等。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故事基础,这部戏当时席卷东南亚的爆红。电视剧历史上的“无线时代”开启了。
到70年代末,邵氏影业受到嘉禾影业的威胁,邵逸夫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了电视业的无穷潜力,于是渐渐把主力转到电视,在这期间陆续购入大量无线电视台的股份,成为TVB的第一大股东。
1980年无线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更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创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史。
同亚视的数十年角逐,贯穿了TVB黄金时代的全过程,而TVB也是在竞争中不断成长,最终发展壮大。在与丽的的这段收视战期间,TVB在邵逸夫带领下好戏连台,《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港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至1982年邱德根接手丽的,将“丽的”改名叫“亚洲电视”,也正式宣告TVB在首次电视战中赢得全胜。
其后几年,TVB一直在收视上占据绝对优势,在周润发之后,TVB捧出了男星“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女星方面则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之后捧出了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
在电视剧方面,TVB推出了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红遍华语电视圈的经典武侠巨制。
1983年TVB推出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让男女主演黄日华、翁美玲等人成为万众偶像。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是王天林,执行导演是杜琪峰和徐克,武术指导是著名的程小东,音乐制作人是著名的黄霑,顾问团还包括著名作家倪匡、著名导演楚原等等。
演员和剧情以及制作上的强大阵容,很好地弥补了TVB电视剧当时道具、布景等方面的粗糙,即便是电视荧屏上十几个群众演员冒充成吉思汗的十万铁骑,在公园林里纵横冲锋,当时还在跑龙套的周星驰一会儿是宋兵乙,一会儿又变成金兵甲,港台及大陆观众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1988年,邵逸夫将无线电视城由香港广播道搬至清水湾。次年,TVB就迎来了亚视林伯欣时代的新一轮电视战。林伯欣出大价先后从无线挖走了沈殿霞、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招振强、韦家辉、戚其义、黄日华、郑少秋、吴启华、任达华、曾华倩、陈玉莲、戚美珍、陈庭威等台前幕后的金装人才开拍剧集和电视节目。
面对亚视的新一轮攻势,邵逸夫率领TVB展开“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香港电视圈的霸权。尤其是TVB制作的“劲歌金曲”这一经典栏目,邵逸夫点名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为四大天王,四人在乐坛火速上位,也再次验证邵逸夫的独道眼光。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1999年亚视以《纵横四海》、《还珠格格》和《方世玉》向无线宣战,为了抵抗“小燕子”的魔力,TVB搬出屡创收视高峰的王牌游戏节目《惊天动地奖门人》对抗《还珠格格2》。
《还珠格格》下档之后,TVB又以拥有香港歌坛全部歌星的优势,抢先与赵薇签下歌手合约,同时买下她的《表妹吉祥》和《康熙微服私访》以及尚未开拍的《情深深雨蒙蒙》等剧。更加紧制作推出了集合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吴奇隆、蔡少芬、邵美琪和郭可盈、陈慧珊等100多位知名艺员参演的《创世纪》,彻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
此后,亚视再无反击之力,收视连年下滑。2003年邵逸夫把TVB搬至将军澳电视城,更牢牢巩固了其香港电视帝国的绝对霸主地位。
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TVB无线电视剧仍然保持着强势的竞争力,《寻秦记》、《洗冤录》、《九五之尊》、《栋笃神探》保持着TVB的传统优势,《金枝欲孽》、《宫心计》开启了宫斗剧的先河。
然而,2008年3月,邵逸夫病重入院;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军心大乱、强弩之末的TVB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从经济上就能直观看出TVB的困境。2016年12月,TVB因为业绩下滑发布了30年来首次盈利预警,市值比2011年缩水45%。
随着最大对手亚视的落幕,一家独大的TVB逐渐在剧本质量上出现问题。当初TVB在组建编剧队伍的时候,推广的是学徒制和实习制,而且有鲜明的市场反馈机制,市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很快就能在编剧身上有所反应,以观众的喜好为标准,进行有机制的优胜劣汰。
这种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是当初TVB在1980年代、1990年代大获成功的原因。但是,当TVB的老对手亚视已经垮台、TVB无线占据了全香港收视份额80%以上的时候,这套机制已经在事实上失灵了。对于一个垄断的、独占的TVB来说,剧本已经不再有竞争需求,拍成什么样,香港人都得看。流水线出来的东西一旦没有充足的市场反馈来修正,要突破自己就显得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当年有多成功,现在突破就有多艰难,体现出来的产品特征就是情节虎头蛇尾,质量高低不一。
而且,随着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香港的文化地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港姐已经多年没有轰动效应,TVB捧红的80后90后小鲜肉也乏善可陈,明星的后继乏力非常明显。
TVB的制作水平,在大陆电视剧、网剧重金投入、欧美电视剧、日韩电视剧强势冲击下,硬件设施、签约制度也都劣势明显。前年,TVB无线的当年视帝、老臣子罗嘉良,本来获邀参加50周年台庆,临近成行之际,却因为TVB受困于经费问题拒绝报销来往机票,引起轩然大波。足可见如今的TVB在管理制度、号召力和实力上已经英雄迟暮了。